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周末看了電影《成為簡,奧斯汀》,感慨頗多,原來愛情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從來如此。

試着假想——假如,奧斯汀與相愛的男友沖破世俗阻力,再勇敢一些,有情人佳偶天成後,這個天才小說家的人生又會是什麼樣的呢?

且不說她的幾部小說皆成為英國小說史上的“豐碑”,她自己本身就是一個讓後人大做文章費盡猜的“謎”。

她和男友相愛卻分開,即便不正常的“私奔”了卻又被理智拉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各處一室,兩個人卻終身彼此挂念。男友還為自己的大女兒取名“簡”,愛她之心可見一斑。而簡更是為愛而選擇了終身未嫁。這樣的相處方式又是一個“謎”。

甜蜜愛情卻是如此結局,不僅讓人唏噓感歎——在愛情和現實之間的選擇,簡·奧斯丁理智得就像一個哲學家啊!

但幹嘛要用理性去選擇愛情?

愛情與現實到底該首選什麼?

即便是現代女性也常常被困擾的問題,但在200 年前,簡·奧斯丁就已經給出了答案。

人們常說:當一個女孩的床頭擺上了簡·奧斯丁的小說,就說明她已經長大了。

簡·奧斯丁一生雖然隻活了 42 歲,卻寫成了 6 部小說(還有一些未完稿),她的傳世之作如《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愛瑪》……暢銷數百年,被數次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喚起無數人心中對愛情的渴望,以及理性的認識愛情。

但作者本人卻是孤獨終老的人,感情世界并不豐富的她,是靠超凡的想象力将自己一生的才華發揮到了極緻。

留給世人以警醒和引導,如果簡在天之靈有知,也應該是開心和釋懷的。

不妨再來欣賞下小說中至今還散發着絢爛光彩魅力的精彩句子——

《傲慢與偏見》裡開篇寫道:“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她是在寫女性在婚姻中所處的弱勢地位,被看作男性附庸的她們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而評價一個男人是否适合結婚,往往隻有金錢和社會地位這兩個标準(現在看來情況并沒有多大改變)。

在現實中,簡·奧斯丁曾拒絕了一位即将繼承大額财産的青年紳士的求婚,理由是她不愛他——因為不能容忍自己為沒有愛的婚姻妥協,她始終孑然一身。

不過,簡·奧斯丁也不希望女性為了愛情而盲目,她常借母親之口說出“錢财是生活安定的保障”這樣的道理。

關于婚姻,簡·奧斯丁的建議是:談婚論嫁前,先得認清别人,也得了解自我。唯有此,才不至于錯失良機。

愛情遠遠沒有我們想象的強大,在剛剛進入愛情時,我們總是幻想愛能夠改變一切,自己能為愛無止盡地妥協。到最後才發現,誰也改變不了誰。

理性的簡暗示那些沉浸在愛情裡的人:弄清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才是對彼此的尊重。

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時是件壞事。如果一個女人掩飾了對自己所愛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許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機會。

“高貴與幸福是沒有多大關系,但是财富與幸福的關系卻很大。”

這一金句出自簡·奧斯丁小說《理智與情感》女主人公埃麗諾。她是“理智”的化身。而這句話是對她的妹妹瑪麗安(“情感”的化身)的提問(“财富和高貴與幸福有什麼關系?”)的回答。

“對不要臉的人,決不能低估了其不要臉的程度。”

這是《傲慢與偏見》中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的人生感悟。

伊麗莎白發現曾經一度有過好感的男青年威克姆是個說謊成性、且被揭穿之後也渾不在意、不羞不臊的無賴。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無賴還少嗎?姑娘們如果“遇人不淑”也屬正常。但得及時擦亮眼睛并遠離“渣男”。

“獨自一個人的時候反倒更剛強些。”

這句台詞出自《理智與情感》。簡·奧斯丁小說裡的主人公每臨大事需要決斷,或是遭遇重大挫折需要平複時,總喜歡摒除衆人,靜靜獨處。

這既表現出簡·奧斯丁自己的個性,同時也提醒讀者要有“遇事冷靜”的理性思維。

“盡善盡美的計劃決不會成功,隻有略帶一點令人煩惱的因素,才不至于引起失望。”

這段話出自《傲慢與偏見》。個人很喜歡這段樸素卻實用的語音。

年輕時總是心懷完美主義,也總喜歡凡事做計劃,并按計劃一步步去做落實。

是歲月這架打磨機器,在一天天裡磨去了年輕的浮躁,也磨去了朝氣和沖動。讓人變得更加踏實,也慢慢接受了“計劃沒有變化快”的無奈,以及失望可能會帶來的驚喜!

……

聽說在每年的9月,英國的巴斯都會舉辦為期十天的簡·奧斯汀節,每到這個時候,到處可見穿着那個時期代表性服飾的奧斯汀粉們,使巴斯仿佛回到喬治三世的年代。

這,或許是人們在愛情和現實中找到平衡點後對簡的懷念和感激!

又或許,人們來到這裡,就是為了沾一點“靈氣”?

嗯,有機會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