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機長》和前兩部影片采用完全不同的角度來讨論另外一個問題——機長采取的解決方法是不是最好的。作為一個外行,我不知道每次危難發生後,相關部門如何調查及評判當事人的行為,但無疑英雄的稱贊最能體現機長的價值,也最能滿足人民的期待。而影片中對于英雄一次又一次地質疑、傳喚,讓觀衆特别寒心。
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用夢境将觀衆帶入緊張的情境中,也體現了這次空難對機長揮之不去的影響。比如《中國機長》中的機長劉傳建在事件之後,經過了大概半年多的恢複期才慢慢從陰影中走出。不論是心理上還是身體上,都經曆了巨大的創傷。在危機情況發生時,所有的機組人員一定是會盡最大努力來保證飛機和乘客的安全,就算最後是不好的結果,也隻是能力上的差别,并沒有态度上的差别,不應該受到道德上的譴責。
電影的亮點在于影片最後對于當時情況的模拟和分析。從一開始所有人的懷疑和譴責,到模拟後所有人的後怕,再到最終聽到現場錄音的震撼,影片逐漸達到了最高潮。再次聽到當時的錄音,機長和副機長内心感慨萬千,忍着内心的激動走出會議室。兩人是對真實情況最了解的人,也是不論危急時刻還是所有人都針對他們時互相扶持加油打氣的戰友。盡管兩位演員都沒有太大的情感起伏和浮誇的表情,但是他們的克制和情緒流轉,依然讓觀衆揪心不已,依然給了原型最完美的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