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願清單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答案衆說紛纭。有人說要看他留下了什麼,有人認為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說要用愛來評判,還有人說人生根本毫無意義。
01
愛德華·科爾是一個科爾集團的總裁,他一直宣稱自己開的是醫院不是療養院,一房兩床絕無意外,而當他自己住進自己的醫院以後也不得不和一個陌生人共用一間病房。而老卡特是一名汽車修理師,他博覽群書,博聞強識,一輩子辛勤工作,将三個兒女都培養成才。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因為生病住進了同一間病房,但是在相處中他們倆卻建立了一種奇特的友誼。
他們彼此見過對方化療後痛苦的樣子,看過對方半夜因嗎啡藥效過去而全身疼痛難忍還要硬撐的樣子,看過彼此因化療而大吐特吐的樣子。盡管愛德華一生要強,盡管卡特有家人的陪伴與支持,他們還是談論起了自殺的話題,雖然這時候都很輕松,可是在得知自己的生命隻有幾個月的時間之後,他們還是難以接受。提前預知自己的死期是一件太過痛苦的事情。但也許預知了死期也是一件好事,這剩下的每一天都是恩賜,都要好好對待,容不得半點馬虎。愛德華偶然間看見了卡特寫的遺願清單,他覺得這些願望看起來都太微不足道,“出于善意,幫助一個陌生人”,“笑到流淚”,“親眼目睹神迹”,愛德華說這些太遜了,可是這也給了他思路,那不如兩個人一起做一些事情吧,他在這張清單後面加上了一些項目——“親吻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紋身”,“跳傘”......這多麼棒啊!看見他們寫下這些願望時我受到了觸動,生命即将結束,那就好好做一些自己沒做過的事情吧,鑒于愛德華是一個有錢人,所以錢對他來說不是問題,正如他所說,他就隻剩錢了。他們倆開始了冒險之旅,完成了跳傘,去了非洲大草原,卡特也坐上了他心心念念的野馬,還和愛德華飙了一次車,雖然沒能登上喜馬拉雅山,可是他們也看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壯觀,這也是神迹啊!

跳傘

去非洲大草原

坐上野馬車

看金字塔
02
卡特在香港遇見一個女人對他示好他拒絕之後他反應過來自己需要妻子弗吉尼亞,自己這輩子最在乎的女人也是他,所以他選擇了回家。再一次見到家人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和家人一起吃飯又是多麼幸福的事情,以前極為平常的相處現在卻變得格外珍貴。可是他的身體撐不住了,這次家庭聚餐後,他再次住進了醫院。

回家
愛德華去看卡特,卡特給愛德華看了德魯克咖啡的故事,他也終于實現了自己“笑到流淚”的願望,他要了一支筆,把清單上這一項劃去,同時也劃去了“出于善意,幫助一個陌生人”這一項,對于他而言,愛德華不就是一個陌生人嗎?隻是這剩下的願望他無法做到了,隻能靠愛德華去繼續完成了。
卡特讓妻子給愛德華自己寫給他的一封信,他們倆的最後一次相見很不愉快,可是他還是希望愛德華能夠去找到自己人生的快樂。愛德華看完信後他選擇和自己的女兒和解了,他也完成了親吻這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的願望,這個女孩就是他的孫女啊!

與女兒和解
卡特先走了一步,在他的葬禮上,愛德華說“他拯救了我的生活”,其實他們倆是彼此拯救的啊!如果沒有相遇,也許愛德華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還是依然與工作為伴,他至死不會與女兒見面,而他明明那麼在意女兒,如果沒有相遇,那麼卡特最後的生命裡會和以前一樣,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向死亡,而他至死也不會意識到自己變得對妻子冷漠,像一個陌生人一樣。就像他寫給愛德華的信中所說,“弗吉尼亞說,我走的時候像個陌生人,回來時又變成了她最愛的丈夫。關于這一點,我欠你的情,你為我做的一切我無以為報。”他們生命的最後幾個月,都成了彼此生命中最棒的日子,他們彼此給對方的生活帶去了快樂。愛德華·科爾也于五月離世,他的助理将他的骨灰帶去了喜馬拉雅山,卡特已早他一點先在那裡等着他了,他們倆在死後終于登上了喜馬拉雅山,卡特也确實在那裡給他講通往門内的路指給他看了。
03
死亡,一直是人們所忌諱的話題,可是就算再忌諱,我們也不得不去面對死亡,畢竟它離我們并不遙遠。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像電影的主人公那樣提前預知死亡,我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死,我們便天真地認為死亡不會到來,因為我們年輕,因為我們正值最好的年華。可是這世間有多少意外,誰能預知未來嗎?都不能!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未到來,我們有的隻是現在。

人生就像是在排隊走向死亡的過程,不用着急,誰都會有這一天。從嬰兒到幼兒到少年再到青年,直至垂垂老矣,最終走進墳墓,人這一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不過百年,你能做的事情也有限,在有限的生命裡如何讓自己不虛度此生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是如果我們準備好了,像故事的主人公那樣,在死亡來臨的時候我們也就不會再有遺憾,人生雖說不如意十之八九,可是我們可以盡量使其完善。
記得我以前做夢最害怕的不是夢到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而是怕夢到自己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這對我來說太恐怖了,往往這個時候我才發現好多事情想做都沒有做,可是已經來不及了,而萬幸的是這隻是一場夢。
可是萬一呢?萬一遇到意外了呢?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難道你跟死神說我還有好多事情沒有做能不能再給我點時間他就會等你嗎?中國有句話這樣說“閻王叫你三更死,絕不留你到五更。”誰也不知道啥時候就會迎來死亡,我們也隻能在自己活着的時候好好生活。
死亡并非不可怕,但是我們面對死亡的态度極其重要,生死教育是中國所欠缺的,我們應該給我們的後代進行生死教育,隻有敬畏生命,我們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當我們開始真誠地面對死亡的時候,這便是我們另一次生命的開始。
我最喜歡的綜藝《非正式會談第五季》第五期節目是《如果這是你生命的最後一天》,這一期節目真的很深刻,我以前也做過這種夢,夢到自己的生命隻剩下一天,當代表們說出自己的遺願,我也在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也想了如果自己死了會怎麼樣,我也寫了一封遺書,但是現在的我擁有的太少,我所能留下的也太少。我不認為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因為人生本就是向死而生的過程。
不如讓我們拿起筆來,也學習電影中的人物寫一寫自己的遺願清單吧,然後去好好地生活,好好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