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和原作比起來有得有失。為了聚焦,把“旅店小說”的中心場景旅店換到了劇院,節奏比較緊湊了。最重大的改變是,挪用橫光利一《上海》的主角對《上海之死》進行了自覺的改寫和置換。核心來說,《上海之死》是戀...
和原作比起來有得有失。為了聚焦,把“旅店小說”的中心場景旅店換到了劇院,節奏比較緊湊了。最重大的改變是,挪用橫光利一《上海》的主角對《上海之死》進行了自覺的改寫和置換。核心來說,《上海之死》是戀...
影片用藝術家的宣言開宗明義:我将他變成一件商品,一塊畫布,他才可以穿越國界的牆。如今商品的流通比人類的流動更加自由,我将他變成一件商品,根據我們所身處時代的規則,他因此才能恢複他的人性和自由。這...
4.5,從燃燒開始關注李滄東的,到燒紙到美麗青年,他的立場還是挺鮮明,一個是左,一個是文學性,一個是主角(稍微比較)符号化。這部文學性猶在,不管是雨這樣下着,淋着同一場雨,還是善良的一雙手,都很...
個人口述史,老老實實拳拳到肉的拍攝方式,有頭有尾,拉出一條時間線索,比之前那些三和紀錄片好太多。邏輯和時間線都非常清楚,首先被提出的就是身份,主體大多是中西部鄉村地區外出打工的十幾歲年輕人。回顧...
很動人。其實對這類偏哲學和有點技術癡迷的實驗作品說動人顯得奇怪,硬科幻中硬的部分超出了我的認知範圍,我能讀到的是它用很硬的東西去包裹了很軟的東西(聽一聽OP就能知道)。題目即主體,中心很明确。w...
短評寫不下了。“戲”感很重,笛子和唱戲好聽,東方主義毛骨悚然,人物結構細節渾然一體。張藝謀的視覺其實放大了原作文本,同樣是東方符号,蘇童比莫言處理得精細很多:腳癢心瘾,點燈點菜,滅燈封燈,丫鬟在...
面對波蘭人、阿拉伯人、移民、同性戀、底層工人之類的“他者”,“正常德國人”一開始的敵意在影像中表現為赤裸裸和呆闆的凝視。合計工資和去餐館部分的刻畫非常動人,看到兩個“他者”聯合起來,努力地試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