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于,與幾位老師一起去看了《老師,好》這部影片,心聲想通的老師們看着屬于我們自己的故事。那一刻,我們不僅僅是觀衆,也是劇中人。一生的教育事業,都會演繹一部專屬的《老師,好》。
苗婉秋――一位名字有些女性化的男教師,一位相貌平平接地氣的班主任,一位有血有肉客觀立體的本色社會屬性的人。或許,在我們的記憶裡,生命曆程中都有一位“苗婉秋”老師。那是一首屬于青春的時代之歌,也是一段回不去的年少輕狂。曆經滄桑閱盡千帆後往事已然泛黃,幸好于謙老師給了我們一把記憶的鑰匙,那些模糊的塵封的泛黃的遺失的歲月又悄然的出現了。那是生命的一種幸運!
80年代,新事物如滔滔大潮湧入青年的世界裡,那是一種絢爛,一種感官刺激,一種前所未有的誘惑,一種思維的流浪……口紅、燙發、收音機、武俠小說、霹靂舞、港台巨星、外國電影、街頭古惑仔、各種幫派……時間倏忽而逝,如今的王者吃雞各類遊戲、各種流量奶油小生、各類靡靡之音、形色各異的營銷網站……不同的時代,相同的矛盾。嫣然,學生似乎都成為了追趕時代潮流的潮範青年,而老師似乎就被定義為扼殺天性愚頑不化的霸道長者!
學生給苗老師定義“苗霸天”的外号,似乎我們都為老師起過外号。“滅絕師太、蟒蛇、秃頭某、小兔子、小酒窩、小仙女、歪辣子”……
時過境遷,成為老師的我們又在被學生定義着。其實,外号何嘗不是一種深刻的記憶?

雖是“以一敵多”的攻堅戰,但絕不繳械投降。
劇中的自行車不是一輛普通的自行車。它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刻畫并豐盈了人物的形象,揭示升華了文本主題……自行車的作用似乎能把我們牽引到老師那滔滔不絕的文本教學和那不斷書寫的答題寶典裡。
苗老師騎着由區裡獎勵的自行車,在衆人的贊歎羨慕中緩緩地駛入辦公樓;師生“新舊矛盾”(“新潮”與“愚舊”)激化後,頑皮的孩子們惡搞自行車,拆卸自行車後輪擋泥闆,而後刮去車身花紋塗漆,将苗老師投射到衆人不解和嘲弄的眼眸裡;此後為感激苗老師,将自行車塗上顯眼的顔色并挂上高高的樹枝;在送洛小乙去醫院後,自行車又離奇的遺失;在緊張的備考沖刺階段,全班同學人手拿着小手電,利用晚自習時間為苗老師找尋遺失的自行車;在自行車的交接儀式上,卻遭到了苗老師的訓斥“自行車沒了我可以再買,而你們浪費的時間呢?”;品學兼優的安靜同學在高考前夕為了替老師伸張正義,騎着自行車四處奔走,卻不幸遭遇車禍……一樁樁,一件件,上演着老師的嚴厲與柔情,講述着學生們的叛逆與感恩,演繹着師生間的水火不容到情誼濃濃。
人心的重量需要時間的稱量最嚴厲的老師才是最愛你的長者。也許愛的方式有些“粗糙”,但愛的初心毋庸置疑。
新潮前衛的關婷婷同學,因為在指揮合唱比賽時染了紅指甲,使得團隊與第一名失之交臂,自責交織着遺憾。于是,“把失去的榮譽奪回來”成為了她的堅守與夢想,哪怕阻礙重重,哪怕揮汗如雨,哪怕日月交替。
瘋狂舞者――文明與建設兩兄弟,為了攢夠50元錢購買錄音機,他們幹了很多的苦力活,後來為了給耗子募捐治病,他們又将錄音機換成了五十塊錢,隻是單純的渴望兄弟健康歸來!
……一張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是苗老師的遺憾也是一份寄托,是安靜同學的夢想也是她的遠方。隻是劇情的遠方遠的讓人痛心,讓人抱怨編劇的殘忍,為何不是一個常态化的結尾,為何非要将美好的事物粉碎,為何隻能是一個遺憾的悲劇?我感覺這是電影的一處敗筆。 真正的人間世事,并沒有那麼多的哭泣遺憾負能量,電影應該是教會人感動,但并不是一味的沉溺甚至沉淪呀。

這樣的愧疚的無助的眼神難道是最好的結尾方式嗎?苗老師似乎承載了太多人世間的悲情,垂垂老矣之時,不應該淡定閑适嗎?
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到了你們,而是遇見你們成為了我最好的時光。空空的黑闆上,兩句沉甸甸的話語,那一刻,我真的懂得了老師的崇高!也真的明白了自己該走怎樣的路,成為怎樣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