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幸,因為年少時看過某公寓系列劇,所以提前知道了劇情總走向。但是全程仍然一直被這部電影揪住心魄。

看完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就像是有什麼卡在喉間,不上不下,很難受。

或許是為了哥哥的死意難平,又或許是隻是悲歎這理想主義化的電影背後,是多少逃不開“注定”二字的人生。

.

電影中,哥哥總會拜神。這不得讓我想起,許久之前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人為什麼會選擇信教?為什麼總迷信地求神拜佛?

曾經喜歡的一個博主給出過這樣的答案,“心有所求,而己力難及。”我十分認同。無論所謂的神佛上帝等是否存在,當事情的結果已經不在我們自己掌握中,隻能将希望寄托于那些缥缈的事物中。這是自我安慰,更是人無法克制的欲。我不認為欲這個字本身是什麼壞事,這該是一種本能。這種本能是電影中哥哥對弟弟的保護,這種本能是我大考時媽媽在寺廟裡的虔誠吟誦,這種本能是無數親人求醫無果的人在佛前的痛哭流涕。

也就是因為這種本能,讓我對這個問題,有了另一個答案——我們不過是在借求神之名,訴說那些沉默的愛。很久以前看過一篇《婚紗》的影評裡說到,所謂隐忍大概是東方人從小學會表達感情的方式。深以為然。雖然很奇怪吧,明明我們近在咫尺,明明我們有那麼多的機會可以表達愛意,但偏偏我們都這樣,不願去直接地訴說這份愛。哪怕被誤解,哪怕發生争吵。

電影中哥哥對弟弟的保護,可能因為他們身處環境的特殊性,無法在生活中被輕易複刻,但那份動容是很容易感同身受的。因為處在上帝視角的我們多麼懂哥哥的無奈。而對于我,我還是會想起高考完之後與媽媽吵架時她不滿的抱怨:她那幾天為了我嗓子喊啞了,膝蓋跪疼了,怕我會為了自己獨獨沒有花難過匆忙去定了,然而我結束後出來拿到花的第一個瞬間,沒有去抱她。你看,她天天在寺廟裡為我付出着她的愛意,卻不曾直接地表示她有多麼多麼愛我。你看,她甯願是在争吵時控訴我的行為,也沒有在發生的當下立刻問我,為什麼不抱抱她。一如既往的隐忍與緘默。

所以我想,哥哥每每為保護弟弟幹出那些弟弟不理解的事情時,内心都明白,自己多麼愛弟弟。所以我想,哥哥接到電話的那刻的高興是一時因為太高興而忘了去掩飾的真實,而當弟弟怨氣滿滿地說永遠不會原諒他時,他也曾猶豫着,要不要那句愛說出口。所以我想,最後哥哥笑着死在錢堆裡的時候,依然在心中祝福着弟弟。他為他心甘情願,即便被怨恨,即便被不理解,即便得不到回應。他求神,或許是因為自知身上的罪惡無法洗淨,但仍然神能夠寬恕弟弟,讓弟弟獲得幸福。

他把己力難及的心有所求,和對弟弟不曾說出口的愛,都交付在了那一聲聲求神中。

可惜,弟弟獲得了神的佑護時,依然不知道,守護他的神,一直是哥哥。

.
我以為電影中最讓我心驚的片段,會是貧民窟群衆的逃亡,或是那群孩子在人販子底下被摧殘。但沒想到,卻是接近片尾時的萬人空巷。

那萬人空巷中,有無聊的精英人士看熱鬧,但更多的是,和主角一樣的貧窮百姓。他們期待着他赢,不過也是期待一個美夢的可視化。因為他們也深深明白,他們無法靠着憋屈的現實赢來翻身的機會。

電影自然拍的理想主義了點。但也把現實,掩藏了理想的背後。回到電影開頭的那個問題,如果我來作答,我選D。“一切命中注定。”這個注定,讓主角赢得了最後的獎金,也是這個注定,讓他們的人生永遠被迫。

因為現實中的那群人的注定,不是赢得兩千萬盧布,而是在那年的混亂中被槍打死,而是在人販子手下被摧殘着付出勞動力,而是擠在破敗的角落裡,永遠不會知道一百美元的模樣。

“注定”兩個字,不是幸運,而是不幸。

所以我感到悲歎。

結尾是印度片經典的歌舞,私以為,更像是一種謝幕。美夢到此就做完了,該回到你注定的人生中去了。

·

看之前沒想到會這麼喜歡這部電影,私心會給到挺高分的。男女主執念而感人的愛情對我來說不重要,因為靠愛來生活隻會是單純的幻想。

為哥哥因為命中注定成為哥哥而義無反顧的愛而意難平,為無數“注定”背後無法反抗的人們而心顫。

也希望,“我命由我不由天”,不是隻有神話人物呼喊時,才不顯得中二。

...
男主很帥 這個必須承認
...
該落幕了 回到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