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某高管性侵養女的事引起極大關注。

加之可能關注度不是那麼廣但是更惡劣的韓國N号房事件。

我想把《早間新聞》推給大家。

...

實際上這片子我已經看很有一段時間了,看完當時,就想寫點什麼,可再想想,又不想寫。

也不是說敏感,就覺得挺灰暗無力的。

而近來出的事——讓人憤慨。

我不喜歡在公共場合評論時事,那麼,就來說劇吧。

《早間新聞》是一部以電視新聞節目制作團隊為背景的劇集。

開場,作為電視台王牌的新聞節目《早間新聞》就遭遇了巨大危機:雙主持中的男主持人被控性侵,制片人隻能舍棄他,另覓新人。

而雙主持中的女主持人和《早間新聞》一樣,正處于中年危機的瓶頸中。

基于這個事件,女主持想向制片方争取更大的自主話語權(也可被視為“耍大牌”);同時,她受到了來自于釆訪型現場出鏡記者的威脅——後浪推前浪的危機感。

這麼個背景設定,性侵,職場,撕叉,霸總,内幕……各種元素撲面而來,一下就抓住我。

越往下,就發現這部片的主線和主題非常清晰,直指“我也是”。它展示了職場中可能遭遇的形形色色女性困局。

首先,風暴中的男主持,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有錯:不就是親親抱抱舉高高麼,她又沒反抗,她也很享受(來自于名主持的“青睐”),而我卻要遭受身敗名裂,丢工作丢家庭的傷害——

是不是特别熟悉的、似曾相識的嘴臉?

而随着劇集深入,大家發現,這位著名男主播是位慣犯。

他一直在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性侵,可勇敢說出來的人有幾個?!

劇中列出了幾種非常典型的隐藏傷害:

女配a:大概是唯一同男播坐實過“婚外情”關系的女性。

婚外情曝光後,男播安穩無事,女配a卻空有一身能力被雪藏,被人們在背後議論不休。

...

女配b:也是作為全篇爆點的角色,悲怆而無奈。

她曾經非常崇拜男播,剛入職時與男播外采,男播先以“前輩”的身份“關心”她,到動手動腳,到不可描述。

女孩的心理曆程是:他好迷人——他有點奇怪——他想幹什麼——我有點害怕——這不對我不想——可他是我上司我拒絕會不會丢工作?

(有沒有特别似曾相識?)

在女孩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事情就發生了。

...

年輕的她反抗過,但反抗的結局卻是:她去舉報,而上層則以職位誘之,并明确表示兩者地位懸殊,她再告也沒用,不如接受交易。

女孩屈從了。看上去她接受了,她一直給自己洗腦她做得沒錯她得到了補償。

但事實上呢?

有沒有覺得眼熟:性侵是事實存在的,可一旦受害方要求補償,很多人就會質疑:這是仙人跳,補償沒談妥才曝光,雙方都不是好東西。

“看上去很正常”的女孩在事發幾年後,前景似錦的當口自殺了。

而這個女孩,并不是唯一。

...

女孩的自殺讓女主播徹底地反思自己:在搭檔多年劣迹中,她真如自己所說的那麼無辜嗎?

不是的。

不隻是她。

所有人的無視,縱容,輿論,對受害者來說,都是第二次乃至第三次的傷害。

在這一起起被曝光沒被曝光的事件裡,我們無一不是施害者。

男播的社會地位,心理優勢——他用“戀愛”“享受”來界定那些被傷害的女子。

他從不認為自己有錯,是女人們想要的太多,是她們太敏感。

當幾乎全社會都是這種思維,試問,女人該怎麼辦?

特别是遇到那位高管、法律精英式“養父”,女孩可能也隻能通過房斯琪式的自我洗腦才能繼續活下去吧。

所幸她長大了,懂得了拿起武器保護自己。

是的,每一個人,無論男女,都請保護好自己。

不要認為某些事“約定俗成”“理所當然”。

這個世界,或許會變得更好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