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殺人回憶》海報

看完《殺人回憶》後,再回看這張海報,似乎有點明白導演奉俊昊說的那句:“我不知道真正的兇手是誰,但這部影片有540萬人次觀看,我相信,兇手就是其中一個。”

除了結尾,《殺人回憶》依舊屬于标準的犯罪類型片,開篇就是主角樸鬥滿(宋康昊 飾)趕到兇案現場,然後引入一個外來者蘇泰允(金相慶 飾),行事作風與本地幫格格不入,卻處處透着牛逼。影片甚至在前期安排了樸鬥滿和蘇泰允之間的喜劇向戲份。觀衆們都以為上對了車。

另外,這部電影對韓國觀衆來說,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因為本片根據1986年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改編,而此案直到公訴時效(15)結束還未能找到兇手。民衆們都希望案件能夠水落石出,所以或多或少都會将這些期許寄托在《殺人回憶》裡面,想通過電影來伸張正義,短暫地望梅止渴。

...

警察,受害者,疑犯大合照

顯然奉俊昊沒有滿足觀衆這個願望,在結局的時候沒有把兇手交代出來。而且,他總是安排片中的角色望向觀衆,似乎是要把矛頭對準電影外的現實世界。

在影片中,樸鬥滿就說過罪犯經都會回到犯罪現場,結局的時候也通過小女孩的台詞說出兇手确實回來過。奉俊昊所說的“兇手就在觀衆中“,最直接的意思,就是兇手很有可能會走進電影院,去看這個為他虛構出來的犯罪現場。

但是,這應該不是奉俊昊拍片的初衷,選擇這個題材當然不是為了給兇手重溫自己的“傑作”,如果說是為了感化兇手則更是不切實際。或許他讓觀衆面對鏡頭的直視,是想讓觀衆好好看看自己身處的這片土地。

...

兇案頻發之地

在這個小鎮中,隔三岔五就要進行一次防空預警,停水斷電,所有人躲進防空洞。這不僅反應出那個時代韓國的局勢高度緊張,而且還為兇手提供了一個無人管制的空間,讓他順利地完成犯罪。這是本片一支射向體制的箭。

然後,每次有兇案發生,總有一群居民圍上去,肆意觸碰和破壞犯罪現場,對警察的勸告毫無反應,人情的冷漠不止沒有建樹,反而阻礙案件的調查,這是射向社會之箭。

還有,本片除了兇手以外,警察也一直在作惡。樸鬥滿的助手,每次審犯必然會使出一記淩空飛踢,而且,他還會在鞋子上套上塑料袋,這樣就不會留下疤痕。而樸鬥滿自己,則不惜僞造證據,但求将疑犯快速定性為元兇,好結案收工。更可怕的是,從他的态度看來,這種事情并不是第一次發生。

...

樸鬥滿和蘇泰允在審問疑犯

就連蘇泰允,前期線路出冷靜的頭腦和高超的手段,到了最後還是會因為自己認識的女孩被害,而想要私設公堂,即便在證據證明疑犯不是兇手的情況下,仍對疑犯開槍。

在常規意義下代表正義的一方,每天都在做着罪惡的事,周圍還有一群不作為的幫兇,整個小鎮籠罩在黑暗的陰影下,這是射向人性之箭。

《殺人回憶》的開頭和結尾,都有樸鬥滿望向觀衆的呼應鏡頭,所不同的是,結尾時樸鬥滿戴着眼鏡,然後從小女孩那裡得知,原來兇手就長着一張很普通的臉,罪惡每天都在跟你擦肩而過,又或者,你自己本身也是那罪惡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