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晴柔。今天在講述電影之前,我要先講述一個城市——西貢。西貢在1929年的越南是法國殖民地,因此在越南的土地上有很多法國人。
西貢很美麗,湄公河穿流其中,那裡有繁忙的貨船、輪渡,它們伴着汽笛聲在漂浮着各類雜物的河流上交彙,而在河流的沿岸有充滿異國風情的街道,賣着各個國家的貨物,人們穿梭其中,有一種恍然如夢的感覺。
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殖民時期的西貢,我猜大家已經猜到了片名,叫做《情人》。
如果不是情人這部電影,可能西貢這個城市永遠都無法出現在我的目光裡。

2
《情人》這部電影的故事簡單,講述的是一個15歲的法國少女在西貢遇見她的情人的故事。
少女的名字叫做簡。
她就是一個17歲的法國少女,在西貢女子寄宿學校讀書。簡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母親辦了一所很小的學校,收入甚少,簡有兩個哥哥,大哥比爾吸毒成瘾且橫行霸道,二哥保羅生性懦弱,常受大哥的欺負。
一天簡一如往常一樣告别母親乘上渡船回學校,在船上遇到一個坐黑色大轎車的闊少爺東尼。彼時的她因為原生家庭生活不順遂,一直幻想着能夠有一個強壯有力的男人把自己拯救,帶離深淵。而東尼剛剛符合她幻想的那個形象。
因為東尼有錢——當時她聽說學校裡有女生因為攀上了富商而獲得了較好的物質生活,她也躍躍欲試。
東尼嘗試着向簡靠近,兩個人于是便在碼頭攀談起來,理所當然地,兩個人開始芳心暗許。
他們決定約會。
如同杜拉斯的這句話一般:
“我遇見你,我記得你,這座城市天生就适合戀愛,你天生就适合我的靈魂。”
兩個人很快墜入了愛河。

東尼把簡帶到他的公館,這是中國富人們常用來金屋藏嬌的地方。他倆在這裡幽會、做愛、洗澡、玩耍。東尼向父親提出和簡結婚的要求,父親不同意,讓他娶門當戶對的中國妻子,否則就把東尼趕出家門。
東尼非常憂傷,對簡說出了這一切,簡雖然心痛,但也無法改變兩個人地位懸殊的事實。簡沒有做太多的掙紮,隻是珍藏起了自己對于東尼的感情。
但是,由于父母的介入,“世上唯一契合靈魂”的東尼和簡隻能分手,最終,在碼頭,東尼終于和他不愛的女人結婚了,他心如死灰。
東尼結婚之後,簡的生活也發生了改變——母親決定帶着孩子們回法國生活。其實,簡在此刻,雖然覺得自己對東尼有感情,但是不認為那是愛情。
東尼很愛簡,雖然簡經常對東尼說:她不愛中國人。
殊不知,當她坐上遠去法國的渡輪時,一如來的時候那樣立在船頭,可是當看到碼頭拐角處的黑色汽車時,她不再自信地認為自己不愛中國情人,她開始認為,與東尼的那段感情,恐怕是她的人生途中的一段刻骨銘心的真情。
隻可惜從此兩個人已經相隔千山萬水,再無相見可能。就如同總是露水情緣的情人一般,要說有感情,偏偏修不成夫妻,若說沒感情,卻又是情人。
以上,就是根據杜拉斯的小說《情人》改編的電影,所講述的大緻情節。在這部電影中,有兩個鏡頭最令人回味,一個是東尼邀請簡的家人的時候,簡的家人在宴席上大吃大喝的情節。
簡貧苦的身份與東尼高貴的身份再次呈現出了鮮明的對比。
另一個就是簡第一次和東尼做愛之後,東尼細心的幫她擦掉雙腿間的鮮血,東尼對于簡的珍愛之情,在屏幕上是如此鮮明——他愛簡,多于簡愛他。因此他總是渴望給她最溫柔的體驗,小心翼翼地照顧她的情緒和生活。
像東尼這樣溫柔的中國男人,簡的一生恐怕都不會再見。

3
情人是杜拉斯的經典名作。這本小說本身就帶有自傳性質,講述的正是杜拉斯的親身經曆——她曾經愛上過一個中國男人,傳說那個中國男人姓李。
這部電影,也透露出了一股濃濃的法式浪漫。
但是很遺憾的是,這部片子最終沒有得到杜拉斯的肯定,杜拉斯在某種遺憾中離世——原著文學是一個迷宮一樣的寶藏,影片的局限性導緻它隻呈現了百分之六十的精華。
女主才17歲,所以大部分鏡頭都是清純而缺乏内涵的,原著中的少女并不如此——畢竟她才17歲就想像同學一般攀上富豪,怎麼可能是完全清純的少女?如果在清純之餘,多一點蠱惑人心的妖媚,似有似無,便是爐火純青了。
男主,也就是梁家輝的演技倒是強悍,懦弱的形象很深入人心,就是外表偏偏帶有一絲絲的硬朗,因此也稍稍偏離。
除了這點瑕疵之外,靈與肉、錢與愛的主題也偏向于意識流,争鋒不是很明顯。而這恰好是全片的主要表達内容,應該更加有對立和鋒芒。
畢竟,兩人的關系看似始終在博弈,其實始終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交鋒——東尼的錢是簡會和他做愛的主要原因,他們的感情,要多麼純粹就有多麼純粹,要多麼低俗就有多麼低俗,這中間的衡量,才是全片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
我因錢而愛你,但又不僅僅因錢而愛你,這其中的意味,就是要這麼奇妙,才能顯得意味悠長。
事實上,如果從個人觀點來說,我不太喜歡東尼這個人物的人設:有錢,懦弱。
白面書生一樣的人物,讓整個劇情蒙上了一層真實地過分的美感。但這份美感,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内心,因為曾幾何時,我也是如此懦弱的人啊。
因為人性中欺軟怕硬的設定,我對于更弱者反而沒有同情和耐心,而是充滿了敵對——當然本質上是對于自己懦弱的反抗
我向往各種文學作品中酣暢淋漓的愛情,他們為了愛情,甘願放棄一切,甘願犧牲自我,著名的如同伊莎貝爾·阿佳妮的電影《阿黛爾·雨果的故事》,那樣轟轟烈烈的愛情,才是我們心中渴望的愛情。
但是事實上,那樣激烈的愛情并不真實。

諷刺的是,正是因為它的不真實才強烈地吸引着我們。因為真實的生活每天都在我們的日常中上演:放棄、懦弱、逃避、流淚……這就是我們的日常,我們都是依靠着雞血才得以窺見人生希望的可憐人。
《情人》中,才是真實的人生——我愛上的人并不完美,我的愛也不轟轟烈烈。我的愛人充滿了缺點,他懦弱不堪,他怯弱、自卑、缺乏勇氣。
但這就是情人,故事,從我遇見了那個懦弱的中國男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