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員精神值得尊敬,但電影實在不敢恭維

《烈火英雄》改編自紀實文學作品《最深的水是淚水》,而這部長篇報告文學描述的是遼甯7·16油爆火災事件。可以說,這部電影有着無可挑剔的劇本原型,真實、催人淚下、直擊人們内心最柔軟的一面,這些形容詞都是老Q走進電影院之前為《烈火英雄》準備好的誇贊詞。然而,走出了電影院,這部電影實在讓人難以想出有什麼值得安利的優點,反之,一些國産電影常見的緻命傷倒是發現了不少。

先說說電影最直觀呈現出的缺點——演員的演技和台詞。不否認《烈火英雄》中存在優秀的演員,譚卓、楊紫、張哲瀚等人的表現都是可圈可點的,但是,電影中仍存在一部分演員的演技讓人望而卻步,哪怕是隻有一句台詞的醫生,都在動作、說話等方面無時不刻向觀衆表現着“做作”二字。

而台詞方面更是讓人有種吃了黃連般苦澀的感覺。首當其沖的,是主角江立偉獨自一人在火海中轉動閥門時的獨白,那是他和即将吞噬他的熱浪火焰進行的一段無回複對話,“現在是我們倆的較量!”“你就這點本事嗎?”一句接着一句的中二話語看得人尴尬症直犯,仿佛下一秒我們的主角就會使出必殺技,赢得最終的勝利。再來就是電影從頭到尾大段大段直接煽情的台詞,這些對話、獨白似乎都在不拐彎抹角地勒令觀衆:“聽到了吧?多感動!快哭!”

電影最能觸動人心的是細節,有時候一個适時的無聲鏡頭比平鋪直叙的台詞表達更能達到理想效果,老Q很能理解導演極力想達到的那種真實和潸然淚下,但這不免用力過猛,再加上電影中不合時宜的背景音樂,讓觀衆實在難以代入情感,産生共鳴。

如果說《烈火英雄》的上述軟件條件是其不能成功的直接原因,那麼其劇本框架不清晰、角色設定不鮮明、故事内在邏輯不缜密等硬傷是電影失敗的根本原因。導演在采訪中強調,在塑造角色形象中,電影特别選取了平時極少陪伴兒子的江立偉、渴望得到父親認可的馬衛國、平時懶散關鍵時刻卻舍命救隊友的鄭志、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王璐和徐小斌二人等平凡的消防員人物,旨在向觀衆展現消防員身為普通人卻又勇敢步入火場的英勇形象。

首先,這些角色的基本設定是沒有太大問題的,電影主創希望通過不同的消防員形象多維度地刻畫消防員群體的初衷也十分出彩。但是,電影在叙事過程中明顯對于每一個消防員的叙述都隻是點到為止,故事矛盾并不突出——江立偉和兒子的矛盾僅僅止步于一次學校運動會,馬衛國和父親的矛盾最後隻剩下一句“我知道你一直對我很失望”,王璐和徐小斌這一對的新婚矛盾更是提都不提,直接進入争吵冷戰階段……

要在一百二十分鐘内講好故事并不容易,《烈火英雄》的主創們顯然沒有理好電影的故事線,強行平凡,又強行偉大,想要講好每一個人的故事,而角色間的聯系又隻是“同事關系”,故事與故事間缺乏内在邏輯,使得整部電影的叙述過于散亂,加之電影節奏偏快,觀衆剛剛産生的情緒和眼淚也會被突然變更的鏡頭硬生生憋回去。那麼電影最後的收尾也就會顯得平淡不少。

在這就不得不提一提另一部同樣是消防員救火題材,又同樣是真人真事改編的災難電影《勇往直前》。在角色設定上,《勇往直前》同樣是突出消防員們的普通人身份,對消防員的日常生活進行了大篇幅地描述,讓觀衆自己能夠意識到消防員和我們一樣,都很平凡,都渴望活下去,卻又能在發生火情時義不容辭地沖在前線。這樣的強烈反差恰恰能讓觀衆意識到,消防員精神是偉大的、消防員是值得被歌頌的。

好故事拍不出好電影,打敗《烈火英雄》的不會是其他好電影,而是電影創作團隊自己。而如何充分發揮題材豐富多樣的優勢拍出可以與國外大片相抗衡的優質作品,也是我們需要好好反思的問題。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萌大叔說電影

聽大叔講講電影的故事

...

萌大叔說電影

ps:微博關注@萌大叔今天更新了嗎 了解萌大叔的逗比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