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的痛從電影開始時就一點點蔓延。打開伯格曼的簡介,裡面寫到“伯格曼的許多作品均圍繞一個中心主題不斷變奏:失衡的家庭,失敗的藝術家和上帝的缺席正是我們集體性溝通無能的表現。藝術家的私生活與工作間的關系,在伯格曼這裡是混亂而迷人的。”對于《秋日奏鳴曲》來說,這個介紹無疑是準确的。

電影結構如片名一般是一首奏鳴曲,序曲從牧師和他的妻子開始,到母女交替獨白的高潮,尾聲又回到牧師和妻子。在電影結構方面,最高贊豆友用其高音樂素養已經做了精彩的分析。

電影用的多的其實隻有兩種景别,一個是人物面部的特寫,一個是用于展現回憶的全景,再加上溫暖的色調與殘酷的台詞,窒息的觀衆仿佛在火與冰裡遊走。電影裡母親說到“實際上,我全然不知道有出于愛心而做出的任何事,諸如溫柔、親近、親昵、溫暖,等等。我隻有通過音樂才有機會表達我的情感。”這既是伯格曼的獨白,也是褒曼的獨白。

再說演員。全片實際上我隻看到四個表演者,同時也是四個身份。丈夫維克多、女兒伊娃、母親夏洛蒂、女兒海倫娜。最精彩的自然是伊娃和母親之間的對手戲,大段的獨白台詞直白殘酷,卻又帶有宗教式的莊嚴悲傷,這和女兒的家庭背景是貼合的,每當他們獨白時,電影鏡頭必然是對演員面部的特寫。不得不佩服兩位演員,對感情的傳達是如此的精準深刻,更感佩的是,她們年輕時不可方物,年紀漸長也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皺紋展現在特寫鏡頭下,但是作為觀衆内心還是不斷湧現感歎,她們真的太美了。褒曼、烏曼以及導演的傳奇經曆讓這個電影也蒙上了傳奇的色彩。另外兩位主要配角的戲份不是太多,但是也完美的對電影進行了鑲嵌。

比較可惜的是,看這樣電影的人越來越少,即使有豆瓣9.0的高分,2.7萬人的打分,在B站這樣一個以年輕用戶為主的平台上,幾乎看不到一個關于這個電影的影評。

關于原生家庭、關于人與人之間的渴望愛與付出愛,這樣的題材每年都被搬上熒幕,但是它們的穿透力或許比不上四十年前的電影創作者對自己的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