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情節發展與結構,大師級的色彩、構圖、鏡頭銜接、剪輯節奏,畫面永遠是豐富不單調的,導演十分擅長構建張力十足的場景,荒謬氣質的黑色幽默使整部片擺脫了傳統復仇故事過於深沉壓抑的苦難、殘忍情緒性的堆砌,以一種遊戲的態度拆解復仇的本質。喜歡日本動畫演出的都會喜歡這一部。

本片對復仇的意義進行了解構的探討,它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復仇究竟要到什麼程度才算真正完成?復仇是帶來正義還是陷入另一個悲劇?

對第一個問題,在吳大秀與反派李宇鎮在大樓裡對峙時,吳大秀第一次對復仇產生了質疑,此刻他可以殺了他,但一旦殺了他,他就無法得出自己被反派囚禁的理由,同時他也失去折磨他以償還十五年監禁之苦的機會。此刻,復仇的意義從殺死對方,變成了找到答案,並且要徹底折磨對方的身體。

那難道僅僅折磨對方的肉體就算復仇了嗎?結尾真相的揭露,是一次復仇對象的反轉,遍佈本片那強烈的復仇意志與怨恨,原來指的並不是男主吳大秀,而是反派李宇鎮,他以精神淩遲與摧毀對方所相信的一切,完成了一次最華麗的復仇。

這種復仇意識的進化,正好與人類歷史刑罰的變遷相似,從肉體的刑罰,轉向對精神的改造,逼迫犯人打從心底屈從,承受羞恥與自我規訓。

承認並絕望地懺悔自己的罪過,復仇從身體性感官的施虐,一種視覺型態的血肉奇觀,轉向對信仰的拷問與破壞,那不安的對自己喪失掌控的生存狀態。

而關於復仇的意義的思考則可以承接到第二個問題。

劇中吳大秀在片中的表現幾乎是迷失且被玩弄的,他每一步自以為是掌握主動權的行動與打鬥報復,都是在李宇鎮所佈下的陷阱裡,他以為他從被關了十五年的監獄裡出來後,可以成功復仇,沒想到卻隻是落入更大的監獄。

他的復仇從一開始就是被設計好的一場遊戲,他復仇路上的每一個腳印,都是在一步步逼他看清他犯下的罪過。他的復仇之路,似乎隻是一場更大的錯誤的積累。他因為執著於復仇,於是愛上並與自己的女兒發生了關係,到最後也沒能真正復仇,反倒成為了被玩弄的對象。

仇真的非報不可嗎?吳大秀的問題在於,他不能不報仇,但報仇就要承受更龐大的罪過,復仇像一個無法脫身的詛咒,它纏繞著當事人,卻又無法真正讓當事人感到釋放,到最後,復仇已成為當事人難以放下的沉沒成本,一種綑綁內心的道德義務,身不由己,彷彿是在為另一個自己而復仇,他們之所以復仇已經不是為了此刻的自身,而是為了不諒解的曾經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