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月10号下午結束最後一門藥理學考試,晚上和朋友聚餐時談到下學期就大四了,過完年要提前回學校準備考研,畢竟大五實習的時候時間安排并不自由。

11号在回家的火車上看到之前一直在關注的在武漢發現的不明原因肺炎出現了死亡病例。當時雖然說已經排除了SARS和MERS,但出于專業的敏感,覺得可以與前兩者并列,一定不簡單。

但回家幾天後,在一片舒适中迅速淡忘了這件事。

直到1月20号晚上10點多,鐘南山前輩肯定新型冠狀肺炎存在人傳人話題沖上微博熱搜,作為醫學生一下子就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于是半夜給親友發信息,讓第二天盡快買口罩。

一開始和父母說起戴口罩的必要性,父母還挺抗拒的,認為沒有那麼嚴重,無論如何也不會傳到我們這邊的,覺得我戴口罩有點矯情。

23号開始武漢封城,湖北封閉。班主任在班群開始提醒所有同學不要随便外出,加強個人防護。當時一個湖北的學妹問我會不會延遲開學,我告訴她我們會如期見面的,因為當時我樂觀地認為疫情隻是暫時的,應該會很快結束,畢竟離開學還有一個月呢。

在24号學校發布《告同學書》,要求進一步遵守相關防疫規定,并明确告知在未接到返校通知前,不允許擅自返校,具體返校時間待定,并要求每天在企業微信打卡報平安。

之後全國疫情地圖如同“吃雞”裡面的毒圈一樣不斷擴大變紅,最終在26号學校所在地也淪陷了。班群開始統計是否有去過武漢的同學,并明确通知學校将延長線下開學時間。父母也終于快手、新聞聯播意識到這次疫情的嚴重性,開始重視防護。

雖然那時已經是春節了,但所有人都被禁足在家,沒有絲毫的節日氛圍,往窗外看去隻有灰蒙蒙的天空宛如大型浮雕般低垂在城市上空,卻又被光秃秃的枝桠分割的支離破碎。

大家每天在家裡刷着手機,吃着年貨,心安理得的養膘,但看到疫情地圖上每天新增的病例數又讓人覺得自己幸福的那麼不真實,這些看似平淡的生活其實格外值得珍惜。

與此同時卻有太多的情緒從互聯網溢出,是武漢紅會的糟糕表現,是李文亮醫生的不幸離世,是炒上天的口罩,是被搶購的雙黃連,是鐘南山前輩憔悴的餐車照,是雲監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落成,是張宏文醫生叠出的“金句”,是那一個個逆行的白衣身影。

被反複撩撥的情緒随着輿論起起落落,沒有人意識到自己隻是信息的附庸。

過完年教育部下發“延期不延學,延期不延教”的通知。我們學校先是給我們安排了兩門和醫學毫無關系的錄播課,雖然知道是形式主義,但因為計學分,所以還是刷完了。後來又根據疫情變化,安排兩門疫情防控網課,甚至在“病毒是從實驗室傳出”陰謀論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馬上又安排上了實驗室安全的網課,一度覺得自己學校求生欲真的很強。

2月17号我們在線上正式開學,直播中突入鏡頭的貓和老師家小孩子的聲音,都成為過課堂中的歡樂時刻。由于體育課也是線上考核,于是囤了幾個月的膘在鏡頭下終究被曝光了。

但我們總以為網課隻是暫時的,線下開學是遲早的事,教育部也曾經發文醫學院校和畢業年級可以先開學,而且學校也給我們準備了開學大禮包——期中考試。但國内陸續又爆發出零星的疫情,開學被一再推遲,直到宣布期末考試在線上舉行。

與此同時,我們的課外生活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尤其社團運營幾乎停滞,一切都需要下學期重頭開始;喝着啤酒,吃着烤串的校園夏日生活也終究成了一種卑微的念想;還有疫情期間長久異地,最終未能見面就分手的悲傷在朋友圈更是屢見不鮮。

但學校卻不乏暖心之處,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提供了資助;宿管阿姨為大家曬了被子,輔導員為大家包郵來了課本和衣物;有同學反映長期居家,和家人矛盾頻發,心理工作站老師進行線上的咨詢疏導;輔導員每周對就業、考試、學校的近況進行線上的直播答疑,同時鼓勵大家以自己的方式參與抗疫行動。有人成為社區的測溫員,有人去在線輔導抗疫人員的子女學習,有人通過文字、視頻的方式去鼓勵大家迎接春暖花開的時刻。

自己也有幸成為一名在線醫療顧問,為網線另一端的陌生人提供基礎的疫情防控建議和心理疏導,希望可以用專業的知識去安撫他們的恐慌。在回複他們的過程中我可以隔着屏幕感受到他們對于醫生這個職業的敬意,甚至是羨慕。

春天在網頁間不經意地就翻了過去,回過神來,夏天已經茂盛起來了。

六月來臨的時候,院系通知大部分科目會舉行線上考試,實操内容需要自己找家人作為模特,錄制視頻發送給任課老師進行評分,實驗課則通過“醫學魔課”等線上平台完成,但部分試驗、見習較多的課程則選擇下學期開課和考試。

高中好友基本都是四年制專業,這個夏天都進入了考研複習階段,但時常找我傾訴他們在家裡很難全身心投入學習狀态的苦惱,在安慰他們之餘,自己也會有一點小确幸,學醫五年制為自己多了一年的緩沖時間。

之後國外疫情愈發嚴重,網絡上依舊演繹着魔幻時刻,我們見證了美股的四次熔斷,也經曆了277事件和B站後浪演講之後的喧嚣,所有微博熱搜下面都充斥着戲谑、争吵、謾罵,在某天突然就厭倦這種裹挾着太多情緒的是非之地,于是卸載了微博,認真備考。

考完試,人生中第一次在家迎來了暑假,然後回顧這半年,感慨頗多。

尤其是自己學校附院的幾十位老師先後兩批趕赴湖北武漢,負責江夏方艙的醫療援助。回來後在直播中驕傲地講出他們做到了“零死亡、零轉重、零複陽、醫護零感染”時,那一刻内心被極大的震撼到,覺得“與有榮焉”。

原本對學醫并不喜歡的我,忽然開始愛上了自己的專業,想到自己如果已經工作,自己也一定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去勇敢完成屬于自己的使命。

因為我相信正是她們平凡工作的量變,最終才會彙聚成了中國抗擊疫情成功的偉大質變。

人生最大的命題莫過于生活還要繼續,我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子,在這半年,我曾經綿密的情感和和浪漫的想象都在逐漸消逝,自己的路途在不斷清晰,也在不斷被固化。

我常常想,或許有一天我終将平凡,但絕不能平庸。

被時間錨定于此,不知道何種姿勢才稱得上優雅,但記得師兄寫的一段話:

“我沒有好的答案,隻是覺得攢夠資本是對的,在專業上勇猛精進是對的,學本事長見識是對的,交朋友請客是對的,剩下的,交給時間和概率。”

努力永遠是種美德,優秀才是成熟的底色。

今天我們似乎又到了一個曆史的節點,無論是世界還是中國自身都在内部蘊含着巨變的因子。而我們這一代新青年必将在這個時代的的浪潮裡接受命運的沉浮,勾連起生活的輪廓,完成屬于自己的人生軌迹,但生命的意義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