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名,鏡子的出鏡率非常高,主題曲歌詞“這些,那些,你說這一切尤在鏡中,一切并沒有在鏡子裡”也反映了鏡像的真真假假,如夢如幻。在影片中有很多葉先生與鏡子的戲份,那麼葉先生與鏡子之間有着怎麼樣的微妙關系呢?

1.影片開頭,葉先生在鏡子前換領帶,剛開始漫不經心系着白色領帶,而後換成深色領帶,看着鏡中的自己,有種陰陽眼的感覺,一隻眼明亮,一隻眼陰郁,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呢,讓人捉摸不透。鏡中人看似毫無波瀾,但内心早已堅定不移的堅持自己的信念,并對接下來的事情做好準備。

...
...

2.酒會當中,鏡子不僅使得畫面形成對稱的視覺美感,營造了一種紙醉金迷的氛圍,還反映了葉先生與方小姐之間的關系。在這裡,畫面是以葉先生的視點來了解酒會的情況,以及方小姐的一舉一動。他倆沒有實際性的同框,要麼是通過正/反打鏡頭切換他倆的鏡頭(以葉先生默默地注視着方小姐的鏡頭,然後切換到被注視者方小姐的鏡頭),要麼方小姐是以淺焦的方式出現在葉先生後面的鏡子上,一個是清晰的,一個是模糊的。這暗示着他倆的關系不是明面上的,不為人所知道的,看得出了葉先生非常在乎方小姐,一直含情脈脈地盯着她,而方小姐則沒有望向葉先生,他們的眼神沒有相遇,暗示着他倆的心中的愛不一樣了,心不在一起了,一個愛着,一個不知道是否還愛着。這也預示着兩人的結局走向。

...
...
...

3.在洗盥室,葉先生與方小姐相遇了,但他倆的對話時大多數都是看向鏡子中的彼此。一個想透過鏡子走向她的内心,一個想透過鏡子遠離他。方小姐望向鏡中的葉先生,隻有厭惡和不屑,她說“我讨厭你衣冠楚楚的樣子”“你快點去死了吧”。葉先生很想透過鏡子看看她在想什麼,很想告訴她真相,他們是奔赴着一個共同的理想,然而卻無法說出口。愛在心口難開,很痛心,但為了革命,為了理想,隻能隐忍。

...

4.葉先生暴揍日本人和日本僞軍後,回到家的鏡頭就是從鏡子裡看到的,從鏡子裡看到了葉先生房間的全貌,增加了空間感,反映出他雖是孤獨者,但有着一顆心懷家國的胸懷。他心中雖氣憤,或許迷茫過,雙手捧着水洗臉,不僅讓自己冷靜,也把疲憊洗去,鏡中人的眼神也慢慢變得堅定,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

...
...
...

5.在洗盥室,葉先生走進來時,先看鏡中的渡邊,才看向身邊的渡邊,在鏡子前交談,鏡子最能反映人的内心,通過鏡像與實景的轉換,反映了葉先生對渡邊的态度的轉換,他與鏡中的自己在内心對話,他的最終選擇是什麼?當他對渡邊說“你不能脫下這身軍裝,應該一直穿着它,你穿着它,這樣才能從人群中分辨出你。我不能同意,你脫下這身軍裝,去做一個普通的農夫。”這已經表明了他的決定。一個罪人怎能脫下軍裝去享受生活呢,葉先生在确定他不需要再潛伏了,他毅然決然地把渡邊切腹,之後他對着鏡子深呼一口氣,如釋重負的感覺,他這一階段的任務完成了。

...
...
...

影片開頭換領帶與影片後面刺殺渡邊後的鏡中眼神、神态完全不一樣,完全是兩個不一樣的心态了。這不僅是葉先生個人個人的心态不同,更是那時抗戰時期的無名者,有種民族感慨,終于沖破黑暗,迎來光明的感覺。
鏡子在影片中反映了人物的内心獨白,讓原本抽象的情節更加生動和物像化,讓觀衆更加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