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從年初一在網絡免費開播,一直話題不斷,徐導也因這一舉動獲得了廣大影友的好感。

年初一就迫不及待地看了這部片,本片延續前幾部“囧”系列的風格,笑聲依然不少,囧在路途,卻真情流露。本片的囧,在于主角與母親之間相處的沖突,在不斷的沖突之中,得到了親子關系的和解以及夫妻關系的釋然處理。

...

主角伊萬自小被母親控制,以至在長大後對母親各種控制行為的不滿與反抗,比如大部分人都深有體會的母親飲食控制、情感控制。

其實,對于當過母親的人而言,主角母親的這一系列行為非常容易理解。首先,是對孩子溫飽的關愛,最常表現在飲食上的過度關注,吃得夠不夠,吃得好不好。這是從生理需求上派生出來的最原始的母愛。

每一位母親,從孩子娩出開始,就時刻關注他的溫飽問題,孩子哭鬧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孩子是否餓了,孩子不怎麼鬧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孩子是否沒有胃口了。因此,這種思維是根深蒂固的。直至孩子長大了,母親也改變不了這個思維習慣。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媽隻要有空,經常都會做各種吃的給我們,除了一日三餐,還有下午茶、水果、夜宵等等。所以,當我們看到電影裡主角的母親不斷塞西紅柿給兒子吃的時候,我和妹妹都看了在旁邊一起看電影的媽媽,會心一笑。而她卻不以為然,因為她覺得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可以說,這是母親“控制”孩子的第一關。而建立在生理需求之上的,是情感需求,母親對孩子的情感,源于飲食控制的習慣。正如電影裡的母親,她時刻關注着徐伊萬結婚生子的事情,當聽到他們婚姻關系出問題時,她還想出面幹預,讓伊萬感到非常尴尬。

母親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她會産生一種自我價值的認同感,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她感受到孩子離不開她,她的懷抱就是孩子的庇護,而孩子慢慢長大以後,他們會向往獨立,想擁有自己私密的空間,自然而然會逐漸疏離雙親。如果這個時候母親沒有很好地轉變角色,那麼她将會感到失落感,她會從孩子的各種事情中尋找遺失的自我價值認同感,開始幹預孩子的大小事情。

很明顯,這樣的親子關系已經出現問題。加上電影中,母親很早就失去丈夫,她對孩子會産生更多的依戀,同時,她也會将對丈夫的控制欲,投射到孩子身上,于是,伊萬感到母親巨大的壓力,他渴望逃離,越是如此,他們的溝通就越少,問題就越多了。

而從電影開始的時候,我們就了解到,伊萬的婚姻問題,很大程度上是他對妻子有明顯的控制欲望,他希望妻子能像他心中既定的模樣活着,于是他妻子盡力去配合他,但這樣的夫妻關系是很可憐的。因為當我們活得越來越不像自己的時候,我們就會失去自我。

這種控制的根源,源于伊萬的家庭教育,他母親希望他活得像她心中的那樣,可是伊萬做不到,他試圖脫離,可在脫離的同時,他又擺脫不了母親的影響,他的潛意識早就烙印了母親的行為模式,他會不知不覺地按照這套模式活下去。

由此可見,良好的親子關系,不是孩子單方面的成長,而是父母與孩子雙方共同成長。孩子總要成長獨立的,父母的任務,應該是教育或者是輔助他們掌握這個技能,與成年子女的關系,既不能過分依戀,又不能過分疏離,這樣才是健康的親子關系。

《囧媽》這部電影能讓我感同身受地看清這個問題。因此,我不會責怪父母對我的寵溺,也不會過分依戀和寵愛孩子,相反,我會學着理性去适應和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