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旅行記Levoyagedanslalune(1902)的劇情介紹
天文學院院長(喬治·梅裡愛GeorgesMéliès飾)在一次會議上提出天馬行空的月球旅行計劃。他和另五名大膽的天文學家監制出了炮彈艙和大炮,并在軍隊的幫助下乘坐炮彈艙順利登月。興奮過後六名天文學家精疲力竭的在月球表面睡去,渾然不知許多星星悄然觀察着他們熟睡的樣貌。最後一場寒冷的降雪喚醒了他們。衆人躲藏到地洞中卻不慎用雨傘驚擾了月球人,于是一場慌亂的冒險開始了……
本片是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靈感來源于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和H·G·威爾斯的小說《最早登上月球的人》。影片于1902年發行了黑白版和手繪彩版,全長約14分鐘。後結局與彩版一度失傳。1993年,受損嚴重的彩版拷貝被私人收藏家捐贈給西班牙巴塞羅那電影資料館;2002年,結局“凱旋而歸”在法國被重新發現。影片修複計劃持續十餘年。
2011年,影片的彩色完整修複版在戛納電影節首映,以紀念梅裡愛誕辰150周年,此時距離影片問世亦已過去109年。
本片是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靈感來源于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和H·G·威爾斯的小說《最早登上月球的人》。影片于1902年發行了黑白版和手繪彩版,全長約14分鐘。後結局與彩版一度失傳。1993年,受損嚴重的彩版拷貝被私人收藏家捐贈給西班牙巴塞羅那電影資料館;2002年,結局“凱旋而歸”在法國被重新發現。影片修複計劃持續十餘年。
2011年,影片的彩色完整修複版在戛納電影節首映,以紀念梅裡愛誕辰150周年,此時距離影片問世亦已過去109年。
月球旅行記Levoyagedanslalune(1902)的影評
推薦導演:看過馬丁·斯科塞斯電影《雨果》(2011)的人,一定對喬治·梅裡愛的名字并不陌生。雨果 (2011)7.72011 / 英國 美國 法國 / 劇情 兒童 奇幻 冒險 / 馬丁·斯科塞斯 / 阿薩·巴特菲爾德 科洛·葛蕾絲· ...
2024.2.21
FILM HISTORY第三頁 第一章電影魔術師喬治梅裡愛經曆了其技術主義的過度時期後,徹底轉向劇作,電影藝術道路之作。喬治梅裡愛内在的想象力顯然在1902已經被電影藝術還尚未成熟的技術所約束,自然在《月球旅行記》中表現了一定近乎超 ...
最早?最偉大?至少,值得尊重……
在1902年的《月球旅行記》之前,其實是有過電影的拍攝的,以及是否是唯一的一部“第一部科幻片”,這也無從考證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是《月球旅行記》開始擁有了當今電影的許多特征:最基本的,《月球旅行記》是一部由多個鏡頭組成、由多個演員 ...
《月球旅行記》(1902)是由喬治·梅裡愛根據凡爾納和威爾斯的小說改編成的影片,被稱為“史上第一部科幻片”。影片劇情取材于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和威爾斯的小說《第一個到達月球上的人》。梅裡愛采取神話劇的傳統風格,表現了一 ...
一百多年前……梅裡愛發明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特效……
精彩有趣,淡入淡出,史上第一位把特效運用到電影裡的人~看過《Hugo》再看《月球旅行記》的彩色修複版,才知道把如此珍貴的影像保留下來是多麼不易。MoMA首映了修複的紀錄片,贊!和一大堆電影界的學者坐一起看。。。還有鋼琴配樂的朗誦版!極贊!
登上月球的科學家其實是一群戴尖帽的霍格沃茨魔法師,而月球則跟骷髅島沒什麼兩樣,隻是你在上面找不到金剛。Georges Méliès作為電影特技之父和最早的制片廠創建人,同時也應該被尊為cult片領域的開山鼻祖。
凡爾納科幻小說改編。特技大師梅裡愛,電影史上的第一位導演,發明了慢鏡頭、快鏡頭、疊印、二次曝光、場面轉換。完全脫離實際的幻想世界,對戲劇式表演的實錄,永遠中景,攝影機不動于樂隊指揮的位置。假定性。表現美學的源頭。
世界第一部科幻電影,1902年。
看的是戛納彩色修複版,很有創意。其實膠片背後的故事可以再拍一部片!
看過air迷幻上色版後重标:兩個版本各具特色 自然 無音樂及黑白或許還更好些 否則總好似染上現代平設的條條框框似的 作為曆史上第一部真人科幻 大場面一點不缺 幽默點也剛剛好 月宮神奇或兇險的描繪同樣不壞 最印象深刻的超長炮射向逐漸清晰(并變出臉龐)的月球 收尾的征服雕像不喜歡 倒是那時代風情
這是部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