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刑的房間》海報

《處刑的房間》,指的應該是男主角島田勝三最後被綁起來毆打的房間,與之接近的,也可以是勝三迷奸顯子(若尾文子飾)的房間。

不過,如果延伸開來,會發現影片出現的房間還不止這些。碰巧每一段發生在房間裡的劇情,都指向一個低落的結果。

比如影片開始不久,勝三的父親去一家公司推銷銀行貸款業務,在辦公室裡遭到對方的冷落。

還有勝三和同學合夥去騙父親的錢,也發生在房間。這場戲裡,導演讓兩個年輕人站在前景,并且稍稍分開,在兩人的縫隙中,可以看到勝三的父親單薄的身軀站在背景。

...

勝三望着遠處的顯子

同學拿出合同的那一刻,導演還安排他将合同晃了幾下(某程度上稍顯刻意),這張紙正好與背景中勝三的父親重合,擋住了他大半個身子,再度削弱了勝三父親的地位。

在勝三的家中,父親先是因為騙錢事件質問勝三,後又因迷奸事件責備兒子。每一件事,都像是對勝三父親的一種刑罰,每一次的場景,都可以是處刑的房間。

說到《處刑的房間》,必定會提到“太陽族”一詞。這個名字來源于1955年芥川龍之介獎獲獎作品《太陽的季節》,以及在其之後推出的一系列以叛逆青年為主人公的“太陽族小說”。

...

勝三厭倦了顯子

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在一年内上映了五部同類小說改編的電影,其中就包括《處刑的房間》。

作為“太陽族電影”的代表作之一,《處刑的房間》所體現出來的時代背景和青少年心理都非常突出且具有代表性。

日本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在二戰前後幾十年間不斷被打破,然後重建,然後又再度打破。約翰·W·道爾的《擁抱戰敗》中曾有詳盡分析。

從戰時信奉軍國主義,視天皇為神,到戰敗後日本天皇“自貶”為凡人,進入美國占領期,催生了整個社會的的挫敗感與壓抑感。

...

勝三迷奸顯子

在美國的影響下,日本新生代接受了隸屬于美國價值觀的所謂“和平教育”,可是朝鮮戰争爆發後,他們馬上被投入戰場。

民衆剛吸收到一種思想,馬上在現實中被證僞,所有人都暈頭轉向,找不到出路。他們滿懷熱忱,投身社會,卻還要終日疲于奔命,唯有“忍所不能忍”。

就如片頭一陣群體狂歡過後,鏡頭一轉,勝三的父親孤立在稻田旁,神情呆滞,面部時不時抽搐幾下,伸手扶住發病的胃部,可得不到安撫,隻能踏着沉重的步伐為業務奔走。

直到美國結束占領期,這種壓抑多年的憤怒終于徹底爆發出來。

...

顯子的出場

勝三看着父親,想到這就是日本的過去,也很可能就是自己的未來,就怒火中燒,他口中叫嚷着“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實際上他并不知道那是什麼事,他隻知道自己不想做的事。

這是壓抑之後的放聲怒吼,可僅僅是一聲怒吼,并沒有在呼喊任何内容。最後勝三倒在街頭,勉力爬行,身上的血還在往外流,場景又室内的房間轉到室外。

在一個廣袤的空間裡,勝三的臉依舊是猙獰扭曲的,在那一刻,在勝三的眼裡,整個日本國空氣所構成的空間,就是一個巨大的“處刑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