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服BBC。
同一種題材——
第一次,驚豔。
第二次,神片。
第N次,神之又神。
Sir眼看豆瓣分數連續五天死死停留在那個可怕的數字:9.9(滿分10,但從沒有過)。
究竟怎麼做到的?
但等你看完,一點都不覺得震驚。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Seven Worlds, One Planet
看背景,一點不新鮮。
BBC牽頭制作,自然類紀錄片。
“幕後主使”還是他——
“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又譯:戴維·阿滕伯勒)爵士。
紀錄片愛好者一定不陌生。
《地球脈動》《我們的星球》《藍色星球》……你聽說過的神片都有他身影,或解說,或導演,或策劃。
但這些還是冰山一角。
現年93歲,繞不開的元老級人物。
Sir知道你要問什麼——
同樣的配方,還能搞出什麼花樣?
這問題不到Sir回答,翻翻豆瓣評論就知道。
沒一點水分,全五星,零差評:
最重要是,滿屏五星裡,每人誇的角度都不同。
有被喚起對萬物生靈同情心的——
有贊紀錄片手法神乎其技的——
有感歎世界宏大無奇不有的——
說明什麼?
人類想象力再無邊無際,也抵不過這個奇妙星球的魔高一丈。
我們都太小看地球了。
執行制片人Scott Alexander表示,不同于BBC星球系列的其它作品,本片采取了不一樣的叙事手法:
以前是按照動物的栖息地來一探世界,此次我們首次以全球七大洲為篇章進行創作,用全新的視角來觀察地球。
一集一個大洲,一次看爽——
驚奇的南美;廣袤的北美;熾熱的澳大利亞;珍稀物種雲集的亞洲;人類文明發達的歐洲;野性十足的非洲。
以及,第一集主角——
南極洲。
為什麼從南極洲開始?
因為它最“年輕”。
這片神秘的土地,直到200多年前,才被人類發現。
它是全球環境最惡劣的地方,98%的陸地被冰雪覆蓋。
幾乎看不見任何生命迹象。
所以這片土地的主人,必須王者級。
請出第一位狠角色——
韋德爾氏海豹。
王者是怎樣煉成的?
小海豹剛出生,就要面對艱難的生存考驗。
溫差。
離開海豹媽媽溫暖的子宮,直面零下40攝氏度的超低溫。
時間。
海豹出生10天後才能下水遊泳。
這10天,它相當于被困在了陸地上。
隻能祈禱自己能熬過嚴寒,以及不會有捕食者襲擊。
暴風雪。
春天,強勁的暴風雪依然會持續數日。
這樣的強風,連成年海豹也不敢在冰面上久留。
水下的溫度,是零下二攝氏度。
但也已經比陸地上暖和多了。
是留下用身體保護幼崽?還是獨自回到海裡尋求庇護?
Sir打賭,答案人類猜不出。
海豹媽媽選擇自保。
這一刻,大自然是最殘忍的導演,生存本能就是主角最強烈的信念。
10天後,部分小海豹将死去。
另一部分,逃過一劫,幸運地存活了下來。
它們躍入深海,和“無情”的海豹媽媽重聚。
當然,有時也不怪父母薄情,而是孩子真的太皮。
不信?
來一趟南喬治亞島的聖安德魯斯灣。
這裡是遠離南極點的大陸邊緣,分布有許多不結冰的島嶼。
島上,足足生活着50萬隻王企鵝。
别把王企鵝和帝企鵝搞混了。
長得像,但真不是一家人。
每年春季,成年王企鵝經常要連續數日外出覓食。
留在島上的,就隻有企鵝寶寶們。
父母們鄭重交代了——“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然鵝……
雙親才出門,沒人看管的孩子們就已經玩瘋了。
到處亂跑,什麼都搞。
玩就玩吧。
還非要去招惹隔壁睡午覺的海豹叔。
看把本來想趁休息日補覺的海豹叔惱得——
不發威,當老子hello kitty?!
這樣皮的壞處是,父母帶着食物回到島上時,會找不到自己的孩子。
它們隻能通過叫聲識别對方。
但在喧鬧的栖息地上,隻有15米内才能聽清楚彼此的聲音。
有驚無險,這一家王企鵝,在相互找了半天後。
總算,阖家團圓。
之後,主角變成剛被吵醒的海豹叔。
知道為什麼鄰居象海豹老是睡不醒麼?
咳咳。
雖然曝别人隐私不太好,但這在南極洲也不是什麼秘密了——
一頭雄性象海豹,一年可能會和60隻雌性進行交配……
不過不是每隻都這麼操勞。
那些有領地的,雄性象海豹中的大哥才能有此待遇。
聖安德魯斯灣是世界上最擁擠的海灘之一。
想在這奪得一塊地盤,沒那麼簡單。
看這一頭雄性象海豹,傷痕累累,疲憊不堪。
這兩個月來,忙于守護領地的他,連飯都沒空吃,每天體重銳減10公斤。
别急着心疼。
因為,一般它們的體重,是4噸……
眼下,又有新的精神小夥不請自來,要來争奪土地所有權和優先交配權。
那還說啥?
開幹!
15厘米厚的皮下脂肪擋得住嚴寒,但不一定擋得住4噸體重的頭錘猛擊。
好在,大哥就是大哥。
三兩下,把精神小夥就給打撂跑了。
Respect!
