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電影出來後,無論票房如何,評論兩極分化倒是嚴重,被這些人極喜歡極贊同的點,在另外一些人看來可能就是漏洞煽情可笑。《烈火英雄》也沒有逃脫這個命運。

《烈火英雄》這部影片客觀來說,演員表演賣力,主創們建立的真實火場,90%的真實火焰震憾人心,我甚至沒有想到烈火鏡頭從片頭燒到片尾,燒得膽顫心驚。
對于影片的主要争論點在于細節。
如果《烈火英雄》的情節完全是由編劇導演們自創的,确實存在一些細節上的不周全,但如果是根據真實事件報告文學改編的,細節上的不周全得做重新的評價。這倒不是說兩套标準,而是真實場景可能比理論場景更緊迫更質樸,甚至可能更不合常理。

很多年前我經曆了化工廠的一場大火,是甲醇儲罐起火,這個儲罐是兩百多方,但是它所處的儲罐區有六七個罐,總共有兩三千方,包括甲醇甲酫。當時起火是半夜裡,火光紅遍半邊天,我們一群單身員工被喊起來救火。兵荒馬亂,到處是人,到處是喊叫的聲音,有人在壘沙包,有人在設置引火溝,我沒有找到組織,被人安置在一個運沙組,手刨肩扛,接力運沙。來了幾輛泡沫消防車,大火幾個小時後才火。天亮後,發現一個儲罐被燒光,還好沒有波及到其他儲罐。後來,我們這群新工被老工教訓,知不知道有多危險?你們去能幫什麼忙?甲醇燒起來是能救得了的嗎,不要把自己的命丢在那裡!
這個事件與《烈火英雄》中的事件沒有可比之處,無論是規模危險等級還是救火人員。我隻想說的是,在事故現場,可能會發生很多不能用常理猜度的事情。
片中慢鏡頭多也是網友吐槽點之一。這一方面是更有沖擊力,也有炫技過度的嫌疑,但是也不排除另外一種可能:在某些非正常時刻,時間的快慢感覺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網絡上對鄭志這一角色有褒有貶,褒的是這個人物立體豐富,後面的反轉也很好,說“反轉”我不同意。鄭志是個老兵即将退役,訓練起來也有些吊兒郎當,但是這并不代表在他心裡沒有大是大非。貶的主要是說鄭志作為資深消防員打開水槍時居然被撞到。鄭志雖是老兵,但并不是隊裡訓練最刻苦的,而且在當時的場景下,慌亂之中出錯我認為也在情理之中。

改編,為了影片中的人物塑造,商業性藝術性各方面的考慮,可能會改變一些人物設置。比如現實中是三個人關閥門,但在影片中是兩個人。現實中這三個人都沒有犧牲,影片中黃曉明扮演的江立偉,關好閥門後被烈焰沖擊在空中劃出壯美的弧線。這都是可以理解的藝術創作需要。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為了藝術上的表達,可能會把幾個人的特質在一個人身上集中表現,可能會讓幾個事件在一個人身上發生。網友說這個設計是為了賺取觀衆的眼淚,我持不同觀點。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如何客觀看待烈火英雄。
影片中設置的抓豬一場戲,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消防員的日常。119在老百姓心中不隻是救火電話,還是解決疑難雜症的電話。有人說,如果遇到了什麼事,實在不知道找誰,打119準沒錯。戒指卡在手上取不下來了,打119,來消防員。有的老人家門打不開了,家裡莫名來了條蛇,打119,來消防員……
我與消防員的唯一一次接觸也是類似的疑難雜症。家裡人在便池撿東西時,手臂被卡在便池裡拿不出來。我打119,不一會就來了幾個消防員。事情看似簡單,卻用了幾個小時,要細心要專業還要有設備。卡的時間越長手臂腫得越厲害,很緊急。一個消防員擔心他情緒緊張,故意說各種話聊天。事情結束後,我問多少錢?他們說不收費。在萬事收費的年代,這是我沒想到的。
這些消防員,與影片中的消防員,有同樣的日常,總是會面對一些瑣碎,總是要處理看起來毫無價值的報警出警。有些無聊無奈嗎?我倒不這樣覺得,雖然沒有驚天的壯舉,沒有說得出口的大事件,但是他們成為百姓解決問題的依靠。
他們是慘烈事件中的英雄,他們也是平凡生活的一員。也有家裡的一地雞毛,也有個人的感情恩怨,成年的兒子希望得到威嚴父親的承認,年幼的孩子隻希望能見到爸爸回家,年輕情侶間也會有各種隔閡争吵。離開了那個場景,他們就是我們中的普通人。
但是進入那個場景,他們就是英雄。抓豬的那雙手,也會成為烈火中拯救千萬百姓的一雙手。港口老總說的那句混賬話,“我要說了實際情況誰會去救火”。被侯勇飾演的指揮員一巴掌扇過去,“你太不了解消防隊員了”。
這個巴掌扇得痛快,不管這個情節是真實發生過的,還是影片改編才加進去的。這個巴掌扇給每個不理解消防隊員的人,給每個不理解英雄的人,給總是用自己的私小意識在猜度他人無私奉獻舉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