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讲述了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在青春期堕落的故事。
女主刘子佩生长在父亲缺位的单亲家庭。佩佩的母亲为了养家糊口做着令她看不起的工作,而且疏于关心和管教她。为了完成和好友的约定,青春期的佩佩误入歧途。在男主阿豪的保护下,佩佩才没有酿成大错,最终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
01 情节
电影的情节比较常规,其中闺蜜为了一个男生争风吃醋、反目成仇的情节比较狗血。在之前让双女主荣获金马影后的《七月与安生》中,也有这种闺蜜争一男的狗血剧情的设置,仿佛成了青春片标配。
的确,这种剧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影的噱头和强烈的戏剧冲突。而且闺蜜争一男的情节屡试不爽,原因就在于观众百看不厌,但我们真实的青春并没有这么多狗血剧情,女生间的友情也没有这么脆弱。
02
画面
电影中最亮眼的一段画面,应该就是佩佩和阿豪互相给对方缠胶带了。
整体背景是暗红色的光,窗户外是由远及近的亮黄色,两种光互相配合,在两个人的脸上流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双方交流也由开始的紧张局促,到后期能够走心地谈话。这场粘胶带活动最后被阿豪的一声打嗝而打断,以佩佩会心、轻松地一笑而结束。
在整场戏份中,暗红色的光影、似有若无的喘息声、相互贴近的两副青春的身体、额旁流动的大颗汗珠,以及暗示性的谈话,都给人留下深远的遐想空间。

缠胶带
在另一场佩佩找父亲吃饭的戏中,画面安排也很巧妙。
佩佩被闺蜜冤枉后跑去餐馆找父亲,她带着情绪大口地吃着东西。父亲看了一会儿佩佩,喝了口酒放下酒杯后望向窗外,手指不停地在桌上敲打。他再看了眼佩佩然后望向窗外,随即便起身走向门口。
音乐在此时响起,打破了两个人之间的沉默。门外的父亲掏出一支烟叼在嘴上点燃,佩佩抬头望向父亲。餐馆中的佩佩和门外的父亲,虽不在同一实际空间,却被巧妙地安排进了同一画面,有种和谐的冲突感。
这个画面和最开始的一段画面相呼应,导演同样运用玻璃倒影制造特殊画面。
而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佩佩与父亲始终隔着一层玻璃,看似透明,实则坚硬。就像佩佩与父亲,虽然能互相见面,但难以消除的隔阂始终横亘在他们之间。

父女相望
两次画面定格的运用,增加了新意。
在佩佩走向另一条路的关键节点,画面定格在佩佩的脸部,对她当时的神态进行细致刻画,使观众能很好地捕捉到女主当时的心理活动。
两次画面定格时,佩佩都是同样的回眸的动作,形成了整体的统一感。此时的音乐也配合得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03 人物
女主周子佩的扮演者黄尧,在今年的热播剧《山海情》中饰演白麦苗,演技可圈可点。而在这部两年前的电影《过春天》中,黄尧也有不俗的表现。
在被闺蜜质问的一段戏中,她眼神离开闺蜜望向下方、深呼吸后抿嘴舔嘴,被闺蜜冤枉后委屈地眼中含泪,以及被闺蜜用恶毒的言语人身攻击后,揪着闺蜜的衣服,满眼都是痛苦和愤怒。这一系列动作,黄尧都完成得流畅自然而细腻,可以说是十分有发展潜力的90后小花了。
电影中让我惊喜的一个人物就是佩佩母亲的扮演者倪虹洁。相信在90后心中她永远都是那个同福客栈中喊道“放着我来”的祝无双。
近年来,我很少在大屏幕上见到倪虹洁,最近的一次是去年看了她的《演员请就位2》,以及往事叉烧中的一篇文章。我了解到原来消失的那些年,倪虹洁都在探索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虽然最后发现自己还是只能做好演员这个职业。但由于她没有抓住《武林外传》爆火时的机会,以至于后来很少有好剧本会找上她。
希望“无双”能一直眼中有光,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以成年人的视角来看,我认为《过春天》的教育意义在于:我们对于孕育以及养育下一代需要谨而慎之。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充满爱和温暖的环境,才能让新生命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度过自己想要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