要說象海豹打架,勇是很勇,就是少了點謀略。
腦子好使的座頭鲸,大抵是看不上這群匹夫的。
南極洲和南美洲分離後,環繞南極洲的洋流形成。
這股現今地球上最強勁的洋流,從深海卷起了無數營養物質,形成了一處品類豐富、風味絕佳的海上大飯店。
每年夏天,老饕座頭鲸都會趕來覓食地,吃它最愛的一味——
磷蝦。
寒冷的海水孕育了浩浩蕩蕩的大群磷蝦
據統計磷蝦的數量多達400萬億隻
而它們的重量總和超過地球上
其它任何一個物種的重量總和
怎麼吃,是座頭鲸的拿手絕活。
一,不斷地吐氣泡,編織出磷蝦無法通過的氣泡網。
二,向中心處,做螺旋上升運動,把磷蝦都聚集到一塊。
三,一口悶他丫的。
一個夏天,座頭鲸就能像這樣吃夠一整年的脂肪儲備。
這磷蝦自助,着實劃得來。
可能這樣看,你會以為,南極洲,就像一塊天外之地,和我們毫無關聯。
換個角度看——
南極,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
全球性氣候變暖,南極洲是第一受害者。
部分地區冰雪消融的速度,每十年就翻一番。
人類活動導緻的氣候變化,殃及的,正是南極洲的無辜生靈。
本來,南極洲就是風暴最多、風力最強的地方。
近年,由于異常的氣候變化,暴風雨變得更加頻繁、威力更大。
過去15年,有一種動物的數量,迅速減少了一半以上,現在正面臨滅絕邊緣——
灰頭信天翁。
為什麼?
從它們獨特的習性說起。
信天翁無法通過視覺、嗅覺或聽覺來辨認雛鳥。
隻能通過鳥巢。
當父母外出覓食時,雛鳥必須确保自己好好地待在鳥巢裡。
一旦跌落出鳥巢,等待它們的,幾乎隻有死亡。
更糟的是,因為氣候日益惡劣,暴風愈發強烈……
顯然,脆弱的雛鳥無力解決這難題。
同樣因氣候變暖,受到巨大生存威脅的,還有它們——
巴布亞企鵝。
人類社畜每天通勤一兩個小時,就累得受不了了。
它們呢?
每天跋涉80公裡覓食。
路上還要躲過虎鲸的圍追堵截。
輸了就沒命的好萊塢式追逐戲,不過是巴布亞企鵝的日常。
但。
因為冰川大量消融,它們出海的海灣,漂滿了大量雜亂的浮冰。
剛成年的企鵝沒有經驗,貿然下海。
結果,被浮冰無情碾壓,成群淹沒。
沒辦法,隻能繞到遠處的大冰山再下水。
但這邊,巴布亞企鵝卻要面對他們的天敵,豹海豹。
到處浮冰的環境,極其适合豹海豹狩獵。
因為企鵝們無法察覺豹海豹發起攻擊的具體位置。
撤回岸上?
沒有食物,一樣是死。
沒辦法,巴布亞企鵝隻能繼續賭命。
如果說,氣候變化,是人類發展過程不可避的代價。
那麼,過去200年,人類成為南極洲最窮兇極惡的捕獵者,又該如何解釋?
南喬治亞島的廢棄捕鲸站,記載的,正是抹不去的血腥捕鲸曆史。
單單是在南極海域,就有超過150萬頭鲸魚相繼遭到獵殺。
人們從它們龐大的身軀上
剝下厚厚的脂肪
放入大桶中
熬煮制造人造黃油和肥皂
目前記載的最大的一頭藍鲸
體長33米
壽命超過100歲
它在短短兩個小時内就在這裡慘遭肢解
境遇最悲慘的,是它們——
南露脊鲸。
60噸的大家夥。
天性好奇,毫無戒心。
甚至經常主動靠近捕鲸船,向人類示好。
他們卻一點沒意識到,這種“讨好型人格”,反而正中人類捕殺者的下懷。
短短幾十年,3.5萬頭南露脊鲸遭遇獵殺。
隻有35頭雌性南露脊鲸存活了下來。
我們究竟能做什麼?
萬幸,1986年,國際捕鲸委員會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鲸公約》,嚴格禁止商業捕鲸(日本、挪威和冰島除外)。
雖然難以從大捕殺的元氣大傷中恢複。
南露脊鲸的數量也已經回升至2000頭。
這過程中,讓Sir欣慰,卻又更心疼的是:
經曆過捕鲸猖獗年代的南露脊鲸,仍對人類保持溫和、友好的态度。
傻嗎?
傻啊。
但這也是Sir第一次這麼讨厭“聰明”二字。
保護露脊鲸,保護南極洲,絕不是“吃飽了撐着”的同情心泛濫。
這同樣是在保護人類自己的未來——
南極附近海域及其孕育的無數生命
吸收大氣中碳元素的含量
是亞馬孫雨林吸收量的兩倍還多
通過保護南極洲
我們不僅能夠保護這裡多樣的生命
也有助于恢複
我們整個星球的自然平衡
當然,人類區别于動物之處,确實是在于這一個“情”字。
為什麼我們必須保護南極,乃至整個地球?
看看花絮片段裡,攝影師激動得說不出話,你就能明白。
為什麼哭?
你看在他背景裡,成千上萬的企鵝,正常人看到如此神奇的場景,誰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樣的美,有誰忍心讓它就此消失?
回到開頭,支持大衛爵士93歲還在努力攝制紀錄片的動力是什麼?
他自己回答道:
BCC現在是全球性的,我們的影響力無處不在。人類有能力拯救世界,但到目前為止,我們把它弄得一團糟。各國現在正走到一起,認識到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我們吃的每一口食物和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依賴于它。
話糙理不糙。
重複的日常,遮擋了我們的視線。
疲倦的奔波,讓我們無力再去關心它物。
但千萬别忘記,不同世界的我們,确實地存活在同一個美麗的星球上。
面前,隻有兩個選擇——
要不,全心全意,我們可以讓它更美,美得更持久;
要不,袖手旁觀,我們輕易就能讓它變醜。
和我們自己一樣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