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巫山風雨夜》,38歲的伯頓。盡管黑皮糙臉,頂着他的雞窩頭,卻有一種獨特的慵懶性感。一個不想誘惑别人,卻活色生香的酒鬼,從頭到腳都散發着濃濃的荷爾蒙。

和他演對手戲的黛博拉蔻兒在11月7日的日記裡寫道:“我真的很喜歡和理查德一起工作。輕松,敏感,有趣。他有着非凡的記憶力——他能滔滔不絕地說出詩歌和台詞。莎士比亞,狄蘭托馬斯,《聖經》,你可以随便點名,他都可以背誦。

他現在坐在他的巅峰,強大、自信。但他是一個有幽默感和謙遜的,真正優秀的藝術家。我希望我能看到他的新作品《哈姆雷特》,我想知道它是什麼樣的。”

田納西的劇本裡,伯頓扮演的這個愛爾蘭牧師香農,是一個精神病患者,他酗酒,和女人偷情,時而懷疑上帝時而歸罪自身,還會自殘,把腳割得鮮血淋漓。隻有酒精才能讓他逃避這些偏執,假裝自己在玩世不恭。

女人們試圖救贖他,阻止他的自殺行為,在他自殺未遂後把他捆起來,可最終他還是在結局時自殺成功了。

這個角色出奇地吻合他的人生,甚至還預測到了他的結局。隻是導演約翰休斯頓不知道,為了讓觀衆喜歡,他把結局改成了香農沒有死,和旅店女老闆在一起了。

伯頓很不喜歡這個更改,還連夜來找黛博拉蔻兒喝酒,分析這樣修改的弊病,她也贊同他的意見。隻是最終劇本還是被改掉了。

我覺得,伯頓這時候是入戲了,他把香農當成了他自己,伯頓的表演方式不是自己變成了角色,而是角色變成了自己。

也就是說,如果他,理查德伯頓真實生活在這個劇本所勾織的世界裡,他經曆這些人這些事,他會怎麼想,怎麼做,這麼選擇。他要順從本心,才能成功地塑造角色。

一年前的聖誕節剛剛自殺未遂的伯頓,現在還想自殺,就和香農投海自盡被女老闆叫人救了,結局他再次自殺了一樣。這是伯頓自己會選擇的結局,所以他不願意改成他和女人湊合着活下去的結局,隻為了迎合觀衆。

盡管導演把這個結局改了,讓香農活了下來。可伯頓的心中還是遵循着原來的結局,所以這部戲的拍攝進入尾聲時,他的抑郁症複發了。

在殺青後劇組解散了,他也沒有返回美國,而是在這個漁村常住下來,白天躲在房間裡不見人,晚上趴在泰勒肩頭哭泣,他不想再回到好萊塢,回到那個花花世界去了。

他的精神越來越壞,事業卻越來越好,這部戲票房大賣,讓他成為這一年好萊塢的“十大票房巨星”,正式進入偉大電影演員之列。

來看看這個迷人的酒鬼+瘋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