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者遊戲:再戰巅峰》毫無疑問是一部純粉絲向的電影。2017年,索尼哥倫比亞公司将1995年出品的《勇敢者的遊戲》IP重制拍攝了《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以9000萬的投入在全球收獲了近乎十億美金的票房成績。

電影海報
在電影史上,IP重啟的範例非常的多,例如DC,例如漫威,又例如迪士尼早期的動畫作品,,以及派拉蒙影業的《變形金剛》系列等等。但是,絕大多數的“重啟”在很大程度上卻是新瓶裝舊東西,讓人覺得索然乏味。但是據當時《決戰叢林》的反響而言,顯然絕大多數觀衆對于這樣一次重啟是買賬的,因為我個人并沒有看過《再戰巅峰》的前作,也沒有看過95版的《勇敢者的遊戲》,所以就個人來說,我并不是這部電影的IP觀衆群體。

派拉蒙影業 《變形金剛》系列

迪士尼影業
在傳播學意義上,IP文本與IP粉絲之間的“互動”與“(情感的/基于某種移情效果的)共享”是IP文本傳播活動的主要意義,在這樣的文化關系中,“IP粉絲作為一種文化參與者而存在”,“粉絲的身份會要求他們以某種實踐參與其中”,并由此結構出IP文本的某種社會傳播關系。
換而言之,在這樣一種觀影關系下,會存在着某種觀影的“門檻”。事實上,這部電影一開始确實讓我個人産生了觀影的疑惑。我在看電影開場的時候,我很疑惑,為什麼男主角莫名其妙的會跑到地下室去搗鼓一堆(不知道是什麼的?因為鏡頭切換的比較快,沒看清楚)電子儀器,然後那個莫名的背景音樂(戰歌?或者是遊戲主題曲?)響起的含義又是什麼?

電影海報
我并不是說,這是電影做得不好的地方,隻是覺得,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會對非粉絲的觀衆在前半段造成一定的觀影障礙。當然,這并不影響觀影,所以我會願意用一個“合家歡式的”、“爆米花式的”純娛樂電影來将它歸類。
在娛樂性方面,電影的表現中規中矩。有不少的所謂的“笑料包袱”抖得比較合适,比如埃迪和邁洛進入遊戲世界之後的各種反差萌,主角團隊在途中的各種插科打诨等等。如果你是一個熱衷于此類娛樂電影的朋友,那麼這部電影将會是一部不二的消遣閑暇時間的選擇。因為在這部電影中,各種電影美學意義層面的架構将會變得毫無意義,因為上文也說了,這隻是一部純娛樂性質的粉絲電影。
就算是在電影中不停的出現,“白人/黑人”的身份指涉,亞裔演員的某種“低俗化”處理,那也絕非是電影的重點,因為這些争論在角色的打鬧中已經消弭殆盡,再讨論它,将會變得無趣且無意義。

電影截圖
《再戰巅峰》作為《叢林決戰》的續集,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前作的故事,并将故事的格局擴大,顯而易見,導演有拍攝第三部的想法,因為在片尾我們看到了遊戲世界的生物出現在了現實世界之中。
這樣的一種虛幻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之間的來回穿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正是好萊塢制片廠一直以來為好萊塢電影所賦予的“造夢的功能”。或者說是,進入信息化時代以來,作為大衆傳播媒介的“VR”技術的異軍突起的一種更為“沉浸式”的表述。
事實上,“信息革命”至今,媒介工具的不斷革新也意味着作為“受衆”的我們對于信息的接受的感知度的變遷。像是《再戰巅峰》這樣的“遊戲類”、“粉絲向”、“合家歡式”電影未嘗不是另一種“主題公園式”電影的突破現有困境的一種方法。
說到“主題公園式”電影,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我在這裡想要說到的東西。沒錯,那就是此前馬丁·斯科塞斯和漫威影業之間關于“主題公園式電影”的讨論。

導演 馬丁·斯科塞斯

迪士尼漫威影業 《複仇者聯盟》系列
其實這種讨論一直以來都從未停止過,從電影本身的角度而言,電影自誕生之初,便自然而然的帶有某種“銅臭味”,因為電影的本質是帶有商品屬性的。因而,在早前,甚至在文化界/電影界/文藝界有過電影是否應該歸于“藝術的行列”的争論。
這種争論,其實至今都尚未停歇過。事實上,有一個非常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作為後起之秀,“好萊塢”的電影商業帝國早已經稱霸全球,并幾乎以壓倒式的姿态俯瞰着世界其他地方的電影産業。而世界上除了印度寶萊塢、歐洲電影外,幾乎再難找出能夠與好萊塢相媲美的制片工業基地。
而好萊塢電影最重要的特征便是盛産“爆米花性質”的電影。另外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電影界現象,那就是作為美國學院獎的“奧斯卡”電影界,幾乎為世界上所有的電影觀衆所熟知,而衆多的歐洲電影界、其他國家/地區的電影界卻是除了電影愛好者、業界内人士或相關專業老師、學生外,幾乎沒人關注。而奧斯卡在時間上,卻是所有電影節的最後一個,或者換一個直白一點的講法,那就是幾乎酥油的世界性質的電影界都是在給美國奧斯卡學院獎選片。

好萊塢
這樣一來,所形成的某種業界奇觀現象就是,以歐洲為代表的“藝術電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顯而易見地被美國好萊塢所代表的商業電影所壓制。
電影的藝術性其實一直以來,也是應該被引起高度重視的。因為電影本身作為某種意識形态的産物,它所代表的一定是某種文化(關于哲學、政治、經濟、社會現實等)的影射。而商業/娛樂性電影所存在的最大短闆就是藝術性,或者說是本身所包含的(自身的)文化性不足,而過于娛樂化,相應的,藝術電影最大的短闆也在于本身的藝術性過強,而會對絕大部分觀衆所不能接受。
事實上,同時兼顧藝術性和商業性的電影并非沒有,至少這幾年在電影界出現了不少,諸如《小醜》,諸如《利刃出鞘》,諸如《綠皮書》、《三塊廣告牌》等等,但是或多或少,仍舊有着不足,但是至少在嘗試。

凱倫·吉蘭 《複仇者聯盟》系列中飾演星雲
其實我自己并不太喜歡《再戰巅峰》這樣的流水線生産出來的商業電影,因為這樣的電影看多了,勢必會引起審美疲勞。但是,正如上文所說,《再戰巅峰》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這個檔期,休閑消遣時間的不二選擇。
因為在觀影過程中,笑就完事了,也不需要怎麼思考就能理解劇情。
來源/豆芽菜(V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