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這部電影改編自迪士尼同名動畫片,是迪士尼繼《阿拉丁》後又一部動畫改編的真人電影,盡管如此,它并未像其他迪士尼翻拍的真人電影那般獲得中肯的評價,相反,還争議不斷。
早在國内公映之前,豆瓣上就可以看到評分了,而且分數持續下滑,一度低至4.7分。按照以往“慣例”,翻拍的真人電影比原版動畫都會低分的,看來《花木蘭》也脫離不了這個魔咒。然而,作為一名期待已久的迪士尼粉,我自然是不會錯過它的,尤其是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看過同名動畫了。

觀影之後,意外地被驚喜到了。我選擇的是國語版,中式對白,主演本色配音,更加接地氣,不覺明顯違和。總體而言,本片一如既往地展現迪士尼風格,不論是畫質和特效,還是演技和場景,都絲毫不遜色于迪士尼的其他真人電影。色彩明快,故事簡短,人物個性鮮明,合适任何年齡的觀衆,尤其是少年兒童。
以下劇透,慎入
一、環境設定
跟其他迪士尼翻拍的真人電影一樣,本片核心故事并未大幅變動,從人物服飾和妝容來看,時代背景設定應該在唐朝。對花木蘭的印象,多數人都認為是參照了北朝民歌《木蘭辭》,但個人認為這部電影,也有不少成分是參照了清代白話小說《忠孝勇烈奇女傳》。這部小說裡所述的故事時代背景也是唐朝,而主角則是朱木蘭,因深得祖父真傳,走馬射箭,七十二路槍法,她樣樣精通,因父親抱恙而代父從軍。凱旋歸來後,受聖上親封為公主。而在本片中,花木蘭也會騎馬射箭,在兵營裡與洪.輝切磋所使用的槍法,與小說設定非常契合,另外,花家的寶劍上刻有“忠”、“勇”、“真”三個字,包括後來賞賜的新劍加上“孝”字,與該小說名稱有較高的相似度。
二、人物設定
相比動畫版,真人版在角色上則有較大的改動:移除了主要人物木須龍、幸.運蟋蟀、木蘭奶奶、小白(狗)、花家祖先、李翔父親,增設了木蘭妹妹阿秀、巫女、洪.輝、鳳凰,李翔改為董将軍。
(一)花木蘭
主角花木蘭的人物設定,本片中對木蘭安排的戲份是非常多的,甚至比任何其他角色都要多得多,這是其他迪士尼真人電影中較為少見的,類似于《沉睡魔咒2》的主角瑪琳菲森。
本片緊扣寶劍上的四個字對木蘭進行刻畫:在身份識破被逐出軍隊之後,她沒有受巫女的誘.惑歸順敵方,視為“忠”;在戰場上甯犯欺君之罪不惜表露身份威猛殺敵,視為“勇”;不顧世俗眼光,擺脫軍規的束縛,視為“真”;為父母解憂光宗耀祖,舍棄榮祿返家侍奉雙親,視為“孝”。
在有限的篇幅裡,充分展現多種元素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電影着重在“真”這方面下功夫,這個主題,比較像《冰雪奇緣》的艾莎女王,也符合迪士尼近年偏愛展現大女主的作風。
相比動畫版從小不谙武術的木蘭,真人版木蘭自小就“元氣”爆滿,并熟習武術,即使是抓雞,也能翻遍樓上樓下而絲毫無損。
但這些與生俱來的天賦,并未給她帶來任何好處,反倒讓她成為鄉親們的笑柄,因為在那個年代,女性要恪守婦道,他日風光大嫁,才能光宗耀祖,相比之下,木蘭妹妹阿秀文靜順從,常使父母寬慰。木蘭屢屢未得到人們的支持,在父母親的勸導下,她選擇了壓制自己的“元氣”,努力讓自己活成父母和人們所期望的那樣。
然而,媒婆教導的失敗,緻使她讓花家顔面盡失。就在這時,邊關戰事告急,年邁且有腿患的父親應征上戰。雖然親事黴了,但是她正好找到能為父母分憂的機會了,于是踏上征途。在兵營裡,将軍多次強調“忠”、“勇”、“真”三德,但“真”是木蘭一直無法做到的。
首先,她壓制了自己的元氣,選擇了隐藏真實的自己;其次,她喬裝成男,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在村裡,沒人認同她,她是孤獨的,而在軍營裡,她時刻擔心身份敗露而緻欺君之罪,同樣也是孤獨的。為了不引人注意,她甘願守夜,不洗澡,甚至在洪.輝向她表露友好心聲的時候,她違心地聲稱自己不需要朋友——沒人理解她,她的孤獨就像牢籠一樣禁锢着自己的内心。
後來,董将軍的提點,還有巫女在戰場上給她的那一擊,她才意識到,要赢取這場戰争,應該面對真實的自己,就在這一刻,她沖破了牢籠,擺脫枷鎖,重返戰場,将全部功力釋放。
不得不說,劉亦菲在表演上當真下了狠勁,神仙氣息蕩然無存,在灰頭土臉的男裝之下,配合壓低的聲線,多了幾分硬朗的骨氣,舞刀弄槍都頗為英姿飒爽。最後與皇帝聯手對柔然可汗的合力一擊,讓人過目難忘。
(二)巫女
在動畫版中,敵方首領就是有一隻鷹做幫手的,而本片中,這隻鷹的戲份大增,改為一個巫女,與木蘭的互動,反襯出木蘭的特質。
這個角色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魔獸世界的德魯伊。不過電影裡稱之為“巫女”,這個翻譯,或許是為了區别于西方的女巫,可以理解為懂得巫術的女人。
或許很多人認為巫女這個設定很西方,但巫術本身,一點也不西方,或者說,它更早的是來源于東方。早在中醫理論尚未系統成形之時,我們祖先就有巫醫利用巫術治病救人,巫術所涉及的範圍甚廣,包括咒語、符咒、蔔卦、祝禱等等,而在古老的部落中,巫術的流傳更廣。
這位連名字都沒有的巫女,處境凄涼,盡管巫術高強,卻從未被人正視過,甚至一直被遺棄,被流放,沒有家人,沒有家園,為了改變處境而受制于柔然可汗手中。在她眼中,個人的勝負早已沒有意義,即使她能手刃他,也無法說服所有人接受她,但隻要戰争勝利,她的春天就會來臨,所以她甘願為柔然可汗赴湯蹈火。
巫女第一次與木蘭相遇時,便看穿了她,稱她為“騙子”,一是她的男裝,二是她的軍裝,這些都不是她發揮元氣所必須的。不僅如此,巫女還看穿了她的處境,惺惺相惜,結合下一幕對木蘭的勸誘,她的這一擊是留了一手的,加上木蘭身上的戰甲保護,因此并未取走她的性命。
在這場戰争中,柔然可汗和主力軍都在中途撤走了,按照巫女後來告知木蘭的真相,這個戰場不過是調虎離山之計,主力都正向皇城策動偷襲了。隻要通過拖延争取足夠的時間,就能為偷襲提供保障,因此這場戰争,并未及預期那般壯觀,聲勢甚至還不如動畫版浩大。
巫女在戰場上見識到木蘭的本事,在她被逐出軍隊後,勸誘她歸順柔然,共同改變被人遺忘的命運。但木蘭并未如她所願,在皇城失守之後,她目睹木蘭逆轉了命運,扭轉了女人不能領軍的局勢。她驚歎這片皇土竟有這樣的奇迹,同時也恨自己碰不上這樣的機遇,然而時過境遷,她大勢已去,隻好把希望寄托在木蘭身上,助她最後一把,将木蘭帶到營救皇帝的路上。
在柔然可汗放箭射殺木蘭的那一刻,她集絕望與期望于一身,奮然擋住那一箭,向木蘭留下她的遺願。
巫女這個角色,就像木蘭的影子,有着類似的身世,卻因為境遇不同,而得到截然不同的結局。
(三)鳳凰
衆所周知,鳳凰在我國古代可用以指代女性。本片加入鳳凰的設定,有意展現女性柔美與堅韌的一面,同時也深化木蘭覺.醒的展現。早在開篇時,木蘭父親就提到,鳳凰是花家的神.獸,直到木蘭單騎翻山越嶺,便看到鳳凰的真身,由此至終,一直貫穿多幕。
鑒于動畫版中有守護神木須龍,本片的鳳凰也可以理解為類似木須龍的守護神,一直指引和鼓勵着木蘭。然而,鳳凰與木蘭之間并未發生明顯的互動,除了她以外,尚無他人看見,所以,個人更傾向于理解為木蘭内心幻化出來的恒久支持與鼓勵自己的一個形象,又或者是潛藏在體内的“元氣”具象化形象。
結局中,在木蘭面對加勳時,仰望天空,鳳凰振翅高飛,寓意着木蘭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她的忠勇真孝精神得以發揚光大。

