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1日,微博和朋友圈徹底淪陷,大家都在振臂高呼兩件事,一是雙十一,二是小醜。

在狂歡的背後,使人們進入到了一種極盡宣洩的狀态之中,看《小醜》後,引發了人們對于自我良知的沉思,或者說,我們到底為什麼看《小醜》?

...

隻是因為它好看?是的,就是這麼簡單直接,它不需要任何人來評判它的好或不好,或許你并不覺得它是一部神作,甚至被吹噓過頭,但吹噓的背後,是一種野蠻的現象,人們心中對于好奇的事物總想一探究竟,當《小醜》還在拍攝階段,數段路透的視頻就已經引爆了人們的期待,這又回到了最中心的問題,為什麼大家都想要看《小醜》?

...

《小醜》是誰?它在很多年前就已經成為了DC漫畫最受歡迎的反派人物,它的反人類、反社會預示着哥譚市文明的消亡,蝙蝠俠拼命拯救,也始終逃脫不了小醜的心理遊戲。

可以說它是漫畫曆史上唯一一個真正打敗過超級英雄的反派人物。而它的出現,也讓所有觀衆癡迷而狂熱,似乎在人們的擁護聲中,他潛移默化地成為了一個“符号标記”。

于是,我們看到了克裡斯托夫·諾蘭和希斯·萊傑讓這個角色徹底失控于《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之中,也正式燃燒了DC的野心,他們一定要拍攝一部獨立的《小醜》,設置在DCEU之外,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獨立電影,而非馬丁·斯科塞斯口中的主題樂園。

...

而當《小醜》正式拿下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最高獎項後,影迷們就開始瘋狂的在尋求一種欲望,欲望的深淺并不能滿足大家對《小醜》的集體膜拜,尤其在中國地區,《小醜》不會上映,與此同時,美國接連打破票房記錄的新聞和《小醜》的反面影響接踵而至,真的有人模仿着小醜實行着暴力和暴動的行為,而中國觀衆更為感同身受,他們甚至聲稱:在香港看《小醜》真的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

社會的消極屬性在逐漸崛起,人類的文明意識在逐漸被消除,《小醜》的舞台中央,是一次次和現實做抵抗未遂的華麗悲歌。

我們看《小醜》,卻不再那麼純粹,當它與現實對接時,人人都應該有潛在的危機意識,因為它現在正發生在這個世界的各個角落,使我們渾身顫栗。

...

01  小醜為王


關于小醜,人們是這麼形容的,它本是馬戲團的一個醜角,為人們帶來無盡的歡笑和樂趣,但它的面具之下,可能是一張飽經滄桑的臉。

DC的形象裡,小醜幾乎是紅色的,紅色象征着欲望,紅色也代表着死亡,血色的浪漫正在它的臉上勾勒出一種隐藏的悲怆。

這個人物,首先它得是悲怆的。在《小醜》之中,它的成長史和内心活動被真實放大了,相較于以往的小醜,它變得立體而不再模糊了。

...

一個期望成為單口喜劇演員的底層人物,為人們日複一日上演着自己的滑稽動作和麻木的笑容。她的媽媽告訴他:你要一直保持微笑。

在富人壟斷經濟、貧富差距過于明顯、階層問題不斷滋生的哥譚市,人們人心惶惶,更要努力地維持現狀。

小醜隻是最不起眼的一處荒草,那些暴力的年輕人搶走他的廣告牌,對他拳打腳踢,那時他隻感覺到自己的卑微,也從不反抗。

...

導演從最一開始就把我們帶入到了一種社會本真的面目中,小醜是映襯着環境而存在的。

整個哥譚市就像一個病毒,人人都是病原體,行走在垃圾橫飛,潮濕陰冷,黑暗無邊的街巷中,底層的人們如蝼蟻般活着,隻是為了找尋到自己的一點希望,給自己一些活下去的動力。

...

...

我們的内心認同感極大程度地産生了偏斜,這無疑是一個古典式的悲劇人物,他值得同情,也更值得去描述。

在小醜還未成王的途中,他是社會體制下的一個犧牲品,正如他自己而言,這句話在片中出現了兩次,他在自己的筆記本中寫道:我希望我的死去比活着更有價值。

...

...

02  存在與毀滅


《小醜》蘊含着很多哲學的拷問,這也是為什麼它能斬獲藝術大獎的原因。我們把小醜看做社會現象的一個縮影,每個人都可能是小醜,他每日都在飽受身心的折磨,卻無力抗争。

對既定的現實生存毫無掙紮,内心那一片淨土總會在瀕臨崩潰時消失,他渴望站在喜歡的脫口秀節目中為大家表演,于是努力地挖掘人們對于笑話的反應,他看到地鐵上那些酒醉的中層階級放肆調戲着女人,神經質地苦笑令人心痛,他本想告訴那些人自己得了一種笑了就停不下來的怪病,卻引火上身,再次遭到嘲諷和打罵。

這一次,他沒有再容忍,而是掏出了那把防身的槍,對準了社會的中心點,引起了大衆的輿論,保護了自己的安全。

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安全感,内心得到了自由的釋放後,他躲在了公共廁所跳起了優雅而病态的舞蹈。

...

