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生》是韓國一部描述職場新人生存狀态的電視劇。
主角張格萊年幼時因完全投身于圍棋而放棄學業,走上了一條與其他人不一樣的道路。在職業圍棋入段失敗後,通過資助人的引薦,26歲的張格萊以高中學曆進入全國排名前五、高手林立的貿易商社One International實習,成為十幾名同期實習生裡最弱的一名。

因為是“空降兵”(即關系戶),張格萊一進入公司就遭到同期實習生的排擠。理由很簡單,同期的實習生都是名校出身,使盡渾身解數才得以進入公司實習,張格萊一個隻有高中學曆的人卻憑借關系輕輕松松地進來——雖然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在這個公司裡的“關系”到底是誰。
頂着主角光環,雖然實習期裡的張格萊什麼都做不好,但還是在最終的轉正考核時憑借向對手的出色營銷順利通過實習,與張白旗、安英怡、韓錫律一同成為One International的員工。不同的是,張格萊是為期兩年的合同工,另外3名是正式員工。張格萊被分到營業三組,張白旗去了鋼鐵組,韓錫律去了纖維組,安英怡則去了張白旗一直很想去的資源組,各自開始了兩年的職業生活。
和其他勵志電視劇的模式一樣,作為主角的張格萊當然是在兩年的實習期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在工作上越做越好,在整個公司聲名鵲起,甚至連公司高層在電梯前碰到時都會問一句:“你就是提出約旦案的那個新人?”然後露出一臉贊許的神情。劇情線路無可厚非,因為這部劇就是希望通過張格萊這個人設向年輕人傳達一種勵志:在職場,努力和堅持就有好結果。
但這部劇值得深思的地方遠不止于此。
01
張白旗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這位智商在線、能力出衆、從小在稱贊聲中長大的首爾大學高材生,進入公司後發展得卻并不那麼順利。他在組内不被重用,日常被安排的是做excel表格、核對賬目、檢查打字錯誤這樣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瑣事。盡管多次主動要求參與組内項目,但張白旗每次都遭到無情拒絕。他認為自己的上司姜代理之所以給他安排的都是一些毫無價值的基礎事情,都隻是因為讨厭他。不甘心于每天淨做一些瑣碎之事埋沒自己才華,張白旗決定放棄掙紮,暗地裡聯系了獵頭公司準備跳槽。

然而事實上,姜代理之所以不重用他,僅僅是因為覺得張白旗内心太過浮躁,太急于表現自己。在洞悉張白旗的跳槽打算後,姜代理開誠布公地對他說,鋼鐵組是一個保守的事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内某一個項目都會根據相關業務的市場情況而逐漸改變,因此相比起擅長華麗口才和包裝的人而言,他們更需要内心平靜、懂得默默把業務發展到更遠的人。作為一個新社員,張白旗在鋼鐵組需要看的文件非常多,然而他卻在一進來時就提交事業報告書急于展示自己的才華,而不是好好研究鋼鐵組各個項目的相關文件。聽完後,張白旗如醍醐灌頂。
張白旗這個人設讓我很有感觸,是因為覺得他在職場上的表現是我們大多數年輕人的寫照。作為一名即将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我太能理解他那種心懷抱負、希望在工作中展示自己并盡快做出成績的心情。我自己就是一個急于求成的年輕人,也見到太多身邊像我一樣的、浮躁的年輕人,這是這個喧嚣的時代給我們的,也是我們自己給我們的。這個世界上,想要被了解的人這麼多,我們每天都在對着世界告白自己,希望能夠站在聚光燈下被看見、被理解,卻常常忘記,世界恰如一盤橫十九豎十九定下的棋局,未必每一顆棋子都光鮮亮麗,但每一顆哪怕暗淡的棋子,都有不可或缺的意義。
我一直記得夜幕下姜代理對張白旗說的那句話,我覺得那句話比任何諸如“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話都更加受用:
“别人怎麼看無所謂,重要的是,就算不華麗,做該做的事。”
就算不華麗,做該做的事。
02
安英怡是我一直想成為的那種女生,她精通多國語言,精幹到在實習期就簽下上億大單,作為同期實習生裡唯一的一個女生,她表現非但絲毫不遜色,反而是最搶眼的那一個。
被分到資源組的安英怡要與三名男同事共事,由于韓國職場上性别歧視嚴重,盡管如此優秀,安英怡還是因為是女性而不被同事接受。于是在這個組裡,她成了快遞專職員,負責泡咖啡訂外賣倒垃圾,甚至被安排在工作時間去幫上司取皮鞋,根本無法融入團隊。

