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海報
消失的愛人

文/許健


        婚姻中最具深意的問題是什麼?一、你在想什麼?二、你的感覺如何?三、我們對彼此都幹了些什麼?

        改編自吉莉安·弗琳同名暢銷小說的美國影片《消失的愛人》,在片頭和片尾刻意提出三個相同的問題,相信大部分觀衆觀影前後對其含義感受必大不相同,或者可以對這部值得一看的影片會心一笑。

        我在想什麼?當然是想新奇,想刺激。

        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平淡感正是來自愛不可避免的少許不完美,每個人都有完美的情結,新婚時哪對新人不是對自己的婚姻充滿浪漫美好的期冀?影片的男女主人公尼克和艾米在飄散糖粉的工坊裡第一次熱吻時,如此浪漫,誰能說不是人生所值,然而這種浪漫卻不是日常生活中天天能夠擁有的。

        心理學家分析,之所以婚後生活一段時間後感覺不如新婚那樣美好,正是因為人總是會注意到不夠完美的部分,盡管隻是全部生活中的很小一部分。于是艾米設計了諸如結婚紀念日尋寶等保鮮策略,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這種迫求恰恰顯現出對不完美部分的過分敏感。艾米那本亦真亦假的日記,雖然成為她計劃的道具,但本質也是對生活不完美感覺的積聚過程。

        不斷的新奇、刺激,似乎非婚姻所能提供的。人類的家庭模式經曆群居、血緣家庭、普那路亞家庭、對偶家庭等幾個階段,發展至于今天一夫一妻制,面對其中諸多困局,是否要進化出一種嶄新的模式?20世紀性開放的年代,有人謀求隻有性愛而無家庭責任的生活,結果似乎也是不妙的。

        我的感覺如何?時下年輕人有句戲言:結婚毀一生。

        當然大多數人并不因此而放棄婚姻。錢鐘書謂之“圍城”很好地形容了這種感覺,固然想進城不易,想出城卻更是難。人性中的控制欲望是相當強的,盡管有人評論艾米的控制欲與其較高的社會階層相關,生活的經驗告訴我情況不是這樣。一個村婦和一個貴族婦女,一個女人拟或一個男人,其潛意識中控制欲望并無二緻,影片中囚禁艾米的柯林斯就是一個很好的注解。時機恰當,控制欲望的膨張總會給婚姻伴侶套上人生枷鎖,制造出婚姻令人生止步的可怕感覺。

        當艾米返回家後,我暗暗擔心她将如何糊弄過所有人,倒是一同觀影的兒子一針見血地預見了結果,他聽明白了“婚姻就是演好自己的角色”這句話的含義。是啊,婚姻中有無數無奈和忍耐,為了文明的臉面,我們需要付出自由的代價。明知艾米曾欲置自己于死地,又企圖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時,文明竟如此強力地束縛住尼克,隻能在鏡頭前按自己的角色繼續演下去。

        我們對彼此都幹了些什麼?當然是傷害,有意或無意。

        抛開婚姻條約,愛和被愛是人的本能,當這種本能被挑戰時,是什麼事都能做出來的。像影片中妻子艾米設計欲置丈夫尼克于死地的報複隻是一種極端的假設,其實時時可見的真正傷害潛在于日常的生活中,原著中曾問:婚姻會不會殺人?當然是會的。當愛淡下來,當對婚姻的感覺不佳時,當性生活變成義務,當艾米想死在外面不再回來時……生活已然偏離軌道。尼克婚外情的暴露,成了爆發的催化劑,愛瞬間崩潰了。

        難怪人将婚姻比做戰争,不要說缺愛的婚姻,即使有真愛又如何?生活總是無可避免地趨于平淡,愛總是會漸漸消失無蹤,然而人的欲望沒有止境,我們該如何呢?

        ——2015年1月12日


原創圖文   請勿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