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公衆号【格蕾絲電影】。(ID:gracefilms)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者|Ms格蕾絲
懸疑推理片通常會把懸念留到最後揭曉,如根據阿婆小說改編的《尼羅河上的慘案》。
那種跟随偵探抽絲剝繭、破解謎題的過程看得人十分過瘾,而真相揭曉的時刻往往令你大吃一驚。

有些導演喜歡在懸疑推理的基礎上做加法,《調音師》和《看不見的客人》都是好例子。
劇情上一次接一次的反轉,不看到最後一秒,你永遠不知道真相是什麼。

有喜歡做加法的,就有喜歡做減法的。
有一位導演,在影片開頭讓兇手對着鏡頭自述殺了人,然後在餘下的時間裡,倒叙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這顯然是個冒險的做法,不過卻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這位導演名叫比利·懷爾德。

導演比利·懷爾德
由懷爾德在1944年編劇并執導的電影《雙重賠償》獲得了奧斯卡七項提名,并被譽為好萊塢“黑色電影”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雙重賠償》

劇情分割線
奈夫35歲,未婚男性,是一名保險推銷員。
1938年7月16日的夜晚,奈夫開着汽車在洛杉矶街頭橫沖直撞,然後他滿身疲憊地回到保險公司的辦公室裡。
脫下外套後,奈夫左肩頭的傷痕清晰可見,正在流着血。
奈夫顯然沒有為自己止血的意思,他對着桌子上的錄音機說:我殺了他,為了錢和女人,我得不到錢,亦得不到女人。

故事在兇手的自白中拉開序幕。
一年多以前,奈夫在送保單回程途中,順便到訪了客戶狄先生的家。
富商狄先生的車險即将到期,奈夫想說服他續保。
狄先生不在家,他的妻子菲利斯接待了奈夫。

初次見面,菲利斯正在樓上曬日光浴,半裸裹着浴巾;片刻之後,她換了一件領口和袖口裝飾花邊的及膝連衣裙下樓來。
菲利斯邊下樓邊扣扣子,然後在鏡子面前塗口紅,她坐在奈夫對面時翹起二郎腿,露出裸露的雙腿和腳踝上的腳環,這一切帶有明顯的挑逗意味。

奈夫情不自禁地被眼前這個魅力十足的女人吸引,與其說他們是在談論續保的事情,不如說他們是在調情。

菲利斯約了奈夫第二天晚上八點半談續保的事情,她聲稱狄先生到時也會在場。
第二天,奈夫收到了菲利斯的電話留言,她将會面時間改在了星期四下午三點半。
奈夫如約而至,女傭放假、狄先生也不在家,顯然這是菲利斯精心挑選的日子。
她隻字不提續保的事,而是咨詢奈夫如何瞞着丈夫,為他購買一份價值5萬元的人壽保險。

奈夫是保險公司的銷售冠軍,平時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很快他便聽出了菲利斯的弦外之音。
奈夫揭露了菲利斯“謀财害命”的真面目,菲利斯惱羞成怒,而奈夫拂袖而去。
雨夜,心煩意亂的奈夫在窗前徘徊。
此時,門鈴聲響起,正如奈夫自述的那樣——我不假思索就知道那人是誰。
菲利斯通過電話簿查到了奈夫的住址,她欲擒故縱,不過寥寥數語,奈夫便宣告投降。

比利·懷爾德的鏡頭語言十分節制。
奈夫和菲利斯之間的親密行為僅僅體現在接吻和擁抱,影片之中不見任何色情場面,但整部影片卻處處彰顯着情欲。
菲利斯蜷縮在沙發的一角,向奈夫述說丈夫對自己冷漠和醉酒後家暴。
随後鏡頭一轉,奈夫躺在菲利斯剛才所坐的位置上悠閑地抽煙,而菲利斯坐在沙發的另一端對着化妝鏡補口紅。
不過幾秒鐘的鏡頭,觀衆已然明白這二人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常言道,色令智昏。
菲利斯臨走前,奈夫承諾會幫助她除掉丈夫。
幾天之後,奈夫與狄先生見面,他哄騙狄先生續簽車險文件的同時又簽署了人壽保險。

臨别前,奈夫叮囑菲利斯,在狄先生近期出差時要想辦法讓他坐火車。
如果狄先生在乘坐火車時意外死亡,保險公司将會支付雙重賠償。
一個星期後,奈夫與菲利斯約定在超市碰面,二人以偶遇做掩護來交換情報。
奈夫從菲利斯口中得知,狄先生在油田工作時不慎摔斷了腿,謀殺計劃隻得暫緩。

又過了一個星期,菲利斯打來電話告訴奈夫,狄先生當晚會乘坐火車出門,二人在電話中約定了見面時間、謀殺暗号等相關事宜。
奈夫為謀殺所做的準備堪稱“完美”。
奈夫晚上7點左右到家,他挑選了黑人洗車工查理做時間證人,奈夫讓查理幫忙洗車并故意透露給他自己整晚都會留在家中。

