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團長
經過了前三集的快進後,第四集的節奏終于緩了下來。
還好,導演懂得如何讓這個故事,在越來越精美的畫面裡被娓娓道來。
不得不說,到了第三季,導演和編劇把故事的張力與推拉表現的更加爐火純青,許多隐喻與細節都隐藏在海報般的畫面裡,讓人忍不住細細回味。

1 密謀
某日,主教夫婦、使女和女傭們因為新生兒的“獻身典禮”而被聚集一堂。
這恐怕是基列國裡最神聖的儀式之一了。
擁有了孩子的主教夫婦們,在這個儀式上将孩子“獻給”神,對神做出最莊重的關于孩子的承諾,以此來得到神的祝福。
然而,全程參與的奧芙卻在想,眼前的這些人裡,還有誰可能被說服,能被重新點燃鬥志,加入到她的秘密隊伍中來。

因着這個目的,現在的她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和過去不一樣了。
過去,她看到沃特福德主教時隻有恨和惡心,恨不得将這個惡魔般的男人殺之而後快。可現在離開了,感覺反而變了。
奧芙說,那是一種稱不上恨,也稱不上愛的感覺,很複雜,複雜到連自己都說不清楚。
可團長卻覺得,這種感覺不是變得複雜,而是變得簡單了。
以前,他是她的主人,是借所謂神的“旨意”肆意傷害她的人。他一次次把她逼上絕路,又一次次的讓她在地獄裡備受煎熬。她始終擺脫不掉他,就連任何一點反抗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曾經的他,強大到奧芙覺得隻要能逃離他,就已經足夠了。
可如今,他的事業和婚姻都處在崩潰的邊緣,她曾經親眼看着他一步步地毀掉賽琳娜,然後差點毀掉他自己。
他再也沒有以前那般強大了。當奧芙不再是他的使女,當她開始密謀反擊這個社會的時候,他對她而言,反而隻剩下了單純的“有利可圖”。

如今,她再也不用怕他,曾經日夜想要擺脫的有些東西,此刻也成為了她手中的一件武器。
一件力量不容小觑的“武器”。
儀式結束後,珍妮曾經為之生過孩子的帕特南主教夫婦邀請衆人繼續去她家做客。在那裡,奧芙有了再次與沃特福德和賽琳娜同時見面的機會。
奧芙看得出賽琳娜眉宇間的不自然——她還是對自己不自信。但眼下,她們已經能像朋友一樣平等的對話,這是她們之間最好的進步,也是奧芙能幫助賽琳娜重拾自信的前提。

說話間,沃特福德走了過來。曾經對丈夫言聽計從的賽琳娜,此刻在奧芙面前卻連樣子都不肯再裝一下。
她全身都在拒絕這個男人,不願與他多說,甚至碰都不願意讓他碰一下。這不是從前鬧鬧脾氣,使使性子的那種拒絕,而是打從心底的厭惡他,本能的想要遠離他。
奧芙将這一切盡收眼中。
作為一個旁觀者,在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人比奧芙更清楚這兩人之間真正的關系了。而曾經為了生存不得不去研究的這兩個人的性格、原則和欲望,也讓她成了最明白他們彼此優勢與軟肋的人。
同時,也隻有與他們一同經曆過許多事,知道那個家裡諸多秘密的奧芙,才能讓一貫強勢的沃特福德低下頭去請求幫助,也才能讓倔強的賽琳娜願意與之深談,聽進去她的建議。
這,便是她的武器。無人可以替代。

沃特福德很快就主動找來。不管出于什麼目的,他現在都急需賽琳娜回到他的身邊。
奧芙看穿了此刻這個男人的脆弱與迫切。隻要有裂痕,她就有可乘之機。
于是,憑借着她對賽琳娜此刻的了解,她直接就抛出了最好,也最有利于她目的的建議。

沃特福德當下就接受了奧芙的建議,并暗示讓她再去幫忙說服賽琳娜。
奧芙當然樂得同時控制住兩個人。
她在泳池邊找到正在借煙消愁的賽琳娜,将同樣的建議也給了對方。看得出奧芙很自信,因為她知道,這個建議其實也是賽琳娜心底一直以來的渴望。

賽琳娜并沒有馬上答應,但奧芙知道她遲早都會。
等到賽琳娜将煙盒遞給她時,她知道,自己的這步棋終究是下赢了。
一個對基列國開始動搖,且渴望改變它的人,一個能控制住有權有勢的丈夫,且在夫人中擁有威信的主教夫人,哪怕日後隻是與她保持現在這樣的私下關系,對奧芙來說,都已經是如虎添翼般的存在了。
不指望賽琳娜會聽從于她,但至少,她再也不會成為她成功道路上的阻礙了。
她們用同樣的姿态吞吐雲霧的一刻,是有史以來兩人在同一個畫面中時,最和諧也最令人感到欣慰的一刻。
就連團長都忍不住跟着奧芙一起,嘴角輕輕上揚。
兩人間結成同盟的這個秘密,就這麼悄然誕生了。

