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筆記之----- 《 農奴 》李俊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西藏真實發生過的奴隸曆史

一、影片的雙重意義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在政治上: 它是是新中國第一部在西藏拍攝、西藏演員參與表演的影片,再現了解放前西藏農奴制度下,農奴們的悲慘命運。

在藝術上: 導演李駿的創作團隊,堅持使用黑白膠片,表現農奴主和農奴之間人與非人的反差境遇,旨在還原西藏土地上那段真實發生過的奴隸曆史。


二、艱辛的創作曆程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1951年,西藏地區才迎來了解放。 1959年,西藏上層階級又發動了武裝叛亂,但是很快就被解放軍和翻身做主人的昔日農奴們平息。

為了紀念和記錄這一新中國時期非常重要的曆史轉折點,當時的八一電影制片廠編劇黃宗江,決定創作一部反映舊時代西藏農奴生活的影片,因此率領創作團隊深入西藏地區體驗生活,開啟了一段艱辛的創作過程。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影片《 農奴 》 裡可以看到黃宗江對現實場景的改編。 強巴暈厥後第一次睜開眼,是在醫院裡,看到護士到精心照料自己時,臉上露出驚訝又強忍感動的表情。解放軍的部長首長送他上馬的時,強巴還以為首長要上馬,于是自覺跪下來,首長卻非常禮貌地遇地扶他上馬,強巴這才明白過來。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艱苦歲月裡,中國電影人排除萬難,才拍攝第一部全部在西藏取景,主要由西藏演員主演的影片。 雖然我國少數民族題材影片層出不窮,但是真正反映曆史,尤其是反映那些不再被提及、瀕臨遺忘的苦難曆史的佳作,并不多見。


三、鮮明強烈的影像風格與充滿張力的美學構圖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 農奴 》 在色彩和構圖上,有着鮮明的反差效果。

攝影師韋林玉說:“ 黑白膠卷最能夠展示凝重的基調,而且黑白片也有一種曆史沉重感 。”

對于這個關乎影片美學風格的觀點,導演李駿非常認同,他認為黑白膠片更能體現農奴和農奴主所生活的兩種決然不同的境遇和命運。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影片在開場,也就是強巴出生之前的段落,已經奠定了全片的基調。鏡頭先呈現了風景秀麗的青藏高原景觀,然後一聲低沉的宗教長号響起,緊接着是一個仰拍鏡頭,先前我們看到的純淨的天空,被幾隻碩大、沉重的黑色長号陰影所遮蔽了,營造了非常壓抑的氣氛。 赤身背着重物的農奴、帶着腳铐枷鎖的囚犯,以及低沉的呼聲相繼展現,這一切都在渲染農奴辛勤勞作、悲慘的命運。

另一個段落中,一開始,佛像在畫面中處于傾斜的地位,形成了對角線構圖,在鏡頭下搖的過程中,攝影機微微轉了一下,我們才看到處于水平線上西藏信衆。 即突出了佛陀俯視衆生的威嚴感,又無形中營造了神像和信衆之間異化的壓迫感和恐怖之感,無不暗示着西藏奴隸主是如何依靠宗教束縛、盤剝百姓的舊社會邏輯。


四、啞巴的政治隐喻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強巴身為一名啞巴的政治隐喻,就是生而為人的發生權。無論郎傑一家如何欺負、鞭笞強巴,強巴都是閉緊嘴巴、絕不求饒,因為在他内心深處,始終是拒絕生而為奴的。

在中國西藏曆史上,舊時代的農奴制度下,農奴們是沉默的大多數,是被壓抑的、無法發聲的、失去講述和言說自身遭遇能力的一個龐大的群體。身為啞巴的強巴,背負的是西藏龐大的農奴命運的苦難,直到西藏解放的日子到來,被認為是啞巴的強巴終于開口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