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一下《CITY》官方X發布的石立導演Q&A。

(不是全部都翻了,隻挑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

地址:https://x.com/city_anime_info

Q:制作時是怎樣實現人物輪廓線的粗細變化的?

A:最主要的想法是将原作漫畫的線條的感覺還原出來。還有就是,由漫畫改編的動畫容易産生“線條的标準化”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點,在正式開始制作前,我們對線條的畫法進行了各種試驗。在制作動畫的過程中,賦予線條一定的變化并控制這種變化是相當困難的,為了實現這一點,負責人設的德山和美術監督山崎反複試驗了不同粗細的線條的效果,既考慮了全系列共通的設定,也通過讓作畫人員使用不同的畫材(鉛筆、較粗的鋼筆等等)來對線條的變化進行控制。

...

* 石立導演将《CITY》的故事的構成形式描述為點彩畫,我非常喜歡這個形容。點彩畫在靠近看時隻能看到一個個小圓點組成的額馬賽克一樣的圖案,稍微離遠一點才能看到所繪之物的輪廓、形狀、色彩。不僅如此,近看時看到的顔色和遠看時看到的顔色也有不同,這是因為兩個相鄰的顔色在視網膜上被混合成了新的顔色。點彩畫的魅力正在于此,随着觀看者的位置的變化,事物的分解、離散、聚合在眼前不斷地交替發生,整體和部分的關系随時都在改變,相鄰事物之間的關系随着觀察視點的變化而變化。這也像是《CITY》給我的感覺,隻看着一個故事也很有趣,但在看過其他故事之後,有趣的故事會變得有那麼一點哀傷,而本來很悲傷的離别,在其他故事的插科打诨之下,似乎又變得充滿了希望。

Q:為什麼将片尾曲做成毛氈定格動畫的形式?

A:片尾曲做成毛絨玩具的定格動畫是為了表明這部作品的登場人物并不僅僅是人類,在“CITY”這條街道上生活的所有事物都是故事的主人公。另外,這些角色基本都是以一個從身體斜後方看過去的角度出場的,這是為了給觀衆留下一些不舍、落寞的感覺。

...

Q:每一集都是由幾個不同的故事構成的合集(*omnibus),每一集包含的故事數量不同,長短也不一樣,請問在構成和演出上有什麼特别注意的地方嗎?

A:主要是想在“從夏天開始到夏天結束”這條時間線上,盡量快速地将主要角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給大家,盡量在第5話塔的故事之前,讓大部分角色都出場。本作品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角色之間的關系,所以我想盡快将這些人際關系都展現出來。怎樣讓觀衆意識到“街道”的存在也很重要,街道雖然看上去都一樣,但其實有很多不同,既有複雜地交織在一起的小路,也有主幹道,角色也好故事構成也好,都參與形成了“街道”的這一結構。

...

Q:由于在配音時畫面就已經完成了,所以某種程度上工作人員在作畫時就已經預見到了聲優們會怎麼演,但在實際聽到配音後,導演有沒有感到意外的時候呢?

A:相當多,新倉(豐崎愛生)自然不用說,子安(武人)先生飾演的魔術師摔了個屁股蹲兒的時候發出的“Bu”的聲音,安達太良博士在賽跑時說的“從此刻起,新的故事開始了”等等,全都是他的即興發揮,非常适合,完全就是現代的威廉·退爾。豐崎一人分飾五個惡魔也很厲害,一次就錄完了。還有鬼魚糕老師、立湧、茉莉、悅理,隻能說真的太謝謝大家了!

...
這個“Bu”太好笑了……
...
...
第13話

Q:《CITY》中負責分鏡和演出的人員既有老手也有新手,觀衆在觀看時總是滿頭問号,請問導演個人有沒有覺得“這想法也太亂來了”的時候呢?

A:回過頭想想,本作品最厲害的演出家果然還是原作者吧。每一次讨論劇本時,新井老師都在場,他的sense實在是太好了。田邊家的款待、雙塔的由來都是老師自己想出來的,實在是太有意思了,我們動畫人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把老師的sense用動态畫面表現出來。還有就是我們公司的年輕演出家宮城(良)負責的第9集“第4屆小城賽跑”中,那個到達終點前的長鏡頭是他花了大力氣做出來的,非常值得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