面對與張白旗一樣絕望的境地,安英怡并沒有退縮。她沒有像張白旗一樣準備以跳槽結束眼前的困境,而是決定隐忍,對三位前輩提出的任何非工作要求都一一照做,毫無怨言。當遇到強硬的矛時,不是要拿出更強硬的矛或更堅固的盾,而是認輸,她對張白旗說。事實證明她是對的,她在刻意的隐忍中繼續倔強地努力着,并在項目上一次又一次做出了出色的成績,最終感化了三名男同事,獲得了他們的認可和接納。
在順流中有逆流的時候,最直接地對此作出反應是很愚蠢的事情。當對方引起逆流時,維持自己的順流,那麼在對方看來,反而是我方在引起逆流。

安英怡是個值得學習的女子。她是那個在轉正考核時面對高層質疑能夠從容自若絲毫不慌、表現蓋過所有男同期們的驕傲女子,是那個為了在當天準時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務,自己扳着大貨車的方向盤一趟又一趟來回于工廠和公司之間的強悍女子。她也是那個在部長的脅迫下雖然戰戰兢兢但仍敢于表明自己态度的清明女子,是那個在得知營業三組被陷害的真相後毅然選擇告知真相而不是與組内同流合污的善良女子。看劇時我就在想,倘若以後在職場受了委屈,先想想自己的能耐,再想想比你更有能耐的人,如果他們遇到類似的事,他們會怎麼做。
未必隐忍就是妥協,職場上,最怕本領小脾氣大的人。
03
韓錫律是劇中的搞笑擔當,剛開始我對他的印象并不太好,因為他看上去像是一個把什麼事情都交給隊友去做、自己做個甩手掌櫃的坑貨角色。我以為他會是一個反面人物,但随着劇情的繼續發展,他呈現出了不一樣的面貌。
韓錫律是那種在職場上懂得人情世故、能夠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人,平時油嘴滑舌,做事比較圓滑,能夠較好地保護自己。但即便已經夠聰明、夠圓滑了,韓錫律還是在職場上遭遇艱難處境。他攤上了一個不友好的上司成代理,這位成代理屬于那種自己分内的事情交給新人做、功勞自己占、出了纰漏還推到新人頭上的前輩。剛開始韓錫律雖然看穿,但依然能一臉熱情笑嘻嘻地面對。屢次背鍋後,韓律錫決心絕地反擊,他在公司的貼吧上發帖,企圖揭示成代理的醜惡面貌,沒想到卻被輿論倒打一耙,反而通過這件事在同事面前為成代理樹立了一個寬容大度的前輩形象。反抗失敗後的韓律錫才明白,當敵人過于強大時,先出手原來是不明智的選擇,當雙方力量相差懸殊,隻能等對方先出手。

