豆瓣評分相對客觀,此處隻講概率不講個别,截止目前,為《沉默的證人》評分的有35599人,均分5.7分,從1星到5星都有一定比例。有趣的是,最主要的評分是3星,占45.8%,1星和2星占32%,4星和5星占22%。

評分數字不同,但是看文字版的短評影評,豆瓣網也好,時光網也好,基本沒有争議,劇情結構緊湊但有缺陷,有很多點不合常理;全片故事是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裡在幾個有限的人之間發生的貓鼠遊戲,這是港片的創新;演員表現也基本沒有争議,三位主角演技在線,張家輝一如既往地穩定發揮,任賢齊也有及格表現,鄰家女孩小雪姐姐楊紫倒是讓人眼前一亮,溫暖可人形象直接上升為打女,;至于功夫動作設計,均表示打戲真拼拳拳實在。

為什麼基本相同的評價,卻導緻完全不同的評分?小編認為主要原因在于每位觀衆對電影的評分體系不同,有的人認為劇情應該占最主要的部分,有的人認為創新應該占更多分,有的人看重角色的表現,有的人注重思想内涵,有的人更看重在影院裡的現場感覺,還有的人覺得好玩就好何必當真。
對《沉默的證人》的評分不同,在于每個人認為劇情的評分在整部影片評分系統中所占的權重不一樣。所以評論點其實一樣,但是評價得分完全不同。
什麼劇情啊,為了找一顆子彈殺了幾個人,沒有信服度,1星。毫無理由的打鬥,直接劇場睡着,2星。劇情雖然有缺陷,但是很難得港片在體裁上有創新,4星。幾位演員都在賣力表演啊,尤其是楊紫,很實在很認真地“打”,任賢齊掐脖子那段是真掐啊,4星。豆瓣網有一個法醫寫了一篇《從職業角度看看<沉默的證人>》,5星,他的角度不一樣,他認為這部片子在表現法醫工作方面來說很專業,從最開始的心髒稱重,死因判斷,再到幾個專業工具的入戲,再到楊紫被掐時的真實生理表現,結論是“劇組非常用心了”。

真是一千個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對該片的評分是4星。我也認可劇情很重要,劇情有缺陷。但是,我認為給劇情、張家輝、任賢齊可以打3星,在港片創新角度上楊紫表現上,我要再加1星。
相對來說,我更看重該片的創新表現。最近“港片已死”的說法不少,包括我自己也寫過港片類型化同質化太過嚴重的文章,要說手法熟練劇情緊湊故事曲折反轉有力,很多港片都做到了,最近的《掃毒2》《追龍2》《使徒行者2》都有不俗的表現,但是正因為太熟練了太精緻了,所以失去了很多新鮮感想象力。觀衆已經知道該在什麼地方鼓掌哪個地方會有人死亡最後結局又會怎樣。
《沉默的證人》有很多點讓人想不到。完全限制的空間,幾個困局中的人,貓鼠遊戲,在國際影壇上有很多先例,但到底還是港片的創新。
再說一些大架構小設計方面的創新。搶屍體,而不是搶銀行,有點意思;法醫的身份設計來說,一般敵我雙方要力量相當,不像這裡張家輝是一文弱醫生,楊紫是一實習生,隻是讀過警校;闖進來的警察前後反差也有新意,本來覺得那兩人明察秋毫鎮定自若,有戲,誰想來個唐僧分不清真假孫悟空不說,還沒過幾分鐘就挂掉;好不容易來了個外來者拖屍人,好歹要在救人中出現一點轉機吧,結果“二”得實實在在,以至于網友紛紛表示不要和喝酒的人同事;金叔那麼努力地爬鐵門,怎麼說都要翻過去吧,誰知被任賢齊大腳一震啪啦摔地上;還有那個做衛生的小哥歐陽靖,一般來說導演讓一個人存在就一定有他的作用,誰知這位小哥的作用竟是“搞笑着急到絕望”,與敵人對質後竟然是直接被斃。

張家輝和楊紫,哪個更強?該是影帝吧。論智商論情商論專業論老練程度,怎麼看楊紫都是個花瓶,關鍵時候她負責感情戲才是“正道”。誰知這位老法醫卻是花拳繡腳,被人手腳捆住後,反倒是楊紫大施拳腳救出師傅。誰是拖後腿的?要不是金叔張師傅,楊紫早就跑出來了,真是沒想到。

最後那場爆炸戲是幹啥用的,難不成要炸死自己嗎?其實我覺得這也是本片很有趣的地方,楊紫在設計這個“炸彈”之初,隻是為了做一個炸彈,然後想把任賢齊引過來,但是具體能不能在合适的時間合适的地方剛好炸飛任賢齊,楊紫并沒有計算在内,殺人外行張家輝也沒有算準時機,最後搞成了自己要從窗外飛出來……

其實電影好不好看,要自己去判斷。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評價标準,與其等别人告訴你,不如自己走進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