電影采用了大量室内弱光和局部特寫鏡頭來反應人物行為的轉變,透過行為和環境來凸顯人物的内心掙紮,不似以往漫畫電影那般直接而粗暴,反而克制的在講述一段成長史。

這本身就打破了人們對于漫畫電影邊界的認知,就像小醜遊走在社會的邊緣,他癫狂的笑聲隐藏着莫大的悲哀和痛苦。

...

...

而當他從母親的信中得知自己的父親是哥譚市最有名的富豪時,他内心的不甘再一次噴湧而出,但事實的真相卻并非如此,韋恩告訴他他母親有嚴重的妄想和自戀症,他不信,跑去了精神病院找到了母親的病史,一切的轉折,從那一刻,開始萌生。

這也是小醜為什麼會如此瘋魔的原因,當一個人發現自己從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一具謊言之軀時,心靈的重創和存在的價值遭到了挑釁,他的極端衍變隻因為自己一直都生活在奴性和謊言之中。

這時候,他的心已死,報複和欲望吞噬了他的良知,于是他殺死了母親,殺死了同事,更殺死了過去的自己。

...

毀滅隻在一瞬間,存在卻是永恒的,這樣的小醜,讓我們感到悲哀至極。

...

03 一首華麗的詠歎調


我把《小醜》比喻成一首華麗、複古而悲怆的詠歎調,抛開對電影的看法,它赤裸裸地坦訴了人心的善惡和社會的原罪。

影像之内,是小醜的“瘋”“魔”“狂”“哀”,所有的支配都渾然天成,毫無保留,真實可信。

小醜是加缪筆下野蠻和荒誕的雜草,遊離在懸崖邊緣,破除了本色的障礙,也屹立在社會的中心地帶,宣告着存在的定論正把這部電影推向文明的邊界。

...

這其實需要我們理性去看待,我們在《小醜》中得到的影響一定是負面而沉醉的。

光明從未真正降臨過在他身上,就算有,或許也是他的妄想,他妄想隔壁的女人愛上他,妄想脫口秀主持人喜歡他,但真正讓他獲得贊賞的,不是他的喜劇表演,而是人們對他的嘲諷。

底層階級的人們視他為英雄,他做了人們不敢做的事,用暴力來消除社會腐朽的體制。他的存在價值在那一刻生了根,他明白了自己的某種詭異使命,所以盛裝出席脫口秀,在直播的中途殺害了他最喜愛的主持人。

...

電影的描述很豐滿,沒有局限于簡單的人物軌迹,而是把環境當做背景闆,把人物放置其中,令我們自己去探尋真理。

小醜跳了五次舞,在神乎其神的配樂下,他沉迷在自己的舞動中,房間、廁所、階梯、節目、警車,這五個環境點營造了一種私密轉為公共的放大感和連接感。

...

...

...

...

最後他泯然一笑,站在警車上,那些擁護他的人視他為“上帝和惡魔”本身,他把血塗滿自己的嘴唇,用純真的笑顔來面對這個世界,用摧殘般的舞動來表達自己的存在意志。

小醜為王的那一天,是哥譚市看似暗黑,卻也無限光明的一天。

...

“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人人都有陰暗的一面,但仍然有人站在光明下仰望”

“我們跌倒是為了學會站起來”

這幾句話是出自于《哈利·波特》和《蝙蝠俠前傳》系列的台詞,現在我們依然受用。

《小醜》的現實意義更是教會我們如何抉擇,這是本片的立意點,并非我們瞻仰和歌功頌德的精神符号,全世界都有暴動不安,或香港,或倫敦,或加州,或叙利亞……

...

電影是一種文化的延續,也是文明的窗口,卻不是我們得以效仿的精神源泉。

我們狂熱于《小醜》是它改變了我們對于漫畫電影的認知和需求,它的好是毋庸置疑的,文本到主題,刻畫到叙述,所有的一切都烙上了沉重的印記,連同傑昆·菲尼克斯的表演,也是偉大、跨時代和無與倫比的,他讓我徹底忘了希斯·萊傑的存在,一人一小醜,一魔一哥譚。

但我們始終不應悲歎,因為與其咒罵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燭。

...


更多精彩資訊和影評、電影資源,關注微信号“杜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