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說:“了解自己孩子的父親是明智的父親。”

...

影片截圖

《銀河補習班》這部影視作品恰恰是從有聲的父愛來感動觀衆,打動人情,引起反思的。影片以東沛大橋的坍塌為故事線索,展開故事情節脈絡。

父親馬皓文是一位東沛有名的建築師,卻被自己最信賴的徒弟出賣,在東沛大橋坍塌時獨自一人替全院的人背了黑鍋,入獄七年。

出獄後也隻能是一隻過街老鼠,但他憑借着自己的專業水平和“不認輸”的心态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并且一直堅持不懈地對當年事件進行申訴,過程困難重重。

兒子馬飛從小被老師同學叫做“缺根弦”,初中被主任嘲笑“煤球再怎麼洗,也不可能成為鑽石。”但在父親獨特的教育方式下成長的他,成功逆襲,成為省重點高中最出色的學生

就父親和孩子的角度來看,這部著作不僅僅描寫簡單的親情,還有更多的是對人生和教育的思考。

...

影片截圖
一、教育的反思

影片有這樣一個場景,馬皓文出獄第一天就面臨兒子馬飛因觸犯校規,成績墊底的問題受到學校抛棄,前妻和學校主任都認為錯誤在孩子,從教育上否定了孩子的一切。

當前妻領着馬飛回家時和馬皓文争論說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然而馬皓文回怼她:

“再沒有比我是為他好更恐怖的借口了,那你為自己好,你為什麼不每天對着鏡子痛罵自己兩小時。”

這樣的情形似乎讓我們想起了自己和父母的相處模式,父母總會拿着“我是為你好”的說辭來肯定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論好壞對錯,結果都是“為了你好”。

這類父母的教育觀是中國現社會的通病,也是孩子們的天性被扼殺的罪魁禍首。

作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讓他們擁有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就像影片裡的父親對兒子的鼓勵:“你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你的腦子要一直想,就永遠不會缺根弦。”

馬皓文對小高老師說:

“每個孩子身上都長着一個神奇的感受器,他們就是能夠感受到,大人對他們的感情,是不是愛。”

孩子對父母總是存在着許多的期盼,他們渴望得到理解,渴望受到關注,自然也對父母的行為态度十分的敏感。

...

影片截圖

心理學把這種孩子對父母的期盼叫做“抱持”,即孩子成長過程中對親人的各種生理需求,父母能否滿足這種需求對孩子的塑形具有重要影響作用。

影片中的馬皓文作為父親正是給予了兒子馬飛這種“抱持性心理”的滿足,才使得孩子能夠有不同于平凡孩子的成長模式,得到不一樣的成長補習。

影片中父親的教育讓所有父母對自己的日常教育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教育遠遠不能停留在固定的模式,答卷上的答案被ABCD框選了,但孩子人生的答案還存在EFG等更多的選項。

父母不能一味的把自己所決定的選項圈出來放在孩子面前,讓去他們選擇,而是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尋找一切有可能的答案,再自己進行選擇。             

二、人生的思考

電影裡最為著名的台詞少不了“人生就像射箭,而夢想就是箭靶子,如果你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那每天的拉弓就毫無意義。”這一句人生的思考。

...

影片截圖

台詞出現兩次,一次是影片開始,馬飛登機前被記者問及家人時對父親的回憶,第二次是影片裡馬皓文出獄和兒子見面第一天的交流。

第一次的出現和成功的馬飛形成一種契合,第二次出現和父親的教育形成一種呼應。

情緒是我們為人最難處理的,學會控制情緒也是我們為人必須具備的。但我們無法控制其他人的任何情緒,正如馬皓文的獨白:

“這世間上有很多事情是我們控制不了的,但我們可以控制的是我們自己。永遠不要停止思考,永遠不要服輸。隻要你不害怕,沒有人能擋住你的去向。”

隻要生命還活在地球上,我們就應該不停止思考,即便你是在睡覺,也可以讓你的大腦産生夢境。

當小高老師對馬皓文說考試階段是孩子最為重要的時刻時,馬皓文回答說: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應該是均勻的散步在他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他必須知道人活着為什麼?”

...

影片截圖

人活着到底是為什麼,這是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的思考。而活着的意義和人生又有何聯系呢?

人生,人生下來就注定會經曆一場與衆不同,獨一無二的人生。我們人生如何?全在于我們最開始對人生的定義。

你能夠想到的是局限在别人給你安排好的答案,那你的結局也不太可能出現超出局限的成功;相反,如果你能夠跳出别人給你的答案,去思索自己最想要的那個答案,那麼你的人生也一定能夠得到一場完美的诠釋。

三、情感的升華

在馬皓文因為申訴證明無果時,跑了許多次的他忍不住把氣撒向了孩子,在馬飛看來一向很好相處的父親,突然間這樣也是無法原諒,就此鬧脾氣。

而馬皓文作為父親,面對孩子的不理解,他并沒有生氣,反而很真誠地平靜下來和兒子道歉:“對不起,兒子,爸爸也隻是第一次學着當爸爸,所以爸爸,也會犯錯誤。”

...

影片截圖

不同于現實中的很多父親,馬皓文不是大發雷霆地對兒子不懂事不理解自己的狀态進行責罵,也沒有把自己面臨的困境和憂愁告訴兒子,希望得到兒子的諒解,而是平等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相處,從他們同齡人的立場去道歉。

這無疑是一種特别的教育方式,用孩子内心最渴望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從而,父親和孩子的感情自然而然地變得更加深厚。

影片結尾,因為當初為了飛行資格讓父親放棄申訴的兒子和分開許久的父親再次相見。

兒子對自己之前的虛榮心深感内疚,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也是很坦誠地對父親道歉:“對不起,我也是第一次當兒子。”

這樣的道歉在電影著作中成了父親和兒子的對白呼應,在現實生活中更是道出了所有父親兒子的心聲。

每一個人都有第一次去做一件事情的經曆,錯誤不可避免,能解決的是我們都能夠用一顆反思的心去對待對方。

...

影片截圖

馬皓文和馬飛的相處模式可謂父親和兒子相處模式的典範,當今社會如果多一些馬皓文那樣的父親,也一定能夠多一些馬飛那樣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