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拍完《紅》後,便向外界宣布退休。兩年後,不到55歲的他溘然去世。

于是“藍·白·紅”就成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絕唱。三部電影分别以藍、白、紅作為影片的畫面主色調,對應着法國國旗的三種顔色,訴說着自由、平等、博愛的主題。

...

《藍》是“三色”系列的起始,也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個人最滿意的一部。無論攝影構圖、光影塑造還是對音樂、音響的使用,影片都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這部電影能讓我們看到曾經的第七藝術是怎樣的——它的人文關懷和對人生終極價值的叩問在如今這個時代已不複存在。

以戲劇性而論,《藍》的故事是三部曲中最簡單的一部:

一次意外的車禍讓朱莉失去了深愛的丈夫——著名音樂家柏曆斯和女兒安娜。悲痛欲絕的朱莉想在醫院自殺卻沒成功。回家後,她讓律師賣掉房産、保證母親在養老院的費用并确保女管家瑪麗和園丁的晚年生活。為免睹物思人,朱莉毀掉了與丈夫共同創作的樂譜,邀請一直暗戀自己的丈夫的同事奧利弗共度良宵,之後毅然離家,斷絕了過往一切社會關系。

...

朱莉帶着原來房子的唯一紀念:一串藍色燈飾租下一套公寓,開始了隐居生活。她不找工作,也盡量避免與任何人接觸。

即便如此,還是有些人不斷闖入朱莉的生活,而朱莉也在一次次的“擾動”當中半推半就地恢複起與他人、社會的聯系:她看到一夥流氓當街毆打一個青年,被激起了憐憫之心;她不同意聯名趕走公寓裡的妓女露絲,甚至逐漸與她成為朋友;她拒絕了車禍目擊者安東尼的幫助,但後者勾起了她對往昔的回憶......

當奧利弗在咖啡館發現朱莉後,她的隐居計劃終于難以為繼,朱莉被迫走出個人世界:去鄰居那借貓捕鼠,被大街上的吹笛人吸引,去脫衣舞場聆聽露絲的心聲。

...

朱莉偶然間從電視上得知奧利弗保存着丈夫未完成的樂譜備份,繼而發現丈夫生前可能有個情人後,她徹底放棄了自己的隐居計劃:将未賣掉的房産交付已懷有身孕的丈夫情人,協助奧利弗完成了整個樂章,并試圖與其建立一段新的感情。

影片在協奏曲的優美樂聲中結束。

...

聽我這麼描述,你可能覺得這故事有點“怪”。稍微解釋下你就明白了:

《藍》的主題是“自由”。遭逢人生重大變故、劫後餘生的朱莉沒有了家庭的羁絆、職業的束縛,手握巨額遺産,按說擁有了“自由”,但那“自由”卻是自我放逐——因為無所侍、無所愛的自由會令個體的生存失重。

即使她茕茕孑立,依然擺脫不了過去和回憶鬼魅似的糾纏——其中有愛也有欺騙,更多的是使朱莉成為朱莉的一切。直到最後,朱莉嘗試以自由的心态與自己的不自由進行和解。而這,恰是通往真正自由的努力。

如《白》的“平等”、《紅》的“博愛”一樣,基耶斯洛夫斯基在《藍》中探讨的“自由”并非政治學或社會學層面的宏大叙事,而是與個人的私生活和道德處境息息相關。為何是如此私人的視角?因為基耶斯洛夫斯基認為政治不重要:“政治并不解決最重要的人性問題......其實,無論你身處何種政治制度的國家,一旦碰到像是生命的意義為何、為什麼我們早上要起床這類問題,政治都不提供任何答案。”

...

這麼說未免略嫌抽象,還是用鏡頭語言來說話吧。《藍》的運鏡近于主觀表現主義,特寫被廣泛運用,為的是呈現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真實。梳理以下這27個場景,将使這個簡單卻不甚明了的故事更加清晰。

1

...

車禍發生前,朱莉5歲的女兒安娜捏着糖紙将手伸向窗外,這個鏡頭隐藏着三層含義:1、糖紙及其顔色(藍色)代表女兒;2、糖紙在女兒手中掙紮,預示此後朱莉的心境;3、女兒松開糖紙,意味着朱莉最終也隻能“放下”。

此外,糖紙也與朱莉後來嚼糖的情節呼應。

...

2

...

