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慎入!!!

熱門影評裡面第一篇和第四篇都說得非常好,但是似乎都沒有提及一個重要的元素,就是錢。父親搶來的錢其實是這部電影裡的一個麥格芬,推動整個情節的發展,隻不過它以實物的形式出現了,但這并不會降低這部經典黑色電影的懸疑程度。本文将以“錢”為切入口,淺淺借用一點馬克思的理論,試圖從政治視角解讀片中人與物的象征。另,文中對人物稱呼為父親、孩子等等就是因為記不住人名。

正值大蕭條時期,父親把從銀行搶來的錢交給哥哥,讓兄妹倆保密,永遠地藏住這份财産,随後就被逮捕被判絞刑。牧師因為偷車被判30天。到此牧師為人其實已可見一斑。獄中父親向牧師陳述自己搶銀行的動機,因為他看不慣那麼多的兒童流離失所。于是牧師以上帝作為通行證,開始了千裡追财之路,娶到了自己的第25個妻子即兄妹倆的母親,在宗教脅迫下,母親被殺,兄妹倆也流離失所。

至此,聯系大蕭條的背景,一組明顯的對立關系已經出現:父親與孩子們和牧師之間的對立,代表着無産階級與資産階級的對立,是大蕭條時期以及資本主義社會本質的階級矛盾。至于錢,就是這組階級矛盾所争搶的事物,就是剩餘價值。剩餘價值作為無産階級被壓榨的對象,是他們的苦難來源,也是資産階級的财富來源。片中牧師以軟硬兼施的手段逼迫兄妹倆道出藏錢地點這一秘密的行為,正象征資本家對無産階級剩餘價值的壓榨。

隻不過,牧師作為神職人員,是宗教的代表,比起現實裡的資本家更多有一層道德化身的意味。作為一個應将道德正義當做職業與操守的人,卻在其大旗下做劫掠之事,可見牧師不僅可解讀為資産階級,本片還有意指涉社會信仰危機問題。然而結尾給出的大團圓式結局雖略顯牽強,但也表明了指涉社會信仰危機問題這一說法也略顯靠不住腳:即使是信仰危機,人們還是期待着一個聖母般的形象的到來與信仰的純粹。這一點後文會有所涉及并探讨。

現在已經明确的是,牧師所代表的是資産階級,錢所代表的是剩餘價值。而以父親和孩子們為代表的無産階級還可以再細分下去,主要人物包括:父親、孩子們、母親、撮合牧師和母親的老婦(忘了叫啥)、大鳥叔叔等人。其中每個人物都有着無産階級群體中存在的不同的傾向,如改良與革命等等。至于最後出場,拯救兄妹的聖母(姑且這麼叫名字真忘了),其實是超于無産階級的存在,她代表的是一種無産階級的理想。其實由這個人物的設定也可以看出,此時的無産階級的力量還很弱小,需要一個聖母一樣全能形象來為故事自圓其說,也不可避免套上了一個大團圓式的倉促收尾。

就從父親開始吧,在影片開頭他就作為一個罪犯出場,暗示他是無産階級中最早一批意識到暴力的作用的人,企圖以西西弗斯式的孤勇行為對抗完備的資本主義機器,最終撞南牆而歸。但是,實際上父親還是很容易受到誘騙的,即使他明白大蕭條局勢下資本主義的罪惡,也還是對獄中就睡在他上鋪的、道貌岸然的牧師說出了披露秘密的夢話。此時的無産階級革命正處在萌芽階段,看到了局勢,但還未清晰地認識,對資産階級在潛意識中還存有幻想,綜合起來就是雙重思想。而父親将搶劫的錢交給兄妹倆這一行為,可以視作老一代無産階級将果實傳給的新一代,将寶貴的剩餘勞動力傳給下一代,以作為日後成熟的創業資本。這也符合“無論哪一種社會形态,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産力發展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産關系,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胞胎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這一觀點。

母親作為動搖派,被牧師的妖言迷惑,仿佛處在蒙昧狀态的無産階級對資産階級的完全順從,成為資本家肉體和精神的雙重奴隸。當然,片中在母親欲與牧師共度良宵時遭到斷然拒絕與訓斥,斷絕肉體欲望作為維護道德的一個口号,成為了遮掩牧師污點的幌子。所以此處肉體僅指身體上的勞動。作為奴隸與工具,母親在牧師的指使下忏悔自己的罪過,助長資本家,也成為一顆權謀的棋子,一個資産階級要挾無産階級得以制勝的籌碼。

為何這樣說?其實片中是有相關情節的隐喻的,也算是本片較大的一個反轉與疑惑點。男孩看着被警察控制住的牧師,聽聞了母親被殺的真實消息,當場轉變了态度,雙手獻出藏有錢的洋娃娃,并央求警方釋放牧師。其根本原因,還是希望挽回母親,打發牧師,畢竟巨額鈔票比起圓滿的家庭真的不算什麼。盡管母親已逝,但她仍舊起到了一個人質的作用,使仍然脆弱的無産階級碰上資産階級冷酷精明的算計逐漸崩潰,即使人質是一個動搖派,因為此時的無産階級在心靈上也未到成熟之時。

這便是孩子們代表的新一代無産階級,有相對清晰的認識,有堅定的行動,甚至足夠機智,但還未決絕堅強。人情這道坎,也很難邁過去。

至于老婦,其實和父親母親的形象都有些接近。而鳥叔,則代表對改良持觀望态度、對革命沒有信心的群體。鳥叔的最後一場戲,是他發現了沉于湖底的母親,陷入自我掙紮的漩渦,盡力想擺脫原本就子虛烏有但始終恐慌的的殺人罪名,不理睬一旁求助的孩子們。他一遍遍祈禱,好像是真正的基督信徒,有自己的道德;又好像是受牧師蠱惑的一份子,是他人道德的奴隸。無産階級受資産階級壓迫慣了,心底最原始的奴性被喚發出來,困于一生想擺脫的陰影但不得逃離,在半癫半癡中受恐懼的煎熬。這一點也不限于什麼階級,是人因記憶、身份等固有因素夢魇控制而陷入的絕望,例如《閃靈》。(其實據此也可以揣測一下鳥叔以前到底經曆了什麼,難道殺妻?……)

大體上的人物分析就到這裡了(黑色電影被我講成了紅色電影……),對于影片具有的厭女争議也想淺講一講。

初看電影,尤其前半段有很明顯的厭女傾向,像什麼勸婚的、自貶的有很多,但到後面可以發現一個典型的聖母形象出現了,可見母性的慈愛才是上帝真正的色彩,對女性角色的青睐不言自明。有人說這是一種虛僞,那就虛僞吧,難道聖母形象可以否認?這不正是我們想看到的嗎?而且基于時代,尤其又大蕭條,女性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真的就微乎其微,說厭女辱女的就不用把現在代入以前了哈。

最後感歎一下整部片子的音樂很好,布光頂級,攝影大贊,那段兄妹倆乘船逃離用動物自然史來隐喻的也很驚豔!來欣賞一下黑白光影的魅力。

...
...
...
絕了,比老塔《飛向太空》裡的水草還早十幾年
...
籠中鳥的暗喻
...
二次出現的三角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