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片的色彩大概由三個部分構成,主要為白色、紅色與黑色,代表了純淨之心與禁锢的器具與囚籠。
首先,影片開頭頌蓮一襲白衣象征着純潔,正也如同她最初作為大學生,帶着一身潔淨嫁入大宅。然而純潔無瑕,從點上紅燈籠,換上大紅鞋開始,似乎就沒有了退路,隻能越陷越深,紅色越來越濃烈猙獰。白色代表着純淨,紅色代表着欲望,欲望愈加濃烈。正如頌蓮一步步步入大宅的深淵,最終再也無法找回從前的自己。大紅燈籠,也不過是陳老爺囚禁女人,甚至說,是封建用來囚禁人的工具。另外,在頌蓮踏入宅中時采用全景的拍攝手法,恰到好處的将重重包圍的喬家大院攝入,暗示了人物将被黑暗壓抑的封建鎖入囚籠的悲劇。
其次,便是影片中場景的顔色變化。在頌蓮初入宅中時,影片以紅色調為主。是情節熱情的婚慶場景的必要元素,但又與喬家大院的高大狹窄的灰黑高牆形成鮮明的對比,帶給人沉重的壓迫感。到了後來發現樓房中,犯錯的人被處死的地方,陰暗蒼涼,場景也轉為了以黑白色調為主。代表了這場故事注定的悲哀,主人公最終隻能被這灰暗的社會環境吞沒甚至說“吃掉”。到了高潮部分,三姨被處死埋在了那個樓房中,一場大雪落下,在為三姨的不幸哀頌,又是一大片白色。這似乎暗示了頌蓮還在苦苦掙紮反抗,也藏滿了反抗無法成功的無窮無盡的悲哀。
最後,談談主角以外的一些簡單色彩配置。如初入府中穿粉色衣服的小丫鬟雁兒,一個悲劇的犧牲品。代表了青春活力,卻因執念而仇恨頌蓮,最終也失去了光彩,最終在紅燈籠的烈火囚籠中死亡。而導緻這一切執念的根本原因不正是封建的思想嗎?若想活下去,她在封建的環境中,最好的結局便是成為四姨太,哪怕是嫁給人做小。這封建就好像這喬家大院的顔色,能夠吞沒一切的黑暗,這抹淺淺的粉色,還是慘遭扼殺,最終難逃黑暗的侵蝕。還有在三姨娘與頌蓮對峙時,三姨娘最終卸下了她的紅戲服,化為一身黑衣,也好像暗示着人物的命運,從受寵的新姨娘變成了終究抵擋不過變成舊人的悲哀。也好像暗示着她失去了她的青春,光彩終究一去不複返,要被埋藏于這殺人于無形的封建之下。影片還特意虛化了陳老爺的人物造型,僅僅一襲黑衣出現,從未露過正臉,其實代表了當時社會還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老爺,在制造着這樣的囚籠。諷刺了社會封建的根深蒂固,全是這樣的風氣彌漫,如果不從跟本上改變,女人還是難逃被紅燈籠“囚禁”的命運。
總而言之,在我看來,在這部影片中張藝謀對色彩的運用最絕的地方,應該便是把原本熱鬧充滿活力的紅色,演繹的寒冷悲涼。再熱烈再純淨,有學識的女人,卻也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給全片注入了一股無盡蒼涼又意猶未盡的靈魂,讓人感到震撼。同時,不得不說,這部電影,也是我認為的張藝謀的作品中極佳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