(四)洪.輝
這個角色承擔了不少暖心戲份。他與木蘭在軍營中相遇,算是不打不相識。經體能訓練和槍術切磋後,增添了對她的好感,将她視為朋友,也将自己的私.密情事不吝傾吐。在木蘭遭到質疑的時候,他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她的;而在皇城最後一戰中,他豁出性命主動掩護木蘭,為木蘭争取時間。
但是相比動畫版,感情戲份削減了不少,甚至連别後重逢都沒有了,足見迪士尼已經将木蘭封神了。

(五)董将軍
甄子丹将功夫演繹得行雲流水,不說領會,光是視覺上,就是一種享受。這位角色的戲份也不多,尤其是後期幾乎被木蘭的強光淹沒了。但前期還是不錯的,最讓我難忘的是軍營中欣賞花軍,聲稱要将女兒許配給“他”,不難發現,女性在那個環境之下,真是絲毫沒有自主.權。由此可知,木蘭能在這種環境中脫穎而出,實非易事。
(六)媒婆
鄭佩佩扮演的媒婆,相比動畫版更可笑,象征着支持女性遵守三從四德的頑固封.建勢力。她那濃豔的妝容,以及她門前那副可笑的對聯(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問世間眷屬全是有情人?),還有結局時因木蘭接受嘉獎而受驚暈倒,充分表達了創作者們對她們的諷刺。

(七)皇帝
李連傑飾演了一位功夫了得的皇帝,不免讓人聯想到他“功夫皇帝”的稱号,這麼一演就真是名副其實了。

總體而言,相比動畫版,本片少了些俏皮風,多了點史詩感,沒有了迪士尼式的歌舞表達,變得更加嚴肅,但并沒改變這是一部迪士尼式童話故事的本質。它為我們描繪出一幅美好的願景——隻要你認清真我,隻要你拼盡全力,所有人都會為你讓步,最終實現夢想,獲得成功。
你相信童話嗎?對于純真的孩子而言,他們堅信木蘭打敗了敵人,赢得了萬民敬仰;對于深受現實影響的成年人而言,他們隻能一笑置之,因為夢想太遙遠,現實比夢想更可信。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西文化迥異,老外在文化表達上難免存在一定的差異。而這些影視作品,就像一面鏡子,能看出别人眼中的自己,也有助于認清真實的自己。看到國外因這部片興起了一陣跟風的熱潮,感覺也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良好表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吸引别人關注自己,讓别人産生足夠的好奇心,是必備的第一步。如何能讓中華文化更恰當地向世界各地呈現,這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更是我們中華兒女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