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友鄰評價說适合情緒低落時看,恰好中午一些原因很emo想找電影緩解,遂看了。

中規中矩的故事和中規中矩的講述手法,電影本身并沒有多驚豔到我,但其中的一些細節與内核還是很打動我。

電影的開頭展現的歐維形象,似乎真的能在身邊找到對應——貪小便宜還有理有據,古闆又自以為是,熱心但多管閑事。也許是自己本身對自己奶奶的矛盾情感吧,對于這樣的老人,我往往第一反應是抵觸。抵觸接觸,抵觸了解,抵觸理解。或許潛意識裡是害怕遺傳因素作祟,老了後的自己也會變成那般讨厭的模樣。沒想到歐維的背後是這樣的故事。從前被我漠視的那些老人,或許也都有其不為人知的故事。或許,我不該仗着自己的自私,戴着有色眼鏡否定所有人——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來說。

歐維的很多嚴肅的行為一開始我是不理解的,好像也沒有必要那麼遵守規矩。直到前半生的故事慢慢浮現。原來,他隻是在用他的方式,降低危險的可能性,挽救更多生命。突的想起一段話來:
「死掉的人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我們的追念,我們的執着,都是為了好好告慰自己,告慰每一個在乎的人,都是為了讓還活着的人能繼續好好地活下去。總有人會記得那些深夜痛哭的撕心裂肺,為了痛苦的深淵中等待開釋的靈魂而山一程水一程地行走,直到鬓上飛霜,直到生命熄滅。或許仍不能治愈每一個被撕碎的靈魂,但人間需要這樣的力量,需要依靠這樣的力量繼續運轉。」
“直到鬓上飛霜,直到生命熄滅”實在像是為歐維量身定制一樣。他連遺言都在說,不要把車開進人行道。他的執着是在安撫自己内心的遺憾,也是為了讓還活着的人不再遇到那樣的悲劇發生。他永遠記得自己的絕望,也永遠身體力行地為守規矩這事奔波。他沒法讓這樣的悲劇消失在世界上,但這個世界的确需要許許多多像他這樣的人。換個角度想,要是人人都闖紅燈,一定會亂套。

歐維和魯尼的友情我覺得是一個讓我覺得有點意思的點。因為一緻的理念成為朋友,因為對不同車的牌子鬧僵,好不容易緩和,又因為車的牌子再次鬧僵。亦敵亦友,這四個字,在這組關系裡反而充滿着喜劇效果。但也從這處細節上,我們可以更好地讀懂歐維這個人。他會為了愛的人作出退步,但又有着自己很堅定的原則。

看到有人說,決定去死的歐維活了,決定活着的歐維死了。我不由地想起之前網上廣為流傳的一段話,一本教你一百種自殺方法的書的末頁,寫着“活下去”。無論真假,我都覺得很耐人尋味。所謂的“活下去”真的隻是勸人不要找死嗎?還是說,這本身也是一種自殺方法?想起前兩天《破碎的四月》裡驚豔到我的句子:活着隻是因為死亡在休假。所以,也許我們現在經曆的每一分鐘,都是宏偉的慢性自殺計劃的一部分。而且活着也很痛苦,要處理很多麻煩事,要經曆很多難過。

那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種自殺方式呢?歐維已經給出了很好的答案——比起前幾次自殺時的痛苦掙紮,最後一次,他很平靜。

...
所以原片名确實沒那麼标題檔哈哈
...
“活着隻是因為死亡在休假”
...
歐維的爸爸的教育方式真的很頂,我保護你隻是給你提供一個可以自己選擇的機會
...
這段台詞絕了!也很适合怼人哈哈
...
真的,更難認錯的是許久之前的錯誤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嗯,這就是人生
...
打動我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