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看過了這部傑作,但是因為對白全是莎士比亞的原文和古英文的原因一直沒有中文字幕,所以我也沒怎麼看懂。最近聽聞有人上傳了字幕便立馬重看,但即便是翻譯成了中文那華麗的詞藻仍然難以下咽,有些文字我還得時不時暫停去細細品讀。

午夜鐘聲被認為是莎士比亞戲劇改編的巅峰。誠然如此,威爾斯将莎翁的數部戲劇融合在了一起,并将其作品中幾乎所有主題都加入其中,最後進行天才般的再創作,于是誕生了這部偉大的傑作。威爾斯得把莎士比亞讀得多麼透徹才能寫出如此原汁原味的對白,才能将不同的戲劇場景拼接得天衣無縫,才能創造出自己的午夜鐘聲。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威爾斯将莎翁作品的戲劇性,悲劇性,哲學性都提高到了新的層次。

在表演方面,威爾斯成功地塑造了福斯塔夫這樣一個亂世小醜的形象。他為了突顯人物的形象,在外表上做到了極緻,巨大的身軀如同肉山一樣給人無限的壓迫感,蓬亂的白發與飽經滄桑的臉頰相映生輝,玩世不恭的态度以及巧舌如簧的行為甚至還有些許可愛。這些元素集中于威爾斯精湛的演技上,通過他華麗的深焦攝影體現出來。肥胖的肉體代表着欲望的疊加與人性的堕落,對應着花天酒地無所事事的生活以及謊話連篇的圓滑處事。

攝影方面還是威爾斯标志性的深焦攝影,光影舞動間平面的影像仿佛獲得了立體感,跳動的攝影機好似有了生命通過屏幕與觀衆對話。為了體現莎翁劇的戲劇性威爾斯放棄了他的殺手锏長鏡頭,而采用多機位跳切以加深影像的沖突感。在人物對話時至少有幾十個機位來回切換,普通的正反打在多視角的切換中具有了無限的可能性,人物關系與機位變化相得益彰,共同為情節服務。總之,威爾斯的機位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拍不到的。其中最為精彩的戰争戲運借用畫面構圖的角度與低機位特寫快速剪輯将幾十個人的戰鬥拍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而如今的好萊塢大片用上億的特效也不過如此。

權利的誘惑是電影的主線,威爾斯用了大段的篇幅來做鋪墊,為了在結尾達到高潮。亨利四世用盡手段奪得了王位,但是兒子卻不學無術整天和福斯塔夫混在一起,胸無大志,而福斯塔夫想要巴結王子以圖日後發達。他們總是開着玩笑諷刺對方,但也隻是玩笑,從來不會放在心上。面對父親的失望,兒子也想為自己争光,于是帶兵鎮壓了叛亂。在權利與榮譽的染指下,他漸漸被這些誘惑迷住了雙眼,再也找不回曾經與福斯塔夫那些"下等人"一起玩笑的自己。權利的誘惑能夠蠱惑人心,亨利四世病危在床仍然不忘讓人把皇冠放在枕邊,兒子看見這金光閃閃的皇冠不假思索地便戴在了自己的頭上,"名正言順"地繼承了王位,亨利五世誕生了。落魄的福斯塔夫聽聞這個消息激動不已,認為作為昔日的好友一定會連帶沾光,誰知當他滿懷期待地找到亨利五世的時候,卻被他無情地放逐。他跪倒在地一言不發,臉上從憤怒到不解最後漏出欣慰的笑容,這是對好友終于登基的驕傲與祝福,也是對世道人心變遷的感慨與無奈。

在權利的誘惑以及内心無限欲望的驅使下,曾經的那份初心早已不在,這是騎士精神的消亡,更是時代終結的悲歌。福斯塔夫還妄想着亨利五世是因為在衆人面前做樣子才這麼做的,晚上一定會再請他單獨見面。直到午夜的鐘聲敲響,已是曲終人散,在大遠景中福斯塔夫走進了最下角的小門,淡出了這個不屬于他的時代。

"你們不曾見過我們所見的",是啊,曾經的一切已經随風飄散,午夜的鐘聲已經敲響,紀念這永遠回不來的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