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銀幕看見另一個鏡像

電影廳裡彌漫着爆米花甜膩的香氣,暗影中滿是年輕身影,散發着青春活力。後排小情侶的輕聲私語,讓我的思緒飄遠,眼前浮現出年輕時的自己——那個緊緊攥着《哪吒鬧海》連環畫,蹲在露天電影院水泥台階上的懵懂少年,此刻,正隔着悠悠五十年的光陰與我靜靜對望。

當新版哪吒扯着嗓子吼出“去他個鳥命”時,整個影廳瞬間被歡呼淹沒。可我的記憶卻一下子回到了1978年,學校組織集體觀看《哪吒鬧海》,那時,全場學生都被深深觸動,齊刷刷地抹着眼淚。記得老師布置寫觀後感,我工工整整地寫下“要做聽話的好孩子”,卻又偷偷在本子背面畫了個腳踩風火輪的哪吒像。那張承載着童年幻想的紙片,後來不知被丢到了何處,可哪吒的形象卻深深印刻在我的心裡,任憑時光流轉,也無法抹去。

...

哪吒這一形象,最早源于古印度神話中的“那咤俱伐羅” ,在唐朝時期随着佛教東傳進入中國,并逐漸融入本土文化。在《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等古典名著中,哪吒以其獨特的形象和傳奇經曆被大衆熟知。他腳踏風火輪,手持乾坤圈和混天绫,威風凜凜,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英雄。從最初的異域神明,到融入中國神話體系,哪吒的故事跨越了千年時空,在不同時代都煥發着獨特魅力。

即便聽話、遵從,卻有難能可貴的叛逆和思考

還記得曾經看過的由上海美術制片廠1961年出品的《大鬧天宮》,其中哪吒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勇敢叛逆的眼神裡,仿佛藏着幾分不敢言說的心事——或許,那不是哪吒的心事,而是少年們自己内心深處的念頭。

那時,在小攤上花幾分錢就能租來小人書,最搶手的幾本裡肯定有《哪吒》。同學們常常在課桌下悄悄地傳閱,一來二去,書頁都被翻得卷了邊。課餘時間,大家聚在一起談論書裡的情節,最讓人震撼的,不是哪吒抽龍筋時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狠勁,而是他忍痛剔骨還父時的那聲痛喊:“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

哇喔,真敢說呀!估計隻有哪吒才敢。

在傳統的中國文化語境裡,“父為子綱”的觀念根深蒂固,父子之間的倫理關系是不容輕易挑戰的。哪吒的這一行為,無疑是對傳統父權的一次激烈反抗。剔骨還父,意味着他要斬斷與父親之間的血脈羁絆,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少年時期的我們,雖然無法完全理解哪吒這種激烈反抗背後的深意,卻也不禁為他的大膽舉動感到擔憂。就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有許多想要沖破束縛的時刻,卻又被各種規矩和期待所限制。

回溯曆史,哪吒的故事曆經多個版本演變。在元代的《三教搜神大全》中,哪吒就已初現叛逆端倪,為了降妖除魔,不惜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展現出對不公命運的抗争。這種叛逆精神在不同時代都引起人們的強烈共鳴,成為了人們心底渴望突破束縛的象征。

天劫下的頓悟,困境裡的和解

新版《哪吒》裡,李靖跪求換命符的那一刻,我的淚水模糊了視線,淚眼婆娑中,我看到前排的姑娘也正拿着紙巾擦拭眼淚。我不知道年輕的她是被哪一個情節觸動,但我深知,我們60後這代人,在這一幕中讀到了更深層次的隐喻。

在我們的人生曆程中,時代的浪潮洶湧澎湃。曾經,我們如同被規訓的哪吒,在風雨飄搖的人生路上,無數次被“指示牌”迷惑,被“指令”誤導,被“規矩”束縛。60後成長于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經曆過物資匮乏的歲月,在時代的洪流中努力前行,許多夢想和追求都被現實的無奈所擱置。

人生已過半數,我們漸漸明白,前半生,我們扛着個人無法改變的時代際遇艱難前行;後半生,卻還要承受記憶對精神的反噬。導演餃子說新版哪吒是“被偏見喂養的魔童”,聽到這話,我不禁想起當年用糧票換一本書,或是換一個香甜餅子的同齡人。在那個物資匮乏的年代,精神追求常常要為物質生活讓步。如今,生活在一個可以和偏見抗争的時代,是多麼幸運的事情。

哪吒在天劫之下的頓悟,何嘗不是我們在人生困境中的和解。曾經的叛逆與反抗,在歲月的磨砺中,逐漸化作對生活的理解與包容。我們在成長中學會了與時代和解,與自己和解,就像哪吒最終明白了父母的苦心,也接納了自己的命運。

...

哪吒故事的演變,就像一部時代的縮影。從最初單純的神話故事,到如今被不斷改編,融入新的時代内涵,它見證了不同時代人們的精神追求與價值觀念的變遷。每個時代的人都能從哪吒的故事中找到與自己生活的連接點,感受到那份對命運的不屈和對自我的堅守。

結語

從抽龍筋時的年少輕狂,到扛天劫時的擔當與和解,從叛逆反抗,到順應時勢,從年少時的迷茫懵懂,到如今的清醒認知。60後在這部動畫裡,看到的是集體記憶與個體命運交織的宏大史詩。當大銀幕上的哪吒熔毀乾坤圈,影院裡響起年輕觀衆熱烈的叫好聲,而在某個角落,坐着的老人或許會默默熱淚盈眶——他們從哪吒的勇敢中,分明看見了那個被規訓半生,卻依然未曾被磨滅的、滿臉滄桑的自己。

這張似乎遲到了五十年的電影票,承載着歲月的回憶與人生的感悟,它值得我們用心去購買,去品味。

謝謝和我孩子同時代生人的餃子導演及其優秀的團隊,這也是通過哪吒之口,向世界用中文發出的威風凜凜的呐喊!


感恩遇見!謝謝您的關注、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