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晚上,杜克很高興能夠時隔兩個月總結出了這份電影榜單。但其實我今年看電影的數量大幅度銳減,甚至很多時候缺乏一點耐性。隻是每當我投入其中時,又會覺得拍電影的人真的很沉穩。

但其實,今年電影質量也是大幅度縮水,不知怎的,我似乎找不到太多可以與我産生情感共鳴的電影。流媒體當道的時代,似乎喚醒不了我們對待電影的熱情,隻是在影像的空間裡,仍有許多戀戀不忘的人用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講述方式與我們相遇。

我們熟悉的漫威,似乎進入到一種瓶頸,這是商業電影的倦怠還是斯科塞斯所說的主題公園的無趣?

...

電影《永恒族》

我們熟悉的大師們,創作力依舊保持強盛,真誠如阿莫多瓦,他也知道電影終究是屬于曆史的,而不屬于這個時代。

...

阿莫多瓦《平行母親》拍攝現場

我們熟悉的好萊塢,因為當下的病毒侵襲而放棄了很多傳統上映方式,轉而投入到流媒體模式,隻是影片質量堪憂,今年頒獎季着實含金量不高。

...

妮可·基德曼能否二封奧斯卡影後?

我們熟悉的華語市場,主旋律電影仍舊是主力軍,娛樂圈時而平地一聲雷,所有的整改卻掩蓋不了對電影的狹隘,最後我們看到的卻是對經典電影的閹割。

...

《長津湖》奪得華語年度票房冠軍

那我們所熟悉的世界呢?電影隻是一種記錄語言,它記錄着這個世界的一舉一動,可這個世界随時都在改變,常覺得世界變幻之快,我們已跟不上步伐,所以才會在鏡像中找尋普通的生活。

可鄧布利多那句話永遠适用于每個時代的人們:不要沉迷于幻象而忽略生活。于是當生活和電影淪為一談時,我們才發現電影始終是美好而短暫的,哪怕隻有24秒的定格,我們似乎也已經知足了。

...

...


                                                                     年度電影15佳                                                                     FLIM OF 2021

01《上帝之手》 保羅·索倫蒂諾

...

導演索倫蒂諾的半自傳電影,一改《年輕氣盛》和《絕美之城》的意象化表達,反而以流暢而自然的叙事回憶青春,全片被濃烈的鄉愁感和歲月感籠罩,也同時以索倫蒂諾擅長的群像回歸個體手法在娓娓克制中闡述。

...

足球、海島、夏日、宗教、那不勒斯、《美國往事》,影像中的意大利伴随着嬉笑怒罵、父母去世、電影之夢流露出蔚藍色的憂郁感。台詞中說道:“通過我進入苦難之城,通過我進入永恒的痛苦,通過我你就能在迷失的人群中穿行。”這看似詩意化的描述實則是導演對藝術創作的熱忱。

...

少年曆經生死、破處、孤獨、迷失和找尋後最終前往羅馬,他想成為一個電影導演,他通過故土的人們挖掘出意大利的悲傷和狂歡,但最終,他要牢記這些記憶,再将他的心碎化作藝術,将上帝之手化作使命感,造一座隻屬于那不勒斯的電影天堂。

...

02《聖母》保羅·範霍文

...

神有旨意:成為聖潔,遠避淫邪。

人有罪惡:成為欲望,亵渎神明。

沒有人不會承認《聖母》是一部絕佳的好片,且在藝術電影中,它做到了流暢、深刻、荒謬、反轉和極緻美學的重要融合。多數人覺得藝術片沉悶,但一個叫保羅·範霍文的導演偏偏打破了這一規則。


...

可以說《聖母》中的本尼蒂塔修女代表的是一個衆生符号,她所叙述的神迹代表的是一個超我,而她所渴望擁有的欲望是一種人類最原始的自我。随着質疑不斷,她的超我也在發生裂變,最後歸結到人本身,當你成為自己的信仰,你就是自己的神迹。


...

保羅·範霍文依然大膽而豐滿,那些裸露和情色的場景台詞,那些光影結合的中世紀畫面,還有那起承轉合,一針見血的文本主題,都被他融化了在兩個小時的縮影中,而在女性主義電影崛起之際,他用最無畏的創造力告訴我們,男人和女人,本無區别,是社會意識在做切割。當我們什麼時候抛開這種性别意識,文明才能得以進步。


...

