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單純為《末代皇帝》影評,不涉及史實
清朝,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擁有封建王朝最為廣闊的領土,掌握了作為舶來品的一些農作物後人口也達到了巅峰。
有關于清朝,實在不願意去想起,因為它帶給我們國家太多的恥辱與苦難
前一段時間,因為張國榮的生日,有人在網上提及到在張國榮巅峰期時另一位熠熠生輝的演員–尊龍
也順理成章的說到他的代表作《末代皇帝》
一個由外國導演拍攝的中國電影,影片全長2個多小時,說實話看的很震撼
随着尊龍所飾溥儀的成長,清朝走向滅亡
封建王朝的消亡,往往不是一任皇帝所能達到的,昏聩無能如周幽,晉惠,暴戾恣睢如夏桀,商纣,也不過是加速了滅亡這一進程
溥儀繼位當天,慈禧殡天,死前我記得她說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話:小溥儀,你知道嗎?皇宮裡是不能有男人住在這裡的,除了皇帝。

恰恰到了最後,溥儀買票進故宮,參觀自己曾經的家,售票員的兒子跟他說:我從小就住在這兒。
皇權至上的獨特性唯一性消逝了
整部電影氣氛都很壓抑,看上去節奏也很慢,但是你不會覺得無聊,不會昏昏欲睡,因為短短兩個多小時就走完了溥儀的一生,走完了清朝的最後時光
溥儀繼位後,第一次感受到皇權的威嚴是臣子将自己的蛐蛐奉給他,于是他從皇權中得到了快樂
從身不由己,到他發現:原來當皇帝也不賴
身邊人順理成章的阿谀奉承,就如同侍奉他們之前的主子那樣,就如同從小到大他們受到的教育那樣。讓人覺得可悲而又敬佩的是,後來溥儀在勞改期間,身邊仍然有兩名小太監貼身侍奉,不離不棄,就如同當初溥儀當權一樣
溥儀逐漸長大,适應了皇權加身,唯我獨尊
他的親弟弟跪俯在他腳下,他直接跨過去,在多年未見的母親面前也是好奇多過于孺慕之情
再大一點,我們在考慮怎麼一切還這麼安靜,一切還未變化時,借溥儀弟弟之口,我們得知外面早已風起雲湧,溥儀不再是天下共主,隻是後宮六千多名太監,三千多名宮女以及若幹大臣的皇帝了
溥儀命令太監喝墨汁更是透露出上面所述的悲哀
成年溥儀登場,洋教習打開了他的世界觀,溥儀開始憧憬改革,憧憬去國外留學,看看外面的世界

尊龍革去長發,戴着眼鏡目帶憂郁的望向城牆外,這一幕總是出現在我腦海裡

奶媽離去,他的淑妃離去,他從小與這個世界的聯系正在逐步分崩離析

留學的念頭被複辟的念頭所取代,連皇後都能看出來毫無可能的事,溥儀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無非是無法接受自己的東西離自己漸行漸遠罷了
他從未親政,我總覺得他無非是舍不得自己的家,舍不得從小的回憶而已。洋教習的悉心教導,讓他得到了心目中的理想國,他想讓國家變好,可惜大勢所趨,時不我待
溥儀與婉君皇後的愛情讓人痛心不已,可能溥儀根本不知道自己深愛那個年長自己幾歲卻深愛他的女人。等到最後日本戰敗投降,溥儀逃走卻恰逢婉君歸來時,他面對那個因為吸毒而面如枯槁的女人,眼神中未流露出一絲嫌棄,滿滿的都是憐惜,可惜已經太遲了

事情再無挽回之餘地,溥儀被我軍俘獲後企圖自殺,未果
在我軍的教導之下,溥儀攬下所有罪責。不知道在哪裡看到說,一個犯罪的人如果崩潰下可能會攬下一些不屬于自己的過錯

但是監獄長細心查證,最後公平公正的給予了溥儀應得的待遇
出去後的溥儀憑借勞改時的園藝手藝,成為了北京城的一名花匠
此時的他,心中洗淨鉛華
年少得意,中年颠沛,晚年清淡
也許是他最好的結局
最後,故宮裡他和售票員孩子對話,溥儀老态龍鐘,小男孩活力四射,正值青春
像是兩個時代的交接
溥儀為了證明自己從小生活在故宮,在皇椅下找到了他藏在那裡的蛐蛐,找到了蛐蛐的溥儀,笑的和自己小時候初次得到蛐蛐時一樣快樂
曆經幾十年,一兩代人,眠三季而鳴夏的蛐蛐又怎麼能生龍活虎?
不過是個願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