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關于我們為什麼喜歡《婚姻故事》?其實有兩點。

 第一,它很真誠;第二,她很可愛。

查理說為什麼我會愛上妮可,是因為她善于解決任何事情,同時她還是一位好市民。

妮可說為什麼我會愛上查理,是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像我那麼迷糊。

...

...

兩個如此相愛的人為什麼會走到盡頭?這是《婚姻故事》交予我們的課題,很對稱我們的現代社會,也很符合現代都市男女懼怕婚姻的現狀。人們在婚姻的課題上學到最多的可能是相互包容,相互忍讓。

可婚姻,哪有那麼簡單。

...

諾亞·鮑姆巴赫在《婚姻故事》的開頭便把我們帶入了他所理想的生活中,有些小資,有些甜蜜,有過争吵,還有過苦澀。

通過兩個人的旁白來解讀各自的情感歸屬,查理和妮可是這個故事中的靈魂人物,他們相愛,他們熱情,他們待人和善,卻始終不能相伴。原來愛情和婚姻,其實是兩碼事。

...

電影通過場景的不斷跳轉來刺激我們對夢境的破滅感,但理想主義真的無法抵抗時間的殘酷嗎?

...

它的真切體現在每一處定格上,查理管理着一家戲劇院,這是他的理想,盡心盡力地為戲劇服務;妮可本是一名大有前途的女演員,卻為了婚姻而放棄了自己的理想,轉而投向丈夫的戲劇院,成為他所期望的女主角。

...

他們的第一次争吵體現在各自内心的缺失上,妮可本想自己成為一個導演,但查理從未答應過,他有些自負,有過多的棱角,外人看來他更像是一個自戀的藝術家。

但妮可從未否定他的才華,她隻是不明白,為什麼他不願讓自己去做自己渴望做的事情,在婚姻面前,男女平等關系上,有很強烈的差異感。

...

這似乎是導演對于自己的解讀,有很大一部分帶有作者本身的生活經驗。

諾亞·鮑姆巴赫是一個導演,他在拍攝《弗蘭西斯·哈》時愛上了女主角格雷塔·葛韋格,兩人相愛并且結婚。

而現實中,格雷塔也想成為一名導演,作為丈夫的他或許有過懷疑,或許有過偏見,也或許有過不信任,但他仍然願意成就自己妻子的理想,所以我們看到了青春萌動的《伯德小姐》,格雷塔·葛韋格也成為了奧斯卡曆史上為數不多提名最佳導演的女導演。

...

夫妻倆都才華橫溢,也是今年頒獎季的大熱門  

這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婚姻故事,兩人各有理想,兩人相互信任和成全,這一對才華橫溢的夫妻為我們創作了一部又一部的美好電影。

但是在電影中,諾亞似乎并無那麼和善,也許是戲劇矛盾的所需,也許他想告訴我們一些婚姻真理,又或許他隻是有感而發,無論如何,我們愛《婚姻故事》,最重要的是它非但不殘酷,反而可愛至極。

...

你能想象這對導演夫妻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火花的碰撞嗎?看《婚姻故事》時我就發掘出了很多美式生活的細節,人物的性格全都非常立體,譬如妮可的母親,一個心态似20歲年輕小姑娘的外婆,愛家人和孩子,同樣也愛身邊所有她所愛的人,她可以和自己的女婿做朋友,也把自己的家庭似做遊樂場。

那一場遞交離婚協議書的戲碼幽默而緊湊,讓人隻想發笑,這興許也是導演在生活中汲取的靈感,所以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出毫不冷漠的一部情感題材電影。

...

伯格曼用大篇幅的談論來描繪婚姻的畫卷,在他的《婚姻生活》中,哲理和思考占據了三分之二;若幹年前,我們看《克萊默夫婦》時,看到達斯汀·霍夫曼所飾演的父親和自己的兒子感情如此深厚,毫不意外地哭得梨花帶雨,全然忘記他們夫妻倆在法庭上的針鋒相對。

...

伯格曼《婚姻生活》

...

《克萊默夫婦》

《婚姻故事》也把重場戲放在了法庭上,兩人的律師各執一詞,為了職業能力的比拼,不惜把兩人背後的秘密和說過的壞話全都一吐而快。

在那場法庭上,兩人似乎都心有愧疚,于是在接下來一場室内長達二十分鐘的爆發戲碼中,我們屢屢可見婚姻的破碎感,這是婚姻表層下的真實創傷,在進入婚姻之後,愛情也發生了質變。

查理和妮可的失敗婚姻源于倆人的理想主義,也源于兩個的不肯退讓,但愛得愈深,痛得越真。

...

...

看着查理跪在地上把腦袋依靠在妮可的懷裡時,我不禁覺得人的内心是如此脆弱,在孩子面前,兩人從不表現,其實他們不是敗給了時間或者現實,而是敗給了理想。

...

妮可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查理卻沉浸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他不會贊賞自己的妻子,并會拿出自己的理論來說服妮可,妮可那場戲看得令我心疼,她表面若無其事,可當她轉頭,卻淚如泉湧,女人都是敏感動物,她們要的或許隻是一個溫柔的回應。

...

電影把故事集中在兩人的矛盾點上,通過生活的細節部分來堆疊情緒,所以我們在看電影時,很容易産生共情,也很容易被兩個人物的表演所吸引。

這部電影有着濃郁的美式風格,也是很典型的“紐約情懷風”,亞當·德賴弗所飾演的查理在很多個瞬間都深深打動着我,他最後看着那封信,想起回憶的種種,看到妮可所說:我永遠都不會停止愛他時,他瞬間濕潤了眼眶,那個瞬間,令人惋惜。

...

但誠如導演所要表述的一樣:我們在生活中行走,婚姻隻是一種形式,再見時仍然可以一笑而過,忘卻流年,各自為安。

妮可熟悉查理的種種,查理有時憨厚得可愛。

諾亞在處理兩個的關系和場景的高潮時,都頗為個人私有的喜劇色彩,如那場觀察員拜訪的戲碼,從尴尬到發笑,從無奈到感慨。所有的情緒都在一場戲上展現得一覽無餘,這是導演給予演員最大的表演空間,索性兩個的表演都極為真誠,就像這部電影一樣,處處都透露出真實感。

...

那有關于我為什麼會愛上《婚姻故事》,是因為它很溫柔,溫柔得像一首樂章,高低起伏,從未間斷過,但它也讓我領會到生活的含義,婚姻是生活的一部分,愛情卻不是婚姻的犧牲品,當我們确認自己找到愛情那一天,卻也是我們重新開始的一天。

看着妮可重新幫查理系上松散的鞋帶,也瞬間體會到了常人所說:經曆了這一切,還有什麼不能釋懷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