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看完了,在最後一個使徒死後,剩下的兩集明顯進入了純粹哲學意義上的思辨和内省。
對于碇真嗣和庵野秀明的分析:
碇真嗣的自我觀照始終在混沌裡反複橫跳。一度是拉康主義者(每個人都期待心裡的空缺被他者填滿,所以極度需要來自他者的肯定),一度是弗洛伊德主義者(我想念我的爸爸媽媽,那個無限包容我的懷抱,我一生所求不過是回到那個懷抱),一度是薩特主義者(我是被抛到世界上來的,但我的每一刻都是自由的,我可以自由也隻能自由地抉擇僅屬于我的人生),一度是康德主義者(我隻能看到我的眼界呈現給我的世界即表象,物自體是不可知的,也因此每個人看到的都是由他的眼界所框定的世界)。
最後的最後,碇真嗣下定決心要成為他自己,瞬時衆人圍成一圈,為他的覺醒鼓掌。如何解讀這個結尾呢?我想庵野秀明的意識層面是薩特主義和康德主義者(人可以自由決定自己),但以掌聲結尾卻暴露了他在潛意識裡仍然是拉康主義者和弗洛伊德主義者(人仍然需要他者的肯定)。
對于我這樣一個拉康的死忠派來說,很欣慰庵野秀明的潛意識裡還是存在那個固然不存在卻無法抹去的大他者。歸根結底,自我是空無,唯有依賴與他者所構建的關系網中的位置來界定自我,唯有借助被注視來注視自我。
對于碇真嗣父親的分析:
非常讨厭碇真嗣的父親,他怕是自居為上帝了吧,居然狂妄到構想并實施人類補完計劃。
一則沒有人可以替他人規劃完美無缺的人生,畢竟哈耶克早就說過,對于烏托邦的求索最終隻能走向其反面。二則“别看我表面上殘忍,其實我是為你好”的家長作風很值得質疑,畢竟德裡達也早就申明,表象的表象就是本質,不存在與表象相反的本質。三則“别看我犧牲了這麼多,但我是為了更廣大群體的利益”的功利主義做法也頗有問題。如果他可以為了某個宏大的目标犧牲掉個人,那麼他未來也完全有可能為此而犧牲掉群體。和馬基雅維利無異。
總結:
最強烈的觀感是,每個人的人生都如此孤獨啊,都在期待着與他人産生實質上的連接。所幸這個目标永遠達不到,空缺也永恒填補不了,因而對于這樣一個目标的追尋才成為人活下去的原動力。
拉康的畫外音:
我期待欲望被滿足,不對,其實我期待的是欲望不被滿足。我期待欲望被滿足,不對,其實我期待的是欲望不被滿足。我期待欲望被滿足,不對,其實我期待的是欲望不被滿足。我期待欲望被滿足,不對,其實我期待的是欲望不被滿足。我期待欲望被滿足,不對,其實我期待的是欲望不被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