奈夫下班前已将運算簿留在辦公室裡,然後他給居住在另一個區的同事打電話詢問相關數據,這是一通長途電話,因而會留下通話記錄。

出門前,奈夫在電話裡和門鈴上加好紙條,如果有人來電或者來訪,紙條便會掉落,這樣他回家後便會知曉。

奈夫離開寓所時選擇了走樓梯,這樣可以避免被鄰居發現。
這是一個仰拍鏡頭,奈夫高高在上,仿佛主宰一切的上帝,暗示着他對謀殺胸有成竹。

奈夫來到狄宅後悄悄遛進車庫裡,然後他藏在汽車的後座中。
不久之後,菲利斯和狄先生駕車出發了。

菲利斯與奈夫已事先約定,在駕駛途中,按三下喇叭做為謀殺的暗号。
奈夫殺害狄先生的鏡頭未做任何展示,鏡頭始終聚焦在菲利斯的臉上,這個狠毒的女人自始至終面帶微笑,眼神出奇的平靜。

來到火車站後,奈夫腿打石膏、拄着雙拐僞裝成狄先生的樣子。
菲利斯故意與他表現得很親熱,以便給工作人員留下深刻的印象。

奈夫登上火車後徑直走向了瞭望台,出乎意料的是還有另外一個男人在瞭望台上抽煙。
奈夫始終背對着這個男人,并讓這個愛聊天的男人幫忙去包廂裡取雪茄。

他離開後,奈夫迅速從火車上跳了下去。
菲利斯早已駕車埋伏在鐵道附近,奈夫從車裡拖出狄先生的屍體,然後僞裝成他意外墜車的樣子。

奈夫與菲利斯逃走時,發生了一點小意外。
車子無法發動,好在這隻是虛驚一場,他們試了三四次,車子又能發動了。
這段短短30秒的戲增加了影片的緊張感,而這段戲的靈感來自于導演懷爾德的親身經曆,他有一次在收工後離開片場時,汽車無法發動。

回家時,奈夫從樓梯間返回公寓。
同樣也是一個仰拍鏡頭,但奈夫在鏡頭中不再占據優勢位置,他眼神略帶恐慌地從下往上望去,而這似乎暗示着未來充滿了未知性和不可控性。

奈夫平安地回到家中,他發現無人來電、無人來訪。
接下來,奈夫換了衣服去車庫,他再次出現在查理面前,告訴查理自己剛才一直在家中工作,現在他要去雜貨店買東西。

事情進展十分順利,沒有犯錯、沒有忽略細節,但在去雜貨店的路上,奈夫心中卻産生了不祥的預感,他忽然發覺每個步驟都犯了錯誤。
奈夫在這裡做了一個形象而又貼切的比喻,他說:我聽不見自己的腳步聲,那是死人的腳步聲。

男主角第一人稱的旁白很有代入感,令人不知不覺對兇手産生了同情,即使明知道他是有罪之人,但内心仍然希望他能夠逃脫法律的制裁。
狄先生的屍體被人發現,因他的“意外死亡”保險公司即将啟動理賠程序。
菲利斯應邀來到保險公司洽談理賠的事情,但保險公司的老闆質疑狄先生自殺騙保,菲利斯佯裝氣憤地摔門而去。

奈夫的上司凱斯是保險公司最優秀的賠償經理,他有一雙明察秋毫的眼睛,能将一切騙保行為拒之門外。
在菲利斯離去後,凱斯提出質疑,他認為沒有人會在每小時15英裡(慢速)的火車上自殺。
夜晚,奈夫與菲利斯相約在家中幽會。
沒料到在菲利斯到來之前,凱斯意外來訪。
凱斯一直在思考狄先生的案子,他認為狄先生是被人謀殺的,而矛頭直指佯裝無辜的菲利斯。

菲利斯同樣也是精明又謹慎的人。
她步出電梯後,聽到奈夫與他人在屋内交談便悄悄地躲在了門後,因此凱斯離去時并沒有發現她。

這無疑是一組令人難忘的鏡頭。
從觀衆的視角望去,菲利斯明顯在鏡頭中占據優勢地位,而凱斯處于弱勢地位,身材高大的奈夫阻擋在他們中間,他的存在令凱斯無法看清事情的真相。
而事實的确如此,凱斯懷疑菲利斯有同謀,但他從來沒有懷疑過與自己共事多年而又每天謀面的奈夫。
真相大白之時,正如奈夫對凱斯所言——因為你要找的人太近了。

在比利·懷爾德的職業生涯中,多部由他執導的影片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和最佳攝影的提名。
懷爾德總共獲得過六座小金人,他染指過上述四個獎項中的前三個獎項,但他的影片從未獲得過最佳攝影獎。
我相信,沒有人會說懷爾德的電影鏡頭語言不夠豐富、不夠精彩,但在懷爾德的電影中,鏡頭明顯是單純為劇情服務的,從來沒有過喧賓奪主的感覺。

懷爾德是編劇出身,在執導《雙重賠償》之前,他隻以導演身份執導過兩部不知名的影片,而該片不但令懷爾德名聲大噪,還獲得了前輩希區柯克的贊賞。
《雙重賠償》改編自同名小說,懷爾德與另一位編劇雷蒙德·錢德勒彼此看不順眼,錢德勒不喜歡懷爾德經常躲在廁所裡抽煙,而懷爾德也不喜歡錢德勒每天喝得醉醺醺的。
本片是他們二人第一次合作,也是最後一次合作。

雷蒙德·錢德勒另一身份是知名作家,代表作《漫長的告别》。
一年之後,懷爾德拍攝了酗酒題材的電影《失去的周末》,據說男主角(一個酒鬼)正是以錢德勒為原型,懷爾德以該片首次同時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項大獎。
熒幕下的故事精彩程度不遜于熒幕之上,這可真應了那句話——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圖片來自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