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歸經典,但以現代眼光來看並不恐怖,氛圍營造得也不算出色,故事劇情與主旨更是無趣。
劇情採用非線性敘事,講述與這間咒怨之屋扯上關聯之人之後一系列惡夢般的遭遇與下場。但劇情也就如此,並沒有更深刻地挖掘人物,數十人的死亡也沒有指向某一核心的升華,隻是如同流水帳般公式地展現一個個人毫無意義的死亡。詛咒的無差別性在此展示,無人倖存。
以恐怖技法來看,本作的缺陷在於缺少一套固定的規則,呈現恐怖的方式過於淩亂,既能閃現,又能穿越時空,還能偽裝他人。元素過於廣泛以至於氛圍難以聚焦。曖昧、時隱時現、不正面對決形體的策略倒是挺成功的,但其曖昧並非基於日常事物扭曲產生的「不對勁」,而是鬼的形象於畫面餘光的虛焦探出,抑或倏忽即逝的面目鏡頭。在此片裡,絕大部分恐怖的鏡頭,都來自於鬼的親自下場,它們因露出物理性的形象而出現破綻,所謂恐怖的氛圍,最終還是要收束凝聚於一個實體身上,而無法廣闊地瀰漫於空間之中,不安感一旦有了實體,威脅便不再有效。
可幸的是,本作還是塑造了一些有效的不安,一種高度產生的恐懼。閣樓,高與低,往上攀爬階梯,彷彿在接近禁忌,每一步踩踏發出的吱嘎聲都在暗示著陰晦的龐大。擡頭時人往往處在一種被動的姿態,由上而下的壓迫帶有一種天然的優勢。於是我們總會害怕那個來自上方的異音,而要去確認就得踩上階梯,承受那被包含在恐怖裡面的完整音響系統。
詛咒的無差別性與閣樓的恐怖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大師之作
精彩的情節發展與結構,大師級的色彩、構圖、鏡頭銜接、剪輯節奏,畫面永遠是豐富不單調的,導演十分擅長構建張力十足的場景,荒謬氣質的黑色幽默使整部片擺脫了傳統復仇故事過於深沉壓抑的苦難、殘忍情緒性的堆砌,以一種遊戲的態度拆解復仇的本質。 ...
一種城市道路系統景觀裡的青春
乾淨的、清晰的、直視本質的類末世青春物語。一種城市道路系統景觀裡的青春。極具作者性的長鏡頭、構圖、畫面資訊調控,猶如電子音樂般空靈澄澈,充滿新時代特立獨行的氣質。在近未來,國家權力機關與監控體系逐漸滲透日常,那些時不時出現的警告廣播 ...
異質絢爛的演出
劇情暗線太多,擠壓了單一線的鋪陳。講述人的異化,卻無意塑造人物,也毫無關係性的描寫。把人物當作說理的工具,但這理講得也粗糙,旨在展示,而非探討。本作應該想做的是京極夏彥類型的妖怪推理,以物怪作為引子,實則揭露人性謎底,物怪是作為那漸 ...
絢麗複雜的裝置
一台龐大、複雜、精密的裝置。試圖把奧本海默這一生的意圖、信念、崩毀,與這詭譎多變且複雜的政治局勢起起浮浮。社會的詳細運作原理,那些高密度的專有名詞、人名與政治事件,用繁複而面積廣闊的設定,製造一個眼花撩亂的奇觀,衝擊觀眾,讓他們無暇 ...
以一瞬治癒一生
一次美好的假期,可以接住曾經的遺憾與憂傷,也可以治癒往後近乎全部的苦悶日子。那剎那的美好,似乎是永遠。一瞬間的畫面,足以在往後的漫長生命中,一次次地咀嚼與回味,揚起嘴角,如同幸福的在場,如同那次旅程的喜悅從未消失,隻是以別的形式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