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不休(2020)的劇情介紹
本片根據真實人物經曆改編。
不止不休(2020)的影評
反乙肝歧視的鬥争持續了很多年,到今天人們已經很少在談了,但是一個陳舊的觀念要消解需要上層人士意識的提高,才能帶動下邊群衆的理解,而一篇頭版報道的發表也可以在人群裡掀起一波熱潮,讓上頭注意到歧視的現象,從而改善。電影想講的很多,一開始 ...
整體劇情屬于溫水煮青蛙,不像同為揭露現象的《我不是藥神》一樣有抓馬的轉折。也是我看了三天才看完的一部電影。習慣了現在快節奏的短視頻,喜歡在短時間内攝入大量内容,看《不止不休》就相對有些“煎熬”。但是沉下心來仔細想想的話,電影或者藝術 ...
作為研究乙肝病毒的醫學生,私以為這部片子并沒有講清楚乙肝是個什麼病,輕描淡寫地說它通過血液、母嬰和性行為傳播,不僅不能起到科普作用,反而讓不了解乙肝的人誤以為這是和艾滋一樣死亡率較高的難治性疾病。不說電影,想單從專業角度科普一下乙肝 ...
文字的表達在很多時候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用文字改變社會愚昧的一面,甚至是拯救或者說敲醒一個民族。再或者說,時代的進步,每一次,都需要先生。如果社會病了,發聲的人就是醫心者,就是魯迅。電影還是理想化了,男主雖沒有學曆,但遇到了伯樂,有 ...
3月24日,《不止不休》在我生日那天隆重上映。這部影片獲得了高度評價,甚至被譽為新一代的藥神。導演王晶是新人導演,這是他的處女作。賈樟柯導演擔任監制,影片講述了傳染病人遭受不公和歧視的故事。我認為,雖然這部影片呈現了現實主義題材,影 ...
野心很大,但成果慘淡,很難說是導演、編劇的江郎才盡,還是電影環境的如晦風雨。上半部分,從學曆門檻,漸漸轉向新聞理想,帶出礦難、賣血、代檢等社會問題,聚焦記者這一群體,本來是頗有看頭的,但礦難一段的潦草處理,成了電影的首個敗筆:注定講 ...
這部戲無論是從題材選取,還是社會表達方向,都成為了很多人拿它和藥神做對比的緣由,而它質量上與市場上的成敗應該說也和與藥神的相似以及對藥神的反動息息相關。說它成也成于和藥神相似,在于底層反抗社會原有枷鎖的爽文叙事越來越受到群衆的擁護, ...
不止不休和藥神有着諸多的可比性,是拉片交流很好的素材。例如,兩部片子都是導演的長片處女作品。都聚焦社會弱勢群體,并且都是醫患人群。都取材真實社會事件,并且問題都已得到解決。先說結論,藥神貴在人性光輝,商業屬性。不休貴在社會價值,藝術 ...
我三年前去參加平遙國際電影節的時候,對《不止不休》蠻期待的。結果從電影節開始等到結束,都沒等到公開放映。當時,影片已經在威尼斯電影節展映過,提名了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在平遙國際電影節也提名了藏龍單元最受歡迎影片。反響不錯,放映又困難 ...
2020年,《不止不休》于威尼斯電影節展出,最先看到這部電影的觀衆幾乎給出了一緻好評,也讓這部電影備受期待。3年後,《不止不休》得以在全國公映,男二号張頌文此時已因《狂飙》的熱播有了點流量意味。但電影并沒有帶來爆炸式輿論熱潮,這似乎 ...
是部好電影但是配樂過度密集很影響觀影,像“藥神”一樣的類型片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這種過度強調文本而忽視影像的趨勢讓電影變成一種工具,我總是相信一部好的電影是讓每個人看完有不同感覺的
張頌文一出場我就淚目了,看他風塵仆仆穿個舊皮夾克,帶着報業黃金時代的氣味回來,為自己失落的遙遠的曾經真實存在過的新聞理想,哭。
導演好像憋了一萬年的苦水要一口氣全倒出來,什麼都想講,什麼也沒講清。平權議題永遠有統戰思維,人文關懷首先就是比慘大會。元素瘋狂堆積,從低學曆、北漂、東北、戶籍制度、dd人口到賣血、乙肝、礦難賠償等等,所有人都想關懷,卻沒有用心關注任何一個。開頭低配newsroom,然後變成spotlight,突然需要立人物弧光了,職業友情二選一,畫風一轉就到了反歧視關懷乙肝群體。原來記者電影是個幌子。新聞報道沒能解決的問題,電影也不能,但是結尾有政府早早替大家解決了,虛驚一場,皆大歡喜,原來生活如此美好。小資産階級的僞善關懷也不過如此。
可悲的是在這片土地上能解決問題的隻有群衆力量
年度華語電影預警,在電影院裡哭成狗,年初還許願過想看到中國的新聞戲,沒想到下半年就實現了。在華語影人面對權力的傾軋都不得不集體噤聲之時,仍然有人迎難而上,用電影為弱勢群體發聲,影史也一定會為他留有一個位置。
想問問最新評論,你們都在哪裡看的?帶帶我(咆哮)
導演與制作團隊是真的挺厲害. 在表達、市場、審核等各方面之中做了權衡, 結果還是令人欽佩的. 3.5, 有幾場戲實在不是我的口味. ( 科長演戲真不錯! ) ( 感覺要大賣 )
太刻意了…工具人苗苗一句“我們來北京不是來幹這個的”太刻意了;白客沖着鏡頭笑着吃東西太刻意了;朋友離開北京的離别戲太刻意了;臨近結尾處白客的演講也太刻意了…就顯得沒那麼真誠。
講的也有點雜,本來講記者為主體,聚焦報道真實與倫理道德,乙肝又變成主體,最後白客又結合自身來了一段身份認同的演講,反而“真•主體”本身的報道顯得沒那麼突出了。
中間穿插着紀實影像,臨近最後告訴我們這些紀實影像也是後期拍攝的,就有種被騙了的感覺。
不過張頌文和賈科長剛出場的時候真好。
大波浪客串,結尾一首joyside ,一首大波浪,樂隊實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