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昨晚去看了《誤殺》,當下口碑最高、票房第一的電影。
相當不錯,雖然不是原創劇本——它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
很丢臉的說,本來口碑就很好的印版,我兩次在開場三十分鐘内犯困關掉屏幕;即便朋友告訴我說“熬過前三十分鐘就好”。
所以說,《誤殺》的節奏是很好的,抓人。
演員也好,是普通人就有普通人的樣子,上年紀就無懼于展露眼角的皺紋——我說的是譚卓和陳沖——由此對那些不論什麼角色都标配上磨皮美瞳的更是深惡痛絕。
具體的情節說多了劇透,說情節也不是我的專長;至于官方蓋章的涉及“家庭教育”的點,我覺得這落地點還算湊合,至少給了陳沖非常大的表演空間。
劇情,節奏,演員,台詞,都很棒。
唯一的遺憾就是結局了。
雙方諒解,男主自首——這是典型的中國式結局。
有趣的是,所有人都對此表示了理解:難怪難怪嘛,國情如此。
順帶也原諒了影片把整個故事搬到泰國,對白半中半泰。
是什麼時候開始,有所謂的“中國式結局”存在?
我印象中是港片《黑社會》。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因為看得太久,具體情節都忘了,隻記得在港版最後,直接上了一張黑底字幕表明打黑除惡,黑幫無好果雲雲。
簡單粗暴。
而印象最深的中國式結局,則是《奪命金》。

圖片發自簡書App
《奪命金》相對近些,細節忘了,主線倒是記得大概:
三個故事,三個主角,沒有直接聯系,隻有交叉同框。
相同的是他們都在人生困境中,而這時候,偏偏有一筆錢掉到面前。
這筆錢,都有那麼一點灰色調,甚至是帶血的;而想拿到它,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可能是良心,可能是性命。
有沒有與魔鬼做交換的感覺?
實際上它就是。
當然在無數的掙紮、掙命之後,三個主角都拿到了救命錢。
這與片名《奪命金》相映襯,成為絕佳的諷刺:他人的奪命金最終成了毫不相幹的人的救命錢;命運的吊詭荒誕即是如此。
但在内地的版本裡,三個主角都被“狗尾”了,不是天收就是自首。
維護了“正能量”,卻失去了黑色幽默的諷刺。
就好像在穿越小說經曆悲歡離合,結局卻是醒來一場夢——比吃蒼蠅屎還難受(雖然我沒吃過蒼蠅屎)。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雖然同樣是用中國式結局,雖然我内心不爽,但不得不承認,《誤殺》即使加了中國式結局,也是挺用心的。
也許是因為前例太多,也許是因為對審批的了解更深,《誤殺》比前輩們做得更“圓”。
對于男主自首,影片給了更多的解釋:他不想小女兒習慣謊言;
也給了劇中你也許沒能看出來的細節“彩蛋”:為什麼自首的是他而不是妻子和女兒?
甚至給了一個引人深思的鏡頭去回應影片開頭:這個故事的結局真是如此嗎?未必!
…… ……
導演和編劇都盡力了!
隻是,我真心希望有一天,做藝術的人都不用小心翼翼地作自我阄割!
那才是精神生活的真正春天!
——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