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寫在最後


1、說說片單


影迷是沒有門檻的“職業”,片單對愛看電影的人一定不陌生。


從最早開始的好萊塢雜志《TimeOut》100佳系列、《帝國》300佳系列,到每一年《時代》、《電影手冊》、《視與聽》、《娛樂周刊》的年度十佳。再從曆屆奧斯卡、戛納、威尼斯等等A類電影節到聖丹斯、西北偏北的獨立影展的獲獎影片片單。到一個技術宅影迷為影迷創立(貢獻)的IMDB電影評分網站和Top250系列片單。


這樣的片單唯一的優點就是,基本不會有“爛”片。随着看的電影越來越多,這樣“最佳”片單漸漸已經無法滿足個人口味的觀影習慣了,總覺得幹巴巴的“最佳”片單少了一些人情味。


所以,就有了這一期演技派演員推薦電影的片單。


觀影是一件私密的事,而這些私密的故事讓每一個電影有了一個新的注腳。就像中國畫畫屆的收藏一樣,明代的人收藏了宋代時期的畫作,加上自己的題詞和理解,蓋個戳。畫作輾轉到了一個清代人的手裡,畫作上已經十幾個戳。正是這樣不僅僅讓收藏的人更加愛惜,也讓畫作多了更多人情味。而這樣的故事值得被留下。


所以,我們不問最佳,隻為讓每個人為自己愛的電影留一個注腳。


有一個網絡段子一直影響着我:和一位熟知植物的朋友一起看《千與千尋》(這個人已經看過七八遍),千尋一家剛穿過山洞,她就歎道:“呀,你看後面這背景,波斯菊、踟蹰花、山茶花都開着,還有瑞香和梅花......四季的花都一齊開了,這不是人間,是神界吧?”頓時感覺沒知識都不配看電影,導演的心思都get不到。


所以,我們不僅僅讓影視圈子的人來推薦電影,不同職業、性别、年齡看到的電影細節可能都會有驚喜的差異。



2、說說王硯輝


第一次看到這位演員,還是在高中時代看到的《光榮的憤怒》,王硯輝飾演一位村霸家族的老三,可以理解為《破冰行動》村子的家族一樣。


他的表演對我的沖擊非常大,是真實到會産生心理陰影的程度。他沒有經典反派那種飛揚跋扈的浮誇外露,都是笑裡藏刀,跟看到的社會新聞裡和農村總會有的沸沸揚揚的傳聞村中惡霸的形象一模一樣。


王硯輝的表演是刻在我記憶中的,第二次有這樣的感覺是在今年《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老唐的表演。他們的表演不動聲色,你看過他10幾部電影,都叫不出他的名字。


所以,第一個片單就想到要找王硯輝老師來做。看看這個給我造成那麼多心理陰影的人,平常看什麼片。


從發出邀請到拿到回答這個過程很久,因為他沒有工作的時候就會回到老家雲南,變回一個普通市民。這個細節很有意思,我一下子就能理解為什麼他總能演好“市井”,演好多層面的人物。


拿到回答的我第一時間給身邊朋友看,有的人會覺得都是大道理,覺得又是這些“老掉牙”的經典電影,不太有新意。當然更多朋友是帶着自己的映射和對王硯輝的了解,看到了有意思的地方,還不忘提醒我“這句記得加粗”。


我倒覺得“道理”是一個人高度濃縮後經驗總結,一定不是拿到就适用的,需要感受。


所以,看到王硯輝說:“提升演技,要将自己置身其間,需要把自己的天地放得更大一些。”我其實很感動。

 


3、片單中提到的電影


《少林寺》、《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哪吒》、《美國往事》、《勇敢的心》、《辛德勒名單》、《角鬥士》、《拯救大兵瑞恩》、《紅高粱》、《林則徐》、《馬路天使》、《本命年》



#看了片單,你打算去看(重溫)哪部電影?#



...


收藏片單點“在看”,下期秦海璐來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