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看預告片以為是類似《漂白》那種大尺度犯罪類型片,一口氣追平五集,驚喜還挺多的,尤其是在抛開傳統懸疑劇的刻闆期待後,深入審視這部劇的叙事野心與創作邏輯,會發現其背後隐藏的先鋒性,簡單說說。
一、類型融合≠叙事混亂,實驗性框架下的懸疑新解
故事的開篇先是用“玉石人頭”帶來了強烈的驚悚感,随後很快引入了“一人一鬼”的玄幻設定,再之後是男主與周邊人的一段校園戲份(閃回裡親吻那段拍得居然好過世面上好多偶像劇?),再加上少爺“劉波兒”和劉敏濤老師放飛自我的表演,以及之後觸及的代孕話題,至此,“校園+靈異+懸疑+驚悚+輕喜+社會議題”全部出現,看似“一鍋亂炖”,元素混雜,實則主次分明,循序漸進。

這裡我尤其喜歡校園部分的戲份,用一個很小的切入口進入案件,可謂舉重若輕,短短一場戲,幾句話就快速有效地抛出了——男主與“哥哥”類似損友的相處模式,男主與被害人萊拉在學校裡有“绯聞”,兩人關系不一般,同學馬洛與他或成三角關系,馬洛其人,主角有一個在警局工作的姐姐——這麼多有效信息,編劇功力了得。
輕喜劇的表現形式消解了命案的壓抑感,貫穿始終的懸疑張力卻并未被支線稀釋。以案件為軸心,輻射社會議題,加入對諸如校園霸淩、造黃謠,家庭吸血,PUA的現實關照,多線并進,卻被導演拍得張弛有度,并未“失控”,最終所有元素都指向案件背後的社會隐喻——
萊拉與彩娜的友誼線,通過底層女性的悲劇命運,揭露案件背後的人性之惡;
廖思遠的雙重人格與“鬼魂哥哥”設定,以虛實交織的叙事手法,将心理創傷外化為超現實意象,增強懸疑氛圍的同時深化角色厚度。
二、風格化視覺下的懸疑美學
不得不說,這部劇拍得很“好看”,是那種字面意思上的“好看”。
當習慣了傳統懸疑劇慣以陰沉、冷峻視覺的風格(如低飽和度色調、幽閉構圖、大量陰影)來強化壓抑感與犯罪題材的沉重性時,《餘燼之上》卻反其道而行,以相對明亮,色彩豐富以及濃郁的熱帶風情,挑戰了觀衆對懸疑劇的視覺慣性。
劇中大量場景(如早教教室、校園、街道)均采用高飽和度色彩與自然光效,但在這樣的場景之下,卻暗藏了比過往許多懸疑劇更大的犯罪尺度,似乎在提醒觀劇的我們——習慣了從陰影中尋找線索,或許更應該學會在刺眼的光明中直面真相的殘酷,因為陽光下的罪惡總是更加刺眼。

三、劇本:叙詭&超越苦難奇觀的表達
雖然剛開始看的時候會發現一些邏輯混亂和情節bug,但隻要繼續看下去,基本上都能自圓其說,我還挺喜歡這種被編劇“玩弄”的感覺,畢竟現在的劇看開頭就知道結尾的太多了。
比如有人吐槽為啥男主全家都死了,他不去查,反而是一個不算太熟的女同學死了,他就覺醒了?
其實看到後面男主火場逃生的部分,通過他與姐姐的對話,就明白了。
首先,當年的案件,是警方經過嚴密的調查,開了新聞發布會蓋棺定論的,男主情感上不能接受,甚至或許他這些年也調查過,但依照現在我們看到的情況,很明顯,他什麼都沒查到。
其次,這裡不得不提到,他身上表現出的嚴重的幸存者綜合症,即“我活着是有罪的”。童年的那場大火,帶走了他所有的親人,唯獨他活了下來,所以他會問出“為什麼隻有我活着”“為什麼死的人不是我?”,這樣的人,内心會下意識對自己有自我抑制和自我懲罰,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幸福,更沒辦法為他人做出貢獻,尤其在我們腦補他曾調查當年的事情,卻一無所獲後,他會覺得自己更沒用。這時候,萊拉案件的出現,将他裹挾其中,苦難的層層堆疊,照應了曾經哥哥的蒙冤,最終觸發他内心的正義開關,加上前史中,他天然無法相信警察的設定,這時他決心查案,是情理之中。


當然還是有一些小瑕疵的,比如,故事一開始,賭石開出人頭,掉下來的半塊石頭切面那麼平滑,另半邊卻是一張有起有伏的臉,演員優越的鼻子格外突出(但不得不說,萊拉真的很漂亮!),好歹你那半邊石頭做點凹陷啊!但那一瞬間的視覺沖擊力是足夠的,道具上的不嚴謹也算瑕不掩瑜吧。

綜合來看,劇中多重類型的雜糅,視覺的風格化,以及表達上的誠意與野心,算是主創對懸疑賽道的一次大膽突圍,或許不夠“穩妥”,但的确為國産懸疑劇(這裡忍不住吐槽一下,希望以後審查制度人性化一點,不要再掩耳盜鈴了,老是為了過審把故事放在境外,難道人家就不知道你們都是中國人了嗎)提供了一些新的看點和可能性。
希望以後不止懸疑劇,古偶也好,仙俠也好,大家都跳出刻闆印象,有更多各種各樣的大膽嘗試,百花齊放,也希望餘燼後續的案件劇情能撐得住期待,會繼續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