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我正在公交車上準備回去,同事給我發了一條消息,“明晚去不去看少年的你?”,我一臉懵逼,“啥電影?”。她趕緊說,“少年的你,千玺的!”,我瞬間明白了原來她是支持偶像的迷妹。我對和我同一天生日的易烊千玺印象還算不錯,覺得他做事認真踏實,比較低調,加上為了還同事上次陪我看電影的人情,我答應了她。

粉絲的寵兒 四字弟弟
周六晚七點,空氣中漂浮着一些小雨,之前的暖熱天氣也被微涼取代,街上已經有人穿上了毛茸茸的外套。我來到電影院,和同事進入影廳。電影院已經坐滿了人,我們找到了位置,很快進入了觀影狀态。我們倆錯過了片頭胡小蝶跳樓的場景,“少年的你”四個大字在屏幕上由遠及近,宣告着電影正式開始。
周冬雨,仿佛仍舊是她嶄露頭角的《山楂樹之戀》中的靜秋一樣,青澀的學生模樣毫無違和感。電影中的她被同學施以校園暴力,但是複讀的她卻一心希望專注好自己的學業。一天晚上,她與同樣不幸的易烊千玺遇見了,從此,他們倆的命運便糾纏在了一起。易烊千玺成為了周冬雨的保護神,直到周冬雨高考結束。但在高考前夜,周冬雨錯手使魏萊摔下樓梯而亡。易烊千玺為了愛人的未來,打算替她頂罪,但在警察的勸說下,周冬雨最終和易烊千玺一起承擔了屬于自己的責任。

美好的靜秋
電影的故事情節其實很簡單,撇開最近原小說陷抄襲風波不說,單純從我當時的觀影感受而言,這部電影就是一部青春疼痛電影。我不是兩位主角的粉絲,因此認為可以從更客觀的層面上分析。雖然電影加入了反對校園暴力的現實因素,但這就像罩上了一層薄紗,内裡仍未改變。我不否認兩位主角的演技,但就電影情節而言,我無法欣賞。或許高中時的我,會為陳念與小北的深情而感動,也會渴望有一個對我說“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的男生。

少年的你
但如今的我,或許是更現實了,已經不再會留戀于這種情節,反而會覺得故事設定和這種故作文藝的台詞,就是滿滿的言情套路。當我坐在電影院,後面的迷妹一直驚呼“啊,好帥”,以及旁邊女生感動落淚,而全程我隻有一次濕了眼眶,其他時候都挺淡定的,甚至幾度想離場。我認為,一個少年為了心愛的女孩頂罪,在現實生活中或許是不可能的,雖然年少的我們會沒有成人那麼世故,多了幾分天真與無畏,但不會大無畏到為了心愛的女孩舍棄自己的未來吧。
坦白說,近些年中國的青春文藝電影并沒有崛起的國漫出色。2003年台灣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打開了内地青春片的市場,從此,打着青春片旗号的電影層出不窮。《那些年》在我心中就是白月光的存在,沒有爛俗的故事情節,隻有青春中的小心翼翼與青澀美好。而後來内地接連上映的《緻青春》、《左耳》、《小時代》,這些電影都落入了疼痛青春、無病呻吟的俗套。沒有那麼多中國學生會時間多到逃課打架、懷孕堕胎,更沒有那麼多的紙醉金迷、物欲橫流。這些電影都偏離了正常的中國學生的生活,或許電影中的這些點增加了電影的看點,但卻不夠真實,自然無法成為經典。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相較之下,美國的《怦然心動》,兩個少男少女的青澀美好躍然紙上。朱莉從一開始喜歡布萊斯的卑微低下,到最後懂得首先要學會愛自己的道理。從電影中,我們能體會到初戀的美好,也能懂得“自先沉穩,而後愛人”的道理,這才是青春片應該傳達的價值觀,而不是一味地渲染青春的疼痛與陰暗。

怦然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