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生于意大利,父親意大利人,母親法國人,會說英西法意四國語言。五官精緻,眉目清秀。


17歲孤身來到美國,初期在咖啡館跳舞謀生。是他把阿根廷探戈舞引入美國。

服飾高雅,姿态優美,動作流暢,陰柔纏綿,亦雌亦雄。 好萊塢選擇了一個美麗而獨特的男人,作為電影史上第一個大衆偶像,同時抱怨他氣質敏感,就像歌劇中的女主角。



生前飽受漫罵和诽謗,為了證明自己,顯示陽剛美。


默片時代的影星,格外優雅,具有超越年齡的成熟和持重。


除演電影外,1923年還灌制二首歌的唱片、出版《白日夢》詩集。
時光過去近一百年,女人對男人的審美觀卻沒有變。



第一段婚姻沒有實質内容(女方同性戀)。第二任妻子是俄羅斯裔美工師娜塔莎·蘭波娃(也是職業舞蹈家),三年後離婚,沒有子女。去世前傳說和波蘭裔女星波拉·尼格麗定婚。

與妻子娜塔莎·蘭波娃合影

生活照
1922年,在《啟示錄四騎士》中成名,共主演和參演了30部默片。

《啟示錄四騎士》(1921)

《茶花女》(1921)

《酋長》(1921)

《情海孽障》(1922)

《血與沙》(1922)

《眼鏡蛇》(1925)

《酋長的兒子》(1926)
1926年8月23日因胃潰瘍破裂和腹膜炎猝死,年僅31歲。紐約的葬禮場面混亂,出現暴力,有幾位女性影迷自殺,需警察維護秩序。

葬禮
主要藝術成就:
在電影中,常常用深情款款而哀怨的眼神注視女主角,美國婦女為之傾倒,可謂傾國傾城。
因1921年的《酋長》和1926年的《酋長的兒子》,獲得“拉丁情人”稱号。
如果魯道夫·瓦倫蒂諾活到有聲片時代,他帶濃重意大利口音的英語是否受喜歡?他的演藝生涯将走怎樣的道路?
無論你是怎樣一個人,喜歡或鄙視魯道夫·瓦倫蒂諾,都改變不了他是一個不朽傳奇的事實,因為生活中不能沒有夢,而好萊塢就是造夢工廠。
瓦魯道夫·倫蒂諾引言:
(1)概括女人是危險的,詳細分析她們肯定更糟糕。
(2)女人不是愛我,而是愛我在銀幕上的形像,我僅僅是女人描繪她們夢景的畫布。
(3)男人應該控制住自己的生活,而我的生活卻控制着我。(完)
文字:生命中每一天
圖片:來自網絡
如需轉載和引用,請聯系作者。
謝謝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