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純白的學生時代,留在歲月裡的那些同樣幹淨的情感卻永遠難忘。每個人的青春不盡然相同,但青春裡的故事永遠有所重合。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永遠地停在那白衣飄飄的年代裡。《我的少女時代》也一樣,有關青春和愛的故事永遠有人捧場。


...

每個女孩都走過、正在和即将迎來少女時代,那個時代的故事永遠讓人心動和心酸。操場就那麼長,卻在跑道上與人走過一圈又一圈。校園就那麼大,卻留下太多抹不掉的回憶。都說暗戀是青春的必修課,帶着太多的感同身受走進這部青春片。


...

依舊是台灣青春片慣有的清新畫風,故事的女主角是個極度平凡的女孩,戴着大大的黑框眼鏡,亂糟糟的發型,毫不起眼。最重要的一點是,電影的女主角也追星,這一點特質又重合了多少平凡的女孩。本來以為這又是一個醜小鴨華麗麗逆襲為白天鵝的故事,但電影中是這樣貌似又不是這樣。就算在電影後段,女主也沒有令人突然驚豔的外貌,隻是比最初開場的時候幹淨溫暖了許多,衣品變好了。


...

說了這麼多女主,還是要回到青春片永恒的主題,學生時代的純愛。女主角各方面平平的特質,本來應該是一直在學校不起眼的那一類,但故事就是這樣戲劇化,她遇到了校園裡風風火火的小痞子,也就是我們的男主角。男女主角的相遇和相處也是慣用的偶像劇手法,男主在認識女主之後不斷地打擊嘲笑她,吩咐女主去跑腿等等。就在這不知不覺的相處陪伴中,男主内心就開始種下了愛意的種子。他給女主送女主愛豆的人形立牌,在外面保護女主不讓她受欺負,雖然口頭打擊女主,但内心比誰都護着他。因為女主的願望是去台北聽劉德華演唱會,男主更是承諾以後讓劉德華唱給女主聽。


...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男主女角理所應當地應該在一起了?那還叫什麼帶疼痛的青春片。這時候男女二号正式登場,這兩位可謂是校園裡優質學生的代表。長得好,學習好,人還好,活脫脫的别人家的孩子。也就是這樣,讓人誤認為女主角鐘情于男二,而女二号又傾心于男主角。


...

對,就是這樣狗血的四角戀沒錯了。四個人還相約一起出去玩,兩對組合,男主和女二一輛車,女主男二一輛車。卻沒想到的是被形勢所分開的男女主角其實最挂念的是對方,但又不知如何宣之于口,對對方情感的誤會就這樣繼續着。兩個人一直互相守護卻沒有表明心意,最後的現在他們的相遇實在是點睛之筆,男主實現了自己的承諾,作為工作人員主力策劃劉德華演唱會,開放式結局令人無限遐想。


...

要我來說,平凡的女主角真的是萬千被寵幸的哪一個幸運兒。在我這裡看來,男主就像是她的光,遇見男主之後世界都亮起來了。男主也像是溫暖的小太陽,照亮女主的同時也源源不斷地在溫暖她。她從以前的膽小,怯弱變得大膽、勇敢,更多是男主的影響。帶她冒險,給她驚喜,替她背包,陪她聊天,在車來的時候把她護在裡側。做盡了男友的事情,卻始終沒有開口說出心裡話,沒有跨出最後的那一步。


...

更讓人感動與羨慕地是,女主角後面與自己年少偶像劉德華的“偶遇”與交流,這是多麼的幸運與難得。雖然這一切與男主息息相關,但也不得不讓人感歎女主的好命。追星女孩一路熱烈而純粹,一路的執着終得到近距離的交流接觸。這裡一句題外話,隻要飯得好,粉絲與偶像永遠是雙箭頭。


...

青春的故事有平平淡淡,有轟轟烈烈,每一個人的故事都不盡相同。這一部片子令人淚流的原因還是那份屬于自己遺留在那個時光裡的小幸運。可能是未能開口,可能是故事裡的那個人跟電影裡相似,可能哪一個情節與自己地經曆相似。所以把心裡最柔軟的地方給了電影,讓淚水一起掉落下來。


...

電影是現實的加工與浪漫化,這也是導演的真實故事改編。有實據在,加以升華,也更讓人熱淚盈眶。直至現在,聽到田馥甄緩緩吟唱小幸運,也會有别樣的感受。


...

有一些人,是注定要相逢的,可也許也是注定要分離的。有遺憾才是青春的色彩與味道,因為走出校園,就再也沒有那樣的幹淨與奮不顧身。而更美好的是,多年之後的重逢,能夠填補遺憾,那便是故事最美好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