2 愛
自從基列國成立以來,“愛”這個東西就被迫變成了一件奢飾品。
在這個以“上帝之愛”的名義成立的國家裡,除了夫妻和對孩子的愛之外,其他一切愛的形式和内容都被視為禁忌,都可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珍妮愛自己的主人和孩子,結果不但沒能如願留下,還被送往了殖民地;艾米麗與主人家的女傭相戀,結果女傭被處死,她被割去了身體的一部分;伊登和相愛的男孩私奔,結果兩人一同被沉塘而死。
凡此種種,多到令人膽寒,也令經曆過的人再也無法輕言去愛。
但,“愛”也不是一件因為禁止就能被消滅的事。即使再苦難的境地,也依然無法阻止愛的發生,每個人的心中,也依然在期待愛的奇迹。
逃出基列的艾米麗,在将孩子送還給盧克,又知道自己身體并無大礙後,這才小心翼翼的撥通了妻子西爾的電話。

可此時的艾米麗已經經曆了太多的苦難。她當過使女、連累過人、殺過人,許多次都差點死掉。她早已不是當年和愛人在一起時,那個堂堂正正的自己了,她甚至都不敢直視其他人的目光。
好在,西爾似乎并沒有變。
在和艾米麗分開的日子裡,西爾一個人把他們的孩子奧利弗養得很好,健康、禮貌,懂得體諒他人。
原本艾米麗還在擔心奧利弗因為太小會忘記她,結果西爾不但沒有讓他忘記,反而讓他從小就知道,他還有另一個媽媽,在為了回到他身邊而勇敢的奮鬥着。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奧利弗才會對艾米麗沒有過多的陌生感。他會體諒她的不适而不與她擁抱,但也會邀請她給自己念睡前讀物。
雖然他隻是個小孩,但卻用最純真的方式,向怯懦的艾米麗送去了溫暖和愛意。
相信這也是西爾平日教導的結果。她一直都在用正确的方式愛着艾米麗,等着艾米麗,并守護着這個家。
有些愛開始了,就不會輕易停止;有些愛即使不敢再奢望,卻依然渴望擁有。
團長真心為這樣結果感到高興。相信總有一天,艾米麗會走出心中的陰霾,重新學會去愛他人,去愛生活。
3 神之眼
基列國裡有一句日常用語:Under His Eye(願主明察)。
可是很多時候團長會覺得,神在看着基列國時,應該是閉上了眼。
祂看不到這個國家正在發生的可怕之事,也看不到這裡人們的苦難,聽不到受難的子民們日日夜夜的禱告與祈求,甚至連最基本的憐憫都在吝啬地施舍。
但祂應該又是睜着眼的。否則,又怎麼會有那麼多逃出去的子民,和一直死裡逃生的主角們。
祂看着有子民們來到祂面前,以祂的名義禱告、祈福和殺戮。祂的眼應該是時時刻刻都在看着這個混亂的國家裡所發生的一切,然後用神的方式,給予每個人以救贖或者懲罰。
而如果神的眼睛在基列國也有模樣的話,團長想,使女必定是其中的骨血。

在“獻身典禮”上,主教夫婦們在神的面前将孩子獻給神,在衆人的見證下完成了他們的“大義”。
但整個過程卻讓人絲毫感覺不到感動,因為每一位使女的心都在滴血。
同一時間,奧芙卻想起了漢娜參加受洗那天的情景。
沒有像典禮上那麼多人出席,當時隻有瓊、盧克、母親、好友莫伊拉和牧師在場。雖然小波折不斷,但最後的受洗儀式卻令所有人感動。
就連不信教的盧克都忍不住說,他想要感謝上帝,賜予了他們如此健康的女兒。

所以,團長始終相信,神一定為奧芙睜着祂的眼睛。
神看到了曾經的瓊的虔誠和幸福,也看到了現在的奧芙的信念與秘密,并總在意想不到的時刻,将祂眼裡的所見之事向世人展示。
帕特南主教家的聚會,因珍妮的魯莽行為導緻不歡而散。離開前,奧芙正好碰見有士兵來找沃特福德主教。
随後,原本要出門的奧芙卻聽到了奇怪的聲音。她循着聲音找過去,看到沃特福德的手中正拿着一塊平闆,裡面似乎在播放一段抗議視頻。
士兵在确認了奧芙的身份後,将她叫進屋裡,讓她确認視頻中某個人的身份。

是盧克。他懷抱着妮可,在聲援“芝加哥之戰”的抗議隊伍中,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此刻,神的眼睛化成了一方小小的鏡頭,連接起兩個世界裡的這群人,用最直接的方式讓賽琳娜看到了孩子的平安,也讓奧芙看到了始終愛着她的丈夫的決心。
我們永遠不知道神的眼裡究竟能看到什麼,是過去,還是未來?是不幸,還是希望?
但無論祂看到的是什麼,基列國裡的秘密在繼續,加拿大裡的愛也在繼續。
終有一天,神會再次用祂的方式,讓我們看到這個故事的結局。

喜歡記得點贊、評論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