03《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約阿希姆·提爾   

...

戛納最佳女演員獲獎作品,也是今年觀感最舒服的女性電影,映射的是當代青年人的困惑和迷茫,我們愛誰?我們如何看待生活?我們又将如何抉擇?

...

電影留白和氛圍感拉滿,不局限于男歡女愛,而是把更多重心放置在女主角的精神世界上,她的找尋過程與我們同悲同喜,愛一個人不難,感知一個人卻很難,隻有你真正曆經了生活的種種,才會了解自己想要什麼。

...

在女性主義逐漸崛起的電影市場,其實更應該出現多元化的作品,哪怕隻是一個普通女人,她的職業、興趣、生活、心理活動都是豐富多彩的。以個體暗喻衆生相,其實我們也是如此,人生不就是一個不斷尋找之旅,目的地在哪兒不重要,重要的是學會接受自我和感受生命。

...

04《犬之力》簡·坎皮恩

...

《犬之力》很容易被忽視,原因有三:它靜默,它詩性,它陰郁。但同時在西部的遼闊背景下,它又顯得如此鋒利而荒蕪。

這個關于報複和懷念的故事在簡·坎皮恩的執導下,一再削弱矛盾沖突,她把三個主要人物設置為獨立的個體,卻因為處在同一片境遇而發生不同的轉變。

...

人物沒有所謂的道德點,亦如同暗沉憂郁的色調,電影始終在營造一種風一般的惆怅感,平緩而波瀾不驚,直到收尾才一刀見血。


...

簡·坎皮恩的細膩體現在人物的留白和情緒之中,探究故事性并不難,疑惑的是導演想要表達什麼?在我看來,是一個男人的自吟,一個女人的自封,和一個少年的自尋。其他總總,都隐藏在那座像狗吠的山中,關于過去的愛人和守護,都将成為死後的記憶,随西風烈馬,逐漸消逝…

...

05《法蘭西特派》韋斯·安德森

...

導演到了某一種階段,一定會極盡表達自我,這可能是韋斯·安德森信息量最密集,觀影門檻最高的一部電影,看似毫無關聯性,卻統一表達了一個主題——“那些逐漸消逝的才是最珍貴的”。

...

當代流媒體盛行,紙媒時代影響長大的安德森用熟悉的配方(意指構圖、美學、色彩、叙述)來緬懷和借喻時代的消逝和變幻,更在某一種程度上,以時代之名諷刺時代之殇。


...

三個篇章“畫家營銷”“作家革命”“美食犯罪”以卡通、黑白、拼貼的方式把每一幀影像都展現飽滿,絲毫不空留白之處。但韋斯·安德森是可愛清奇的存在,他作為影像傳承者,保留着童心,也再次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荒誕不經的表達方式提醒我們:電影需要創新表達,藝術更需要時代更替。

...

06《駕駛我的車》濱口龍介

...

我極少看日本電影,但作為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頭号種子,我也想一睹濱口龍介的創作才華。

的确,日本電影所傳承的清冷和孤寂感或許并不适合某些人觀看,當戲劇、現實和生活淪為一談。當契科夫、村上春樹和濱口龍介在不同的時空對話。《駕駛我的車》以實驗性的電影精神在與我們交談。

...

那些思考痛苦和死亡的人們,

都在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

努力地活着,

隻有度過了漫長的白晝和黑夜,,

我們才能得以永遠的休息,

那些已經消失的,

終會留下值得被後人叙述的印記。

...

這是濱口龍介的叙述語言,探讨死亡和孤獨,更傳遞一種向虛無而生存的影像主題。作為戛納力捧的嫡子,他已經在影壇樹立起獨樹一幟的風格,或許這才是我們真正值得去認真探讨的,一個導演如何在傳統和自我中找尋到夾縫重生的勇氣。


...


07《呼朋引伴》邁克·米爾斯

...

對照性極強的電影,與時間、城市、自我以及世界的對話與探讨。以人與人的距離和關系中拉開帷幕,全片黑白色基調,具有強烈的沉浸感和深沉感,看似是在描述一段叔叔與侄子逐漸拉近距離的故事,但内核是在輾轉洛杉矶、紐約等城市後如何發現内心的歸屬感。

...