然而這并不是全劇要透過韓錫律這個角色向觀衆傳達的全部内容。劇情的後幾集,功夫不負有心人,韓錫律終于抓到了能夠扳倒成代理的鐵證,那就是拍到他與一位已婚女客戶出軌的照片。在又一次發生矛盾後,韓錫律終于決定把手裡攥着的照片投進公司的投訴箱,揭露成代理的真實面目。當我為韓錫律終于邁出了扳倒成代理的這一步而長舒一口氣時,令人意外的是,韓錫律并沒有把這封投訴信遞出去。在投入投訴箱的最後那一刻,他最終選擇了收回手中的投訴信,然後跑到天台,一個人對着天台的夜空,把成代理出軌的證據燒毀在黑夜裡。
劇情在這裡非常觸動我。韓錫律,一個長期受到上司不公正待遇、忍氣吞聲就為等待翻盤機會的職場新人,在抓住可以揭露上司醜惡嘴臉的證據以後,出于對揭發後将為這位上司帶來的後果的考慮,最終還是動了恻隐之心,選擇了放棄這個等待已久的報仇雪恨的機會。
職場上,成代理這樣的前輩一定并不少見,然而職場上的“成代理們”折射的是一種人性,職場上的“韓律錫們”折射的卻也是一種人性。
04
《未生》還塑造了吳次長這樣一位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上司。
因為從前一名出事故的實習生,他與自己非常崇拜和欣賞的頂頭上司崔專務劃清界限不再往來,甚至在很久以後,當他發現他一直心懷歉疚的這位實習生在崔專務的記憶中卻仿佛從未停留過時,他内心激憤,難以置信專務竟是如此冷血的一個人,心中除了自己的前途以外沒有任何感情。他在職場中堅守自己的底線,當遇到一個隻有通過“二次接待”(即招妓)才會答應簽合同的客戶時,他甯願這個大單沒有簽成功,也堅決不向這種肮髒的現象妥協,他稱這是自己堅持的“夢想”。
為了不讓自己的下屬金代理在一次工作失誤中受到責罰影響到職業發展,他思考良久,忍痛放下自己高高挂起的尊嚴,主動找崔專務,向他低頭彎腰,為自己的下屬求情。他表面上對張格萊這個隻有高中學曆、什麼都不會的實習生一點也不看好,背地裡卻被這個實習生平日的努力所觸動,處處提點他。看着當年與自己同期的宣次長被同組的人觊觎着次長之位、四面楚歌時,他在宣次長累到住院時,毅然召集起四位實習生們利用周末時間替她趕項目策劃書。

劇情的最後幾集,眼看着張格萊兩年的合同期限将滿,在明知崔專務是把營業三組當槍使的情況下,吳次長還是答應了做那個風險未蔔的項目,因為隻有通過這個項目升了職,他才擁有讓張格萊留下來的話語權。最後那個項目果然出了問題,崔專務因此降了職,吳次長則因為這個項目被迫離開了公司。
“在職場上,每個人每天都要在抽屜裡準備好一封辭職信,不是你寫給領導的,就是領導寫給你的。”
這是吳次長對張格萊說的話。每個人,在職場這一盤棋局上,都不過是一枚棋子。
吳次長是本劇絕對的亮點。混職場的都不容易,多少人在職場上重塑着自己的性格和三觀,他們有些人變得冷血,有些人變得向肮髒現象妥協,有些人變得落井下石,有些人變得唯唯諾諾。吳次長始終堅持着自己的原則。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冰冷的職場上,他始終保有一個人最本真的善意和熱忱。他願意為區區一個實習生冒險,隻為給這個年輕人一個留下來發展的機會;他願意為一個手下向對手低頭,隻為這位手下不因處罰影響職業發展;他願意為一個曾經的同期犧牲休息時間,隻為這位同期不被同組虎視眈眈的人頂替職位。我在一家公司認認真真實習了六個月,深知在職場上遇到這樣一個同事和上司有多不易,他讓人感動。
吳次長離開時,整個營業三組的人,一個個大男人,都難過到哭泣。不久後,與他共事多年的金代理也毅然選擇了離開One International這個許多人擠破頭都想進來的大平台,跟随他去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發展。這是職場,更是情義。
故事最後并沒有迎來一個完滿的結局,其他三名實習生都跨越了先前困擾他們的障礙,很好地融入了團隊,而張格萊最終還是失敗了,他沒有如願在One International留下來,他被淘汰了。
但我反而覺得這樣的結尾更貼近現實,它就是要告訴你,在競争激烈的職場上,光憑努力是不足以為自己赢來耀眼未來的,生活中也沒有那麼多雞湯。但它仍不否認努力的意義。張格萊離開One International後,被吳次長拉到一家小的貿易公司與他一起工作,而這間小公司的創辦人,正是原來從One International出來的金部長——一個被下屬連累離職的好部長。很多事情,真的不是光憑成功和失敗就能定義的。

我特意去百度了一下“未生”的含義。“未生”,是韓國圍棋中的術語,指那些還處在未知階段,未能預知其結果的棋子。一顆未知結果的棋子,即便沒有因為努力達到自己想要的高度,也終将找到更好的自己。
我們都是未生,我們都在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