安娜行車途中下車上廁所,前置突出的滴油管與從後景深走來的模糊不清的安娜構成一個生命将盡的隐喻。

補充一點: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母親就死于車禍。而當時開車的,是他的朋友。“偶然”帶給導演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占據着他的思考核心。關于這點,隻要你的年齡夠大、哪怕記性不壞的話,多多少少都能體悟。

...

3

...

醫院戲的開篇,前景是病床上的一團絨毛,象征朱莉生命的纖弱無力,醫生在後景中浮現。

...

朱莉眼球中的醫生帶來家人身亡的噩耗——死亡的訊息經由“心靈之窗”植入體内,成為日後朱莉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該鏡頭也與影片結尾處奧利弗眼中赤裸的朱莉相呼應——而那意味着“新生”。

...

4

...

朱莉試圖吞服安眠藥自殺,卻被護士撞破。二人隔窗對望——這是生與死、外部世界與内心的對峙。護士對朱莉“自殺的自由”表示出同情,而朱莉最終選擇“自由地活下去”。

5

...

熟睡中的朱莉逐漸被藍光籠罩,沉痛的配樂炸響,她從睡夢中驚醒。為什麼是藍光?“blue”除了象征自由,還有憂郁、悲傷之意。鏡頭圍繞朱莉拉遠再推進,表現其内心拼命抗拒既成事實卻不得不面對的苦楚。

全片第一次黑幕出現。黑幕有“時間暫停”之意,在這一黑色的間隙中,朱莉拒斥過去的突然造訪,直到記者的出現将她拉回現實。

6

...

朱莉走進女兒的藍色房間,扯下藍色燈飾的淚型珠串。“扯”的動作暴露出朱莉有斬斷過去、埋葬記憶的意圖,但她并未完全砸碎珠串,隻是象征性地扯下幾片,這又說明她内心的不忍和不自覺的自我禁锢——朱莉既渴望忘記過去的自由,又不想抹除女兒存在過的痕迹,這注定她隻能繼續掙紮,無法超脫也無法自由。

7

...

朱莉邀奧利弗與自己共度一夜,以償還後者的情債。鏡頭以朱莉背對觀衆的頭部作為前景,強調的是朱莉不願見人、力求隐居的孤獨心态。

整部電影都極少出現雙人鏡頭,即使有,也是類似前-後景的不對稱構圖,就是說很難看到兩人平等的分享空間,都是為表現朱莉的這一“避人”心理——再如朱莉與安東尼的對話。

...

第二天朱莉匆匆告别奧利弗,獨自離去,心中翻江倒海、不可名狀的痛苦通過她握拳快速劃過石牆的自虐行為展現。

拍攝這一幕時,基耶斯洛夫斯基原本決定用假肢,但效果不佳,最後朱麗葉·比諾什決定來真的。

10

...

朱莉将藍色珠串挂在新家客廳,這是她唯一從“過去”帶到“現在”的東西,珠串是對女兒割舍不下的記憶,因為這份“放不下”,朱莉離自己刻意追尋的“自由”還很遠。自由是個完滿、絕對的概念,而人卻是殘缺的,人心也是“相對”的。朱莉現在還不明白這個道理。

她的邏輯是:過去不僅是遺憾和痛苦,而且身為作曲家的亡夫太有名——所有熟人眼中的“未亡人”形象都是“限定”她往後自由的負擔,因此,她要避開一切熟人。

...

朱莉來到餐廳喝咖啡,被大街上的吹笛人吸引。在悠揚的笛聲中,一片陰影掠過桌面。這一鏡頭可做兩種解讀:1、丈夫或女兒的鬼魂(類似代表過去的藍光)經過朱莉身邊;2、純粹的時間流逝——朱莉想以時間換自由,但時間或許能讓人遺忘,卻無法許給人自由,就像咖啡盤上那一滴淚型的漬迹一直都在。

13

...

先前講過,綠色象征外部世界(注意圖中的綠色調及畫面右上角——之前提到的朱莉家正對的綠色窗戶),與朱莉的内心之“藍”反複拉鋸。搬入新家的朱莉某天晚上看到窗外的街頭鬥毆,當她出門查看時卻不小心将自己反鎖在外,這時,她又看見了住在同樓的妓女露絲,這兩起意外事件都是外界對朱莉自我封閉的生活的侵入,短暫地沖淡了萦繞其身邊的藍色。

可一旦外部事件完成,抑制不住的藍光便卷土重來。

...