城市的回旋之音,紀錄片孩子的未來設想,回憶過去的碎片記錄,母性與父系的情感碰撞,邁克·米爾斯在影像上的細膩感和緩和度仍舊處理的極為精緻,華金·菲尼克斯的表演依然真摯動人。

...

當我們與自我對話,與他人對話,與世界對話時,我們能否找到自己真實的存在意義?在這過程中,其實我們更應該理解生活、理解自我,更理解他人;這才是電影中所抒發最溫柔的話語。

...

08《一個父親的尋子之路》斯爾丹·戈盧博維奇

...

我強烈推薦喜歡電影的人都去看這部電影,甚至是許多電影的初學者也可觀賞。因為這部電影很明确的讓我們知道電影應該要這樣拍。全球無數影展展映的誠意之作,但豆瓣觀影人數隻有5000人不到。

一個父親徒行500公裡,隻為喚醒親情的溫度,

可現實的荒謬隻能以窮是原罪來暗自嘲笑。導演用極度冷靜克制的手法在講述一段社會底層的尋親之路。

...

可過程我們與其同在,眼看資本體制的無情冷漠,社會現象的喧鬧和諷刺,以及窮山出刁民般的冷幽默處理,都在一段旅途中體現得淋漓盡緻。

...

這個父親沉默寡言,隻想要和孩子家人團聚,他代表的是社會底層的群像,而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值得批判嗎?不,它更像是一種警醒,警醒人們在這個世界得以更好的生存。

...

09《麥克白的悲劇》喬爾·科恩

...

有了莎士比亞的文學地基,該如何搭建一座光影的悲鳴聖殿?無論是構圖、攝影、美學還是剪輯,都凸顯出影像的質感和力量;表演精準而有力度,奧斯卡帝後搭檔果然穩妥。

科恩剔除了很多邊框,把最主要的核心集中在人物的情緒中,這也趨近于最舞台劇的呈現方式,場景布景極度極簡化,卻以一種原始、冰冷和肅穆的氛圍表現出悲劇的究極形态。

...

原著《麥克白》表達一個人對權力的欲望和恐懼,而電影也體現出了人物的精神狀态,更用大量的原著對白來增強情感,但這樣返古意識的拍攝手法不見得會吸引更多人,隻是科恩也不太需要玩自我證明那一套,他的麥克白更多是一種内省,一種熱愛電影藝術的自我燃燒。

...

10《安妮特》萊奧·卡拉克斯

...

萊奧·卡拉克斯的電影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感知,相反,他正好印證了一句話:電影是門感受的藝術,而非理解。

《安妮特》雖是黃金好萊塢的背景,卻充滿着濃厚歐洲先鋒和實驗意識的氛圍;雖是一部音樂歌舞片,卻沒有一首歌會讓你記憶猶新,甚至會被人大罵難聽至極。

...

但為什麼仍有許多影迷對萊奧·卡拉克斯戀戀不忘呢?因為他有非常立體的藝術人格,更因為他如此與衆不同,傳承着最變革的影像精神,能夠在視聽語言做到完全不拘一格。

...

所有人物都像他手中的提線木偶,諷刺着名利場的欲望和背叛,也借人物之口呼喚着最純粹的生命情感。看似詭異,卻一直保留着最真誠的電影特質。

...

11《健聽女孩》夏安·海德

...

事實證明,隻要劇本紮實,表演真誠,一部标準的劇情片同樣可以深入人心。雖然是翻拍,卻有着獨有的美式獨立風格。

...

音樂的加成不多不少,給故事留下了動人的青春印記。最感人的場景莫過于父親和女兒的自白和劇場的手語歌唱。

...

“以你之手,換愛之名;以我歌聲,撫慰心靈”,這是女主角的叙述,更是本片傳遞的除親情外最重要的主題特征,她想踏上未知之路為夢想而奮鬥,可她更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和陪伴。

戳中我們内心深處最柔軟的不僅是親情,而是人們在面對任何選擇時做出的最勇敢和堅定的抉擇。

...

12《沙丘》丹尼斯·維倫紐瓦

...

對《沙丘》感到迷惑的人其實有很多,兩個半小時的電影竟是個不痛不癢的開端,沒有太多商業成分的激烈,更像是一部科幻版的宮心計。

的确,這部被譽為最難搬上大銀幕的科幻經典經過維倫紐瓦的改編和創作有了一個更具象的新世界,而這隻是為未來系列所做的初步奠基。

...

可是維倫紐瓦從來不是說故事的一把好手,他是人文主義的創新者,他所輸出和所創造的仍然令人驚歎。

...

黃沙漫舞,人心較量,美學意識,場景設計,都如此宏大和精緻。令觀者有了一種不可抗拒的沉浸感,再者,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這部少年成長為王的科幻巨作需要通過絕對殷實的奠基才能得以壯大。從這一點來看,我從不會懷疑丹尼斯·維倫紐瓦,畢竟,他可是唯一能與諾蘭抗衡的導演。

...

13《钛》朱利亞·迪庫諾

...

《钛》的出現以及榮獲金棕榈大獎,看似标新立異,其實更像是一種藝術固化的突破。若幹年前,柯南伯格的《欲望号快車》用“車”來赤裸的展現人的虛無欲望,而朱莉亞卻要用“車”來喚醒人的冷暖自知。

...

驚悚類型,卻是一部“賽博朋克的酷兒潮”電影,其中包含着對性别、社會、人性、孤獨、父權、平權等多種複雜因素,卻被導演融合在剛剛好的篇幅,我們容易被色彩、攝影、故事、血腥以及裸露所吸引,但這就是一部充滿情感缺失的家庭電影,那些不經意的溫柔總是流淌在銀白色的钛金屬之中,一旦找回,便能寄生。

...

這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在驚悚類型中裝置着人性思考和性别認知的主題性,得以讓我們得到反思和啟示,也在最适當的篇幅中讓我們體驗到電影的質感,不是電影在主導我們,而是我們應該怎樣看電影,我們又要如何創造電影。

...

14《不要擡頭》亞當·麥凱

...

對《不要擡頭》嗤之以鼻的大有人在,我就不要當反叛者了,從主觀角度來看,這部電影确實很有意思,我很喜歡亞當·麥凱的美國式幽默,也很贊賞所有對當今社會提出異議的創作者,且亞當·麥凱在以一種反諷和喜劇的方式在處理。

...

不沉悶,也極具直白諷刺效果。全明星陣容都沖着“環保意識”加盟出演,但影片側重點更反映的是當權政府的無知和愚蠢以及媒體的嘩衆取寵,當然其中很多影射我們都心知肚明。

...

亞當·麥凱對于群戲的掌控還是很有力道的,每個人的心理活動和環境襯托都支撐得當。法媒對這部電影倒是很中意,美媒則多數差評,喜不喜歡倒是其次,因為“環保問題”确實需要引發人類思考,無論以何種方式,這都是我們當下時代最大的隐患。

...

15《裡夫金的電影節》伍迪·艾倫

...

沒錯,我就是伍迪·艾倫的死忠粉。

每年都會等來一部伍迪·艾倫是屬于影迷的狂歡,可以說,這是近五年來他拍得最好的一部電影,但非常私影化,是他作為影迷拍給電影的電影。

...

如果你是影迷,你自然會對應他用夢境所創造的電影片段,那是與現實所對話的《公民凱恩》《八部半》《精疲力竭》《祖與占》《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野草莓》《泯滅天使》《第七封印》…

...

如果你不是影迷,可能會與男女情感做唯一的聯系,用道德和浪漫的情懷做自我的批判和表達,甚至把加缪的西西弗神話視作存在主義的價值體現。

但縱觀伍迪·艾倫的晚年創作,會發現他已經把當下的生活狀态引申到了創作的底色中,他的自我不僅僅是體現在形式上,也更體現他作為影迷最單純炙熱的心,電影一部部拍,它不商業也不藝術,它隻是電影本身,無關其他。

...


特别提及


阿彼察邦《記憶》

阿莫多瓦《平行母親》

布魯諾 ·杜蒙《法蘭西》

拉肚·裘德《倒黴性愛,發狂黃片》

斯特裡奧斯《有答案的男子》

米格爾·薩普什尼克《芬奇》

肖恩·貝克《紅色火箭》

瑟琳·席安瑪《小媽媽》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