扔瓶老人是貫穿三部曲的角色。在《藍》中,老人吃力緩慢地朝垃圾桶邁進,朱莉對此是全然地漠視,因為此刻她正沉浸在吹笛人的樂聲中。

扔瓶老人既有作為整體的連貫含義,也在每部電影中有不同的表達側重。具體到《藍》,這個鏡頭的意思是:人隻關心自己的自由,往往對生活更艱難的人的不自由視而不見。

下圖為《白》和《紅》中的扔瓶老人。

...

車禍目擊者安東尼找上門來歸還朱莉遺失在現場的十字項鍊,當安東尼講起朱莉丈夫的遺言時,她居然笑了——因為那是丈夫生前最愛講的一個笑話。笑是種掩飾+逃避,項鍊是曾經愛過的證明,朱莉将項鍊留給了安東尼,她依然堅持對過去說“不”。

這裡也是個伏筆。後來我們看到:朱莉在丈夫的情人身上發現了一模一樣的項鍊。

...

回到泳池,意味着朱莉又一次離開外部世界,全身心地浸入私人空間。她像胎兒蜷縮在子宮一樣伏在水裡,安東尼的突然造訪,讓她處心積慮遺忘過去的努力化為烏有。

18

...

轉機來自朱莉家出現了老鼠,恐懼迫使她向外界尋求幫助(看望母親,問中介商借貓),儲物間那扇綠色窗戶繼續呼應着外部世界。

脆弱的老鼠一家讓朱莉想到自己分崩離析的家庭,兩難選擇出現了:繼續讓老鼠活着,就得忍受它們“吱吱吱”的叫聲,而這會提醒朱莉那不堪承受的過去;要剿滅老鼠,就得尋求外界幫助,可聯系外界依然會觸及過去。

不論怎麼選,都是自由的局限。

20

...

妓女露絲的話進一步啟發了朱莉。一天深夜,正在舞廳表演脫衣舞的露絲赫然發現自己的父親就坐在台下,悲不自勝的她打電話向朱莉“求助”——其實隻是請求對方聆聽自己訴苦。

朱莉問她:你為什麼要做這一行?

露絲說:因為我喜歡。我想沒人會不喜歡。

露絲是想說:目前的生活是自己的自由意志,人人都有自由意志。但當我選擇自己的自由意志時,付出的代價就是忍受他者——包括自己父親的目光。

在那一刻,朱莉從這個被社會和道德所輕視的女子身上得到了共鳴:她和露絲都陷在“過去”和“現在想要的自由”的矛盾中。露絲無法面對自己的父親,她也無法直面自己的記憶。

體諒、慈悲,由此而生。也為接下來的情節做了鋪墊。

22

...

朱莉一路跟蹤情敵到法院大門口,此刻她依舊被延伸到現在的過去所困,構圖展示出牢籠之意:朱莉隐沒于栅欄後,唯一露出的是曾受傷的眼睛。

法院尋人的一幕與《白》形成了聯動。《白》的男女主角齊伯尼·查馬修瓦斯基、 朱莉·德爾佩 出現在了《藍》中。

...

朱莉将原屬于自己和丈夫的房産轉贈給了情人。

擱這個時代,這場戲不會被理解的。大緻會收獲一個“聖母婊”的評價。

聯系先前吹笛人和露絲的戲份,基耶斯洛夫斯基想表達的是:不要因自己的殘缺和掙紮輕視任何一具同樣掙紮的生命,體諒每一個殘缺的生命,當你能直面自己的過去并選擇原諒時,便更接近自由。哪怕,那自由依是變幻不定的局限。

注意兩個女人同框的畫面,先前講的平等的雙人鏡頭終于出現了。

25

...

與象征死亡、過去的藍色燈飾相對,樂譜代表着希望和未來。但請注意:朱莉的筆迹依舊是藍色的,這表明未來依然會有過去的影子。寫罷之後,合唱響起。

朱莉準備和奧利弗開始新生活,但虛化的藍色燈飾證明她最後的“自由”仍不徹底。合唱無關解放,隻是朱莉對自身“不完整自由”的最終接納。

...

在《歐盟之歌》悲憫、神聖的混聲合唱下,伴随一段平行旋轉蒙太奇,圍繞朱莉這段生活中的各種人一一浮現:安東尼、母親、妓女、情敵、奧利弗一一他們已融入朱莉的生命中,成為她的一部分。兩行熱淚從她的臉頰劃過,這淚不因失去絕對自由而落,更不為重獲有限自由而